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7年,中国手机电视市场厉兵秣马、蓄势待发。广电手机电视运营牌照已经颁发了6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为CRI)作为其中一家,在获得手机电视牌照后的一个月.就迅速拉开阵势,与联通合作,正式推出手机电视平台.具体业务由CRl下属专门负责手机电视的国视通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视通讯)运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2014年2月.华数传媒与杜比实验室共同宣布,华数互联网电视平台的杜比影音专区于2014年2月10日正式上线。为华数互联网电视用户提供影院效果级的影音体验。目前华数互联网电视已经覆盖2300万智能电视终端用户,领先互联网电视市场。  相似文献   

3.
继前两本《中国电视市场报告》后,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组委会、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中国传媒大学又合力推出了《中国电视市场报告2004—2005》。在序言中,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黄升民教授提出“中国电视市场正进入谋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内挤外压,谋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成长的需要,更是广电求生存的唯一手段。”一句“谋发展”点拨出了今日中国电视市场的第一命题,也言明了《中国电视市场报告2004-2005》的行文基调。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倩  饶丽娟 《广告导报》2007,(4):113-119
2006年中国电视市场,在宏观环境上,广电政策接二连三出台,整个电视市场规范和创新并存;在不同媒体行业竞争中,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逐渐壮大,数字电视走入千家万户,传统电视媒体市场面临更多的竞争;在传统电视市场内,中央级、省级、市级电视频道竞争进一步升级,娱乐选秀大战、独播剧大战此起彼伏。本文将结合CSM媒介研究的127个城市的收视率调查数据,从整个电视市场的收视环境、观众的收视特征、频道竞争、节目竞争与发展特点等方面——对2006年的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进行全景式的分析与盘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陈徐彬 《广告大观》2009,(10):77-77
中国是电视剧市场大国,公众对电视剧的需求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中国电视媒体竞争的独特风景。电视剧市场已经成为电视媒体争夺的制高点,2009年市场焦点转移至自制剧,这是电视剧市场的又一次升级。  相似文献   

6.
电视市场已经进入份额竞争阶段,品牌战和淘汰赛的号角已经吹响,频道激增,观众合流,电视媒体竞相进入品牌竞争的“红海”。在红海里,市场是有限的,如果电视台没有能力扩张他们产业的边界,势必难以存活得有声有色。作为安徽电视台三大主力频道中的地面主频道的安徽经视,则根据媒体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通过启动地缘亲和战略寻找到了品牌的蓝海。以三大策略支撑的地缘亲和战略使得安徽经视得以谋求长期稳定的发展,不断地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郑维东 《广告大观》2013,(10):15-15
模式化电视和社会化电视是当今全球电视发展的两大显著特点,这两大特点已经延伸至国内电视市场并引发多元变化。其中模式化电视是指电视节目的模式化生产、播出和营销,从英文的“TV Format”翻译过来,也可称为电视模式或者电视节目模式,  相似文献   

8.
《广告大观》2006,(5S):70-70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市场调查报告透露,内地卖场电视资源出现急剧聚拢的现象,其中六成优质卖场资源为玺诚传媒抢先掌握。 报告显示,国内卖场电视媒体市场中,玺诚传媒独占全国金级门店六成市场份额,其他传媒则包揽余下的四成。  相似文献   

9.
熟悉广东地区媒体的人都知道,仅在几年前,广东地区电视媒体市场还是香港和境外频道的天下,据AC尼尔森在广东地区的电视媒体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1999年,广州地区境外及香港电视与内地电视的收视市场占有比例为72.5:27.5;2000年,比率为68.8:31.2;2001年,比率为64.3:35,7。连续三年,广东的境内电视和境外电视的收视份额比率呈现7:3的格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环顾当前国内电视市场的繁盛,与20年前我国电视市场境况相比,可谓变化翻天覆地。而迈出了我国电视市场繁荣新局面的关键一步,就是20年前即1985年我国广电利用通信卫星向全国传送电视节目,并陆续批准备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一套频道上星传输。原来单调的电视市场忽然间就焕发了生机,卫星传送电视节目与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全面铺设相互促进,逐渐形成了我国“天地一体,星网结合”的电视传输格局。在这一历程中,活跃在国内电视荧屏的主力军——省级卫视功不可没,31个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卫视频道的诞生、成长和现状,是 我国电视市场在不同阶段发展程度及发展特点的最好写照。解析省级卫视生存状态,就是了解国内电视市场的整体情势;寻求省级卫视发展突破,就是探索国内电视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何文晔 《广告导报》2005,(12):114-116
2005年的中国电视市场基本上结束了“跑马圈地”,进行“精耕细作”,于是呈现出一定的特征:电视媒体开始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在普遍欠缺营销手段的电视市场,《超级女声》、《大长今》给大家带来营销方面的种种思考;作为电视市场竞争格局的主要角色之一,包盘公司在2005年的走向和发展特征引人注意。以下,笔者将从这三个角度与大家回顾2005年的中国电视媒体市场,并有所展望。  相似文献   

