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诗歌通过对事物、人物或事件的戏剧性表现来激发我们的想象。意象作为诗歌的核心,是通过感情以传达经验的语言,它是欣赏和翻译诗歌的关键。翻译英文诗歌要在综合考虑背景,韵律,和诗中人物的前提下,对原诗的意象进行有取舍地保留。优秀的创造性翻译(改写)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巧妙地传达了原诗的神采,展现出诗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英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所以诗歌翻译中得与失并存,然而作为语言文化交流的文学创作方式的媒介,诗歌翻译使原诗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相似文献   

3.
语法隐喻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段,是表现诗歌意义和意境的有效方法。对比分析唐诗《登黄鹤楼》的原诗和其两种版本英译文语法隐喻手段,表明在语法隐喻理论指导下,译者能更好地解读原诗的隐喻,能更好地译出原诗的意义和意境。  相似文献   

4.
音乐性在英语诗歌翻译中的传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诗的音乐性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对英语格律诗歌翻译中的音乐性传递问题提出论者的个人观点和见解。翻译诗歌应当而且也可能传达原诗中的音乐性。完美地传达诗歌的音乐性是不可能的,但对原诗中的音乐美的无限逼近却是译者要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在鉴赏诗歌这一审美过程中,诗歌的原文读者可以从其外在直观的形式美与内里蕴藏的意境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对于诗歌译文的读者来说,则需要通过诗歌译文来获取其审美价值,所以诗歌译文的目的则是力求帮助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等同的审美价值。文章以审美的心理因素角度出发,分析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这三个审美心理因素和诗歌以及诗歌译文的关系,并且以日语俳句的中文翻译为例,考察怎样通过诗歌译文来再现原诗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葬花辞》因其精湛且高超的艺术价值值得挖掘和讨论,但在英语翻译上如何做到恰到好处确实为不易。霍克斯与杨宪益夫妇的译作均堪称佳作,对照两译本,从翻译诗歌过程中如何再现原诗音乐美这一方面进行欣赏和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诗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内涵。翻译涉及将原诗的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翻译时很难兼顾。苏珊.巴斯内特的"种子移植"理论,对诗歌翻译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和意象派诗歌在诗歌意象理念、构建上有契合及相异之处:二者都主张简洁、直观,诗歌应体现意象。意象并置、叠加、复合等手段在诗歌创作中加以体现;相对于意象派诗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更尊重传统、更感性化,意象的构建更密集、更富于跳跃性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孟浩然五言绝句《春晓》的四种英译文作了剖析,认为古典诗译成英文应尽可能保持原诗简练的风格及韵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楚辞》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之一,但其英译研究相对滞后于其他经典作品.从植根于中国本土的翻译美学角度研究《楚辞》英译是可行且有意义的.翻译美学涉及神似和形似这对美学命题,具体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格律及风格等诸多方面.从卓振英译的《大中华文库·楚辞》中看出,“以诗译诗”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为了全值再现原诗所蕴含的美,译者应该采取诗化译法.  相似文献   

11.
诗歌翻译需要“意美”、“音美”和“形美”,体现原作独特的形式和内涵。《月夜》两种译本说明,译诗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不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王向峰的旧体诗集《云斋守望》,遵循"平水韵"格式写律诗,诗语清新流畅,诗情真挚浓厚,深得唐诗风致和中国古典美学的滋养,使旧体形式表现当代情思而毫无滞碍。不论是律诗还是绝句的创作,皆中规中矩而不显镣铐的束缚,足见学者之诗特有的审美表现功力。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诗词手迹,是毛泽东书法艺术的精品,更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在以往出版发表的毛泽东诗词手迹中,存在着“失真”的现象。毛泽东诗词手迹作为革命历史文献和书法艺术作品,在出版时必须保持真迹。  相似文献   

14.
从情态、美学、文化等方面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词的英译版本比读、赏析,是对欣赏典籍英译的新颖切入点,读者可以体会到诗词翻译中译入语中情感忠实的重要性、美感传递的重要性、文化语境的重要性。中国需要不同风格的翻译家,他们都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浩如繁星的中国典籍中,《楚辞》一定是最闪耀中的一颗.然而其独特的文化现象与内涵却使其典籍翻译造成诸多障碍.为最大程度的避免在译本中的文化亏损与缺失现象,笔者认为异化与规划翻译策略指导下的典籍英译,既可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又能够避免文化的缺失.努力再现《楚辞》原文的中国文化色彩以及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6.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别具一格的一座宏伟高峰,纵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给人留下的总体审美印象是空灵静逸,意蕴悠远.他的诗方寸之间尽显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生命等方面理趣的高度和谐统一.从西方文学象征主义的视角下窥探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质地凹凸地呈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空灵清逸的禅宗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新月派承裁着使新诗规范化的使命。前期新月派既坚决捍卫中国传统诗论,同时又自觉学习西方诗歌艺术的新思想,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特色。具体表现为“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主观情感客观对象化的抒情方式、“和谐”“均齐”的艺术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想做出优秀的具有文学价值的译文,应从对源语言材料的深刻解读和审美开始。完全把握原文的“美”的精髓,对于译者是否能更好诠释出原文的“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证明了审美客体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译者应领悟原作的美学特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丰富审美经验,再现原文。  相似文献   

19.
梅花在中国传统审美意识中的心理寓意经历了漫长的变迁。一直以来,梅花是贞士、君子或是隐士、美人和仙子的象征,寓示着高洁的品性。但是从魏晋到宋代,梅花在我国审美心理寓意中有一个从女性对爱欲的禁忌到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男性对性的压抑,再由男性的性压抑发展为象征贞士、隐士、美人仙子的演变过程。宋代以后梅花的审美心理寓意才定型,没有发生更多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