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农民工权益受损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工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们的权益保障也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有的权益受到了保护,但是,与他们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权益保障还相对贫瘠,权益受损问题还严重存在。该文从对农民工社会权益受损问题入手,通过对其历史与制度的归因分析,着重从制度上提出了解决农民工社会权益问题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镇转移.由于我国特定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产生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他们的权益却没有保障.如何维护农民工权益,让他们充分享受养老保险带来的好处,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值得深思与探究.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分布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为我国的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我国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农民工的地位也愈发的重要起来.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护,直接关系着我国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但现如今,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仍旧遭受着不同程度的侵害,其保护依然面临严峻的态势.因此,要改善农民工的现状,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应当从健全法制体系、贯彻平等法治理念、完善保障机制、强化工会作用等方面入手,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全面地深刻地考察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制定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宏观思路与长远筹划.  相似文献   

4.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既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国现有的社会政策体系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使得很多农民工权益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保护农民工权益,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成为更多人关注的焦点.如何从本质上找到问题的出路,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这是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李亚鸽 《经济》2011,(6):72-73
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农民工作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个新兴阶层,其社会保障权益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既是维护农民工应有的权益、解决其"老有所养"的需要,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维护社会公平的题中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平等权是近几年学界和政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他们常常受到歧视和不平等对待,社会保障权益缺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某一单项制度,而是农民工个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此,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既重视制度的改革,也重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才是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障平等权的切实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延英 《江南论坛》2007,(4):28-29,54
一、农民工社保难问题面面观 以促进农民工增收为主题的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了公平对待进城务工人员、让他们融入城镇的完整政策框架.但一些地方对农民工不公平甚至歧视性的政策规定依然存在,农民工在工作及工作以外的很多方面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得不到社会支持,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权益也往往缺失.  相似文献   

8.
人权入宪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人权保障和社会建设理念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欠缺以及由此加剧的城乡差异与人权保障和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文章首先从人权和农民工相关概念谈起,进一步重申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意义,结合当前我国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分析了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并对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向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转轨的过程中,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对于改革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地方政府的角色错位和不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GDP取向等问题,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参与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的负面影响还没有根除,阻碍着农民工权益的实现和保障,农民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还处于劣势地位,社会组织还没有覆盖农民工群体等。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就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改善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制度环境;必须开放现有社会组织和培育新兴社会组织,吸纳农民工加入各类相关社会组织,构建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组织环境;必须发挥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培育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社会舆论环境;必须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工的维权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为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当前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现状却令人担忧.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既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有社会经济转型等多方面的现实原因.要加快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的地方性立法,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切实可行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