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特点是:劳动力供给潜力呈现下降趋势;社会抚养负担较重;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存在虚假的人口红利。选择实际就业人员作为劳动力投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资金投入,与经济增长一起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劳动力的产出弹性远远高于资本的产出弹性,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增加劳动投入或将对黑龙江省经济复苏带来较大助益。为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黑龙江省应重视劳动力资源外流问题,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养老产业。  相似文献   

2.
全要素生产率是反映经济增长来源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经典的Solow生产函数,以资本存量和就业人数代表资本和劳动投入,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生产函数进行了回归估计,测算出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数值及其变动率。结果表明中国资本产出弹性远高于劳动产出弹性,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过度依赖于资本要素的投入,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水平在下降。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索洛余值法及C-D生产函数原理,利用19782011年全国产出、资本、劳动数据进行回归,得到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因素主要来源于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小。这种粗犷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中国亟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分析了广东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通过税收政策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用广东省1996年到2006年经济增长、资本与劳动力投入和税收收入的数据,通过变换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不同产业税收收入份额的变化对资本与劳动力产出弹性的影响模型。得出广东省在现有税收制度下,第三产业税收份额的增加会增加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而减少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第二产业税收份额则对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有很大影响,对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影响不明显的结论。因此广东省应该着重调整第二、第三产业的税收比重,从而引导资本与劳动要素的投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了资本、有效劳动投入、煤炭消费、电力消费和原油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得到了这五个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结果说明:人均电力消费产出弹性最大,而人均原油消费产出弹性和人均煤炭消费产出弹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选取1990-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对青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这17年间,青海省GDP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率达到6.44%,主要贡献来自劳动投入的增长,贡献率达到203.64%。反映出青海经济增长资本投入、科技进步、作用不明显,比重很低,整体产出仍属于外延式和粗放型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出促进青海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7.
孙曙涛 《商》2014,(7):192-193
本论文基于1992——2011年的数据和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引入科技因素,对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改进并建立模型,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测算浙江省科技产出弹性、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贡献率进行分析,判定其经济增长路径,并提出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选取1990-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对青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这17年间,青海省GDP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率达到6.44%,主要贡献来自劳动投入的增长,贡献率达到203.64%。反映出青海经济增长资本投入、科技进步、作用不明显,比重很低,整体产出仍属于外延式和粗放型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出促进青海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9.
孙梦颖 《中国市场》2014,(8):97-99,116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时变形式结合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出2001—2010年中国建筑业产业的劳动与资本产出弹性、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以及各增长因素对建筑业产出增长的贡献度。主要结论一是劳动投入对建筑业产出的影响远远低于资本投入;二是相较于资本投入,技术进步才是中国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三是资本投入与技术进步决定了建筑业发达程度的区域差异;四是技术效率的变化率与建筑业产出增长的平稳性紧密相关,政府应减少干预,增加企业自由竞争,促进技术效率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0.
带有技术进步系数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魁君 《财贸研究》1994,5(2):72-73
<正>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美国数学家柯布(Charles·W·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Paul·H.Douglas)共同探讨投入(Input)和产出(Out Put)的关系时创造的生产函数。他们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研究了从1899—1922年美国的资本和劳动对生产的影响,认为在技术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出Q与投入的劳动力L及资本K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两因素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前者的产出弹性为0.635,后者为0.110),其中非国有化程度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大;同时,北京市的经济增长方式仍以要素投入为主,其中主要是劳动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自1990年以来——直处于人口红利期,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发现劳动力及资本均对浙江省GDP具有是著影响,浙江省劳动投入的产蚓津性为0.072,说明每增加100个劳动力,可以带来7.2个单位产出的增加。进而,分析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陈奉伟 《北方经贸》2013,(6):99-100
采用C-D生产函数,基于遵义市2003~2012年数据对遵义市旅游生产要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劳动力投入的产出弹性为1.5682,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为0.5003,两者弹性之和大于1,说明遵义市旅游经济特征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遵义市劳动力投入平均贡献率169.5176%,资本投入平均贡献率为10.5873%,表明劳动力对旅游增长贡献程度要明显大于资本对旅游增长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宁波1981—2004这24年的生产总值、资本存量、劳动从业人数以及科技资本存量等统计资料,利用科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并结合相关计量软件分别测算劳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通过量化分析探讨这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基本经济增长因素对宁波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贡献力度,从而找出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中的优势与不足,合理优化产业结构,以进一步提升宁波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1978~2005年黑龙江省的GDP、资本存量及从业人数等数据的基础上,构造生产函数并利用索洛余值法分析技术进步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并以此为视角,将其与资本、劳动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比较,最后得出资本投入对黑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属于投入型增长。因此,必须提高人力资源和技术进步的贡献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6.
徐凯  彭芳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75-76
借助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增长模型,用各省2007年的数据分析人力资本区域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得出人力资本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但其产出弹性远比不上物质资本,这说明我国大部分省的物质资本投入还有很大空间,尤其是我国的东北与西北地区,受物质资本限制,人力资本集聚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不够明显。因此,国家应加大不发达地区的物质资本投入,一方面能直接扩大产出,另一方面能吸引人力资本,间接扩大产出。  相似文献   

17.
黄臻 《中国市场》2011,(31):108-109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发展中变得不可替代,信息资源成为和资本、劳动力一样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生产要素。本文采用信息化成熟的欧洲十一个经济发达国家1980—2004年的面板数据,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模型,分析资本、劳动力和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吴琴琴  汪艳 《现代商业》2012,(8):221-222
本文选取了内蒙古1991年至2010年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并建立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和EXCLE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技术进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内蒙古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结论。对此,提出了对内蒙古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常艳  胡春龙 《商业科技》2014,(17):43-44
通过将C-D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有效地融合,解决了技术参数、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不同时期差异性问题。研究发现:经济总体大致呈现规模报酬不变。经济总体中的资本和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处于此消彼长的长期均衡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收集1991—2010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从业人数,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科技进步对江苏的经济增长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波动较大;劳动力投入对江苏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