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规范清产核资,把好资产清理关。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暂付款、其他暂付款、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逐一造册登记;对短期借款、暂存款、其他暂存款、长期借款和净资产逐一核实,并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卡核对。不仅不能流于形式,而且清查的结果要全面、真实、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存量,同时,账外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专利、专有技术、资质等级等无形资产也要列入清产核资范围。  相似文献   

2.
3.
4.
国企改革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展宇 《中国审计》2004,(10):24-27
一、问题的提出国有企业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可以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最为核心也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但就实践而言,近几年中国这两个领域的改革进程可谓令人喜忧参半:一方面,在十五大提出的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任务,确定“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针的指导下,经营性国有资产向基础产业和大型企业集聚的速度明显加快,数以万计的没有市场前景、没有资源和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通过兼并、破产等方式逐步退出了市场或进行了相应转制,而2003年国资委的成立及其权限的设定,则使我国原有“五龙治水”的国有资产管理…  相似文献   

5.
所谓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通过投资活动或会计核算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从表面看并未造成损失,但因投资方向问题或会计核算方式选择不当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这种国有资产流失方式比较隐蔽,而且有时还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因而其危害比显性流失更大。一、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的表现其一,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虽然国家明确规定,财政资金“主要投资于非经营性、非竞争性及对国家经济发展有战略影响的项目,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产业)、自然垄断产业、高风险高技术产业”,但是,在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使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但是,日渐突出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却在制约着国有资产退出的进程,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形成了障碍.如何采取合理的手段和方法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笔者在此提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出现了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有些企业这一现象还比较严重。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危害极大,对此,我  相似文献   

8.
9.
10.
2004年8月底以来由香港学者郎咸平引发的关于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大讨论,引发了热烈的反响.从互联网上参与讨论网民发表的意见综合来看,大多数人表示了对郎咸平的支持,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国有资产流失的愤概、焦虑心情。讨论在不经意中已经超出了纯学术范畴,触及到社会舆论的敏感点,这说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涉及到千家万户,引起广大群众不满的一个焦点问题。政府有必要对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监管问题的有关政策,给以足够的重视和反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但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元。如此惊人的速度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种不正常增长呢?笔者就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涵义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  相似文献   

11.
国有资产是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持续增加,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和保障。国有资产流失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危害极大,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有效机制,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由于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的滞后性及配套管理措施的不完善,国有资产流失越来越严重,而造成资产流失的行为有来自所有权内部的违法行为,也有来自所有权外部的侵权行为,有的甚至是内外勾结,相互串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改制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往往打着改革探索的旗号,更具有欺骗性和隐蔽性。掌握流失与非流失的界限,正确运用法律法规,防范和严格查处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已经成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我…  相似文献   

13.
14.
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有资产在未得到补偿或补偿不足的情况下,被非国有性质的产权主体占有或控制的事实;或者国有资产虽未被非国有性质产权主体占有或控制,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或其他效果的全部或一部分,被非国有性质的产权主体无偿占有或控制的事实。目前,经济体制转轨加速,由于政府在转型过程中,旧的管理路径一时还不能消除,新管理模式尚待形成,管理表现出“双轨性”。体制、机制、制度上的不适应、管理上的漏洞和法律不配套的缝隙以及监督滞后,存量资产调整优化会有一些风险:企业跨国界、跨行业、跨不同所有制间的收购、兼并、资产…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是国家的财富,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由于国有资产营运机制、结构、管理与监督等方面的不健全,不仅使国有资产营运效益不高,而且国有资产流失相当严重。随着改革的小断深化,企业自主权越来越大,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经济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元。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些企业借改制之名,行侵占国有资产之实,不仅侵蚀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妨碍了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如何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企改革顺利进行,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防范国有资产“三色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有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已进入了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其中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表现形式与成因的不同,可以将国有资产流失界定为白色流失、黑色流失和灰色流失,即“三色流失”。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和国有企业微观状况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改革,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有利于实现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做到权责明确,各司其职,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可以有效地防范国有资产“三色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国有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原因及其后果 1、财务违纪造成的流失,虚假盘亏、盘盈、毁损及报废国有资产。突击使用更新改造资金,核销一些不属于更新改造资产使用范围的支出,或挪用搞职工福利,不按新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调帐,故意错转、漏转国家资本金,用国家资本金弥补亏损,虚增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足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大暗礁,据某地审计机关查明,7个国有企业挂帐处理的损失占该企业实有流动资产的8.9%;有的企业来弥补亏损挂帐金额超过实有资本的80%以上;有的国有企业故意低价销售设备,损公肥了小团体,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其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国有资产流失及被蚕食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