12.
毛学麟 《新财富》2007,(10):35-36,38
手机电视业务虽然早在2004年就已经现身中国移动市场,但由于在政策、技术、资费标准、用户认知等方面存在瓶颈,因此在2007年之前,基于2.5G和2.75G移动网络平台的手机电视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和培养市场阶段。但目前随着中国电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3G平台的搭建)、北京奥运会的拉动效应,以及相关管理体制的突破,手机电视有望在中国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悄然之间,公交车、地铁里的移动电视成了众多城市居民出行时的伴侣,从2002年车载移动数字电视在上海崭露头角,到2008年全国50多个城市开播,移动电视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经过五六年的拼杀,我国的移动电视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在全国市场内主要是世通华纳、巴士在线、华视传媒等三家民营出身的运营商,每家都拥有全国二三十个城市的几万个终端.地方广电则拥有内容审查权,  相似文献   

14.
数字电视、IPTV、手机电视、户外移动电视……不经意间新媒体市场已经开始拥挤起来,种类多了竞争难免也愈演愈烈。无论对哪种新媒体而言,想要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尽可能的扩大用户群,就不得不重视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吕海媛 《广告大观》2014,(12):31-33
2015已经到来,无论是荣耀还是衰败,2014年电视市场整体基调已成定论,透过广告营销与节目创新两个方向,追踪2014电视市场真实现状,我们发现,2014年电视内容有创新,但两极分化加重,广告营销方面,硬广疲软,但软性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16.
岳乐南 《中国广告》2005,(10):201-201
电视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广告媒体.我们预计电视媒体广告未来会持续增长。把我们的这种预测和全球主要市场的情况进行比对后发现:电视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广告媒体,占全部媒体广告量的43.5%。和日本市场比较.尽管目前中国大陆电视市场已占到相当的比例,但是与电视在日本媒体广告量46.8%的比例相比,仍然显示着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7.
郭振玺 《广告导报》2006,(10):106-108
随着近几年电视媒体前进步伐逐渐放慢。电视媒体的发展从过去的快速增长进入到一个持续稳定的平台状态,尽管速度降低了,但是竞争却是越发激烈。随着竞争在强度、力度、广度、深度上不断的加剧,各电视机构都加大马力梳理自己、了解对手、分析观众、摸清市场、研究竞争环境;对频道、对栏目、对节目的品牌发展建设也进行了大量、各种的尝试,其中不乏精妙之举。在各频道高招、奇招、险招迭出的竞争格局下,央视经济频道从自身的频道特色、资源和定位出发,基于对电视市场、收视市场长期的观察和分析,在国内首次推出“编播季”概念,频道编、播体系正式实行按“季”播出。概括言之,按“季”播出的核心就是让观众在方便的时间看喜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日本电子隋报技术产业协会(JEITA)预计,由于平板电视快速普及,CRT电视市场规模急速萎缩,2009年日本CRT电视市场出货量将为零,较先前预测的时间点提早1年;全球市场方面,估计在2008年中平板电视出货量亦将超越CRT电视。  相似文献   

19.
陈刚 《广告导报》2005,(10):113-113
八年前,湖南卫视横空出世。然而那时候,人们可能并未预料到这个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经济环境来看,前景都并不明朗的“湖南湘军”,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崛起,会对中国电视观念的演进和版图重构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并且制造了有名的“湖南电视现象”。而如今,在媒体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微利时代,湖南卫视又点燃了一场席卷全国的《超级女声》娱乐秀,再次创造了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神话。2005年,湖南卫视已经无可否认地成为了中国电视市场上最具竞争实力的媒体之一。  相似文献   

20.
曹丽娜 《广告大观》2006,(11S):45-46
眼下对新媒体的讨论可谓风生水起,讨论的起源自然是源于各种各样新的传播媒体的涌现,如手机电视、IPTV、博客、电子杂志等等。新兴媒体的迅速成长已经让传统媒体感到了威胁,这种威胁直接体现在媒体广告市场的冷暖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