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谷文林 《水利经济》2006,24(6):69-71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国家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初步建立,为加大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水利投资体制改革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广泛吸引各方投资,就可能形成公益性极强的产业组织,建立市场大规模投入水利基础设施的良性运行机制,并形成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国家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初步建立,为加大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水利投资体制改革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广泛吸引各方投资,就可能形成公益性极强的产业组织,建立市场大规模投入水利基础设施的良性运行机制,并形成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3.
日前刚刚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利投融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辰硕 《水利经济》2014,32(1):54-56
对自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水利投融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目前我国水利投融资中各种融资渠道在水利行业所占的比重,剖析政策因素及水利行业本身特性对水利投融资的影响。提出必须改革并完善水利投资制度,建立灵活有效的投融资机制,明确各类投资主体在水利投资中的职责定位;建立一种水利投资与全社会投资和国有投资同比增长的投融资机制;除了要继续扩大政府公共财政投资规模外,还必须在金融机构融资、构筑新平台融资、群众参与合作以及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5.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坚持两手发力,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出台了一批含金量高、指向性强的金融支持政策,助推水利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水利改革发展形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水利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大江大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指导思想引领下,江苏省确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主基调是"补短板、强监管、提质效"。对1991—2018年间江苏省水利投入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GDP等基础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初步形成了"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充分发挥市场融资作用,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水利投融资体系,但还存在水利相对投入强度下降、结构仍显单一、质效有待提高等问题,并从量质并举"补短板"角度,提出争取更大的水利投入量和提升投融资体系质效两条路径来完善全省水利投融资体系,更好地保障新时期江苏水利"补短板、强监管、提质效"的资金需求,助力江苏水利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莫易娴 《水利经济》2012,30(1):44-47
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公共财政水利建设投入机制的经验,从政府财政投入、合理区分投资类别、投资方向与国民经济发展协调一致、水利投融资体系多元化发展、管理收费呈多样化发展几方面提出对我国水利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加了农村电网改进、公路建设、广播电视转播等方面的投入,但农民急需的基础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医疗、农村贫困群体救助、农民就业再教育、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等至今是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盲点”。根据现有国情,我们要优先解决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的问题,把公共财政覆盖到农村和农民。这是公共财政建设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林区社会经济落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对提高林区居民收入极其重要。针对当前公共财政投入在支持林业民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支持林区发展、促进林区富裕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评价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对于指导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方向及提升水利投资效益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水利投入与国民经济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C-D生产函数,通过弹性分析模型计算了湖南省水利投入对GDP增长的贡献。计算结果表明,表明水利基建投资与GDP呈强相关性,水利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保障;1950—2018年,湖南省水利投入对GDP的贡献为3385.749亿元,平均每亿元水利投入拉动GDP增长1.51亿元,多年平均贡献为49.069亿元,促进GDP平均增长率为2.93%;应进一步加大水利基建投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段堃  曹进  刘飞  王其强 《水利经济》2007,25(1):60-62
在介绍我国公益型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融资体制的基础上,对我国公益型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融资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结合国外水利工程项目投融资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我国公益型水利工程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刘冰  舒成 《水利经济》2017,35(2):59-62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呼伦贝尔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了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开发在水生态保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居民饮水安全及水利管理体制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从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水利工程建设、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水利管理制度改革四个方面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模式和应对措施。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上,解决用水需求并保障用水安全,实现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研究建立符合国家财政改革总体要求的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制度以及组织实施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已成当务之急。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是对地质调查项目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有效性进行的测算评价。开展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应建立有关工作制度,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同时要硬化评价工作结果的约束力,建立绩效评价工作信息库。  相似文献   

14.
该文首先明确了政府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导职责理念;提出应从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相关法制建设、优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等4个方面构建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指出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等5个方面加大县乡财政解脱困境的力度,最后提出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李智  马冬梅 《水利经济》2006,24(5):63-65
分析水利世行贷款项目还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建立起良性的项目还贷保障机制。水利利用世行贷款还贷保障的宏观机制包括水利项目的汇率风险承担;水利项目的利率风险承担;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水利利用世行贷款还贷保障的微观机制包括:做好贷款项目设计阶段的融资工作和项目的物资采购工作;建立还贷组织机构;建立准备金制度;建立还贷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浅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天秀 《水利经济》2005,23(4):56-57
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建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人才市场及推行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小辉 《水利经济》2012,30(5):52-54
近些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增多,投资增大。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往往面广、点多,地域分散,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设备投入大,与传统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相比,有一些新特点。通过对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一期工程的剖析,强调财务管理要打破传统的分级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管理和核算;会计核算要充分考虑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所占比例大、设备折旧期短的特点,准确分摊费用,及时办理实物资产移交手续,确保工程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资产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刘阳乾 《水利经济》2006,24(5):69-72
农村水资源费进行“费改税”的改革,是农民减负增收的需要,是保护我国水环境、改善水污染治理的需要,是国家税费改革和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是建立公共财政、实现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现实中已经存在对水资源征税的要求。费改税符合市场经济下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能够减少外部性,符合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则,此外还有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征收水资源税,有历史的传统,是改革发展的需要,有理论依据,有经验可鉴,是切实可行的,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