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将同样的米饭放进三支试管,每天对着第一支试管里的米饭说"我爱你",对第二支试管里的米饭说"我讨厌你",对第三支试管里的米饭置之不理。一个月以后,变化出现了:每天听"我爱你"的米饭散发出酒的醇香,每天听"我讨厌你"的米饭有些霉烂,令人想不到的是置之不理的米饭情况最糟:不仅霉烂,还完全看不清米饭颗粒,完全浑浊。  相似文献   

2.
老挝奇遇     
院子里有个炉子,上面放了一个大锅,整天火都很旺,不知在煮什么东西。锅炉只做饭,不做菜。食物似乎是外面饭馆买来的,因为菜的包装里有字条,记明菜名。 老挝人吃饭用手抓着吃,既不用筷子,也不用刀叉,只有在喝汤时才用中国式的汤匙,却是公用。 主食是米饭,有点粘,但粘度不如糯米。清早有人将煮熟的米饭用白布包起来从铁门缝塞了进来,牢中人同心协力拿出摆放在牢房墙边的竹篮,将热呼呼的米饭捏  相似文献   

3.
『猴子捞月』恐怕是老少皆知的智慧故事。在很小的时候就听上辈人讲过,然后,又在小学的教材里学习过;长大以后,特别是有了孩子,为人之父后,又将这一故事讲述给下一代听。不过,这故事传来传去,人们也就对于故事的内涵想得少了,而只是留下了故事本身,似乎其中包含的这般那般的『深刻含义』和『教育意义』,听者一听就可以理解似的。猴子根本没弄明白月亮是怎么回事,就兴师动众地到井里去捞月亮的影子,费劲老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这不是说明猴子傻么。但是,猴子捞过月亮,而且没有得到真实的月亮之后,会怎么样呢?猴子是灵长动物,按照逻辑的推论,猴子们是不会就此罢休的。我想,它们肯定会坐下来,讨论为什么在井里捞不到月亮,为什么月亮还在中天高挂,经过这些灵长动物的研究,结论自然会知道月亮是天上的东西,井里的月亮不过是影子而已,捞影子当然是捞不着实物的。这样一来,猴子捞月便是猴子认识自然界的一次探索,这与其说是猴子们傻,实则是猴子  相似文献   

4.
小的时候听过一个故事:一只猴子想吃园子里的桃子,但它无法爬上那么高的墙,于是它一连几天不吃也不喝,把自己饿得瘦瘦的,然后从墙脚一个供排水用的小缝中钻了进去。美食一顿之后,它发现,只有重新将自己饿瘦,才能重回到园子外面去。出去之后它又不甘心,如此反复多次,它终于悲哀地发现:它还是那只猴子。  相似文献   

5.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路径依赖”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说的是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制度,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制度不断“自我强化,让你轻易走不出去”。看完下面这个故事。或许我们可以相信经济学家们不是在故弄玄虚。 人们将五只猴子放在一个笼子中,并在笼子的中间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拿香蕉就用高压水教训所有的猴子,直到没有一个猴子再敢动手。试验的下一步是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的一只猴子。新来的猴子不知这里的“规矩”,动手去拿香蕉,结果竟触怒了原来在笼子中的四只猴子,于是四只猴…  相似文献   

6.
《浙江工商》2006,(5):37-38
曾经看过一个有趣的故事:笼子里养着五只猴子,然后在笼子中间挂一个香蕉。猴子因为喜欢吃香蕉,所以就争着去够,但是笼子上安装的喷水器立即喷向所有猴子,如果有哪只猴子试图去够香蕉,则所有的猴子都要遭受被淋湿的痛苦。后来,一旦有猴子蠢蠢欲动想够香蕉,其他猴子便暴打它一顿,到最后几乎所有的猴子都被打过,大家一致认为够香蕉就会带来淋湿的后果。不能试图去碰香蕉成为这个群体中的行为准则,当饲养员用一只新猴子换了一只老猴子之后。  相似文献   

7.
走进西沟     
假日应朋友之邀来到旬阳县公馆乡"西沟景点".还未走进西沟,远远就听到西沟口响水潭飞瀑咆哮如雷.碧绿清澈的泉水,从猴子崖、猪头山之间飞泻直下,将潭中冲击得深不见底,浪花四溅.公路沿溪而上,路边笔立的石崖上,一个个栩栩如生、翘手弄姿的石猴尽显媚态.走进西沟100余米,地势豁然开朗,小桥流水,苍松翠柏,整洁明亮的农家小院,犹如走进世外桃园.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产业》1996,(7):34-34
蒸煮食物小窍门煮面条:煮面条时,若将煮面水里加一汤匙油,面条就不会粘连了,还能防止面汤起泡沫溢出锅外。巧煮陈米饭:将陈米多淘洗几遍,浸泡2小时再煮,并放入半汤匙油,大火烧开,文火煮熟。这样煮的陈米饭会像新米饭一样既香又好吃。巧煮豆粥:把豆和米分开淘净...  相似文献   

9.
动物幽默     
事故原因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故,有辆轿车在电灯柱子上撞得稀巴烂,车上男女两人重伤昏迷。警察在观场调查的时候。从路边树丛里跳出来一只猴子。现场的警官看到猴子戴着颈圈,心想它可能是人养的宠物,于是问它:“你也是车上的乘客吗?”猴子居然点了点头,看来是通人性的。警察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又问它:“出事的时候,车上的人在干什么?”猴子伸出两个手指,放在嘴巴上。“他们在抽烟?”警官猜测。猴子点了点头。警宫接着问:“他们还干了什么?”猴子一只手握拳,假装拿着什么东西往嘴里倒。“你是说他们在喝酒?”猴子点点头。“还有什么?”猴…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澜沧江水变绿变清,春节的脚步悄然临近,一种香味也随之弥漫记忆。江东岸小山村,光秃秃的枣树下,栗木做的碓整天"哐当"响着。大人们手拄着柴枝,也有的手搭在别人肩上,一只脚踩着碓尾,一只脚踩在地上,碓尾下的地面深挖了一个槽,随着人们脚步的一起一落,粗粗的碓头中间镂空镶嵌着的木头圆槌就一上一下击打着碓窝里冒着热气的米饭。阿妈将长长的衣摆别在围腰带子上,蹲坐在圆形青光石碓窝边,  相似文献   

11.
杨子 《中国工程建设通讯》2007,(20):23-23,F0004
在一家动物园里,有一个管理猴子的饲养员,在喂猴子的时候,不是将食物好好地摆在那里,而是费尽心思,将食物放在一个树洞里,让猴子们很难吃到。不过,正因为吃不到,猴子反而想尽了办法要去吃,甚至整天为吃到树洞里的食物而琢磨。后来,猴子终于学会了用树枝努力地去掏,把东西从树洞里掏出来吃。  相似文献   

12.
《庄子·齐物论》上说:一个玩猴子的人,对猴子说,早上给它们吃三个橡实,晚上给它们四个。猴子听后都发怒了。后来他又说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它们都高兴了。  相似文献   

13.
<庄子·齐物论>上说:一个玩猴子的人,对猴子说,早上给它们吃三个橡实,晚上给它们四个.猴子听后都发怒了.后来他又说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它们都高兴了.  相似文献   

14.
白英  王静 《中国西部》2015,(8):88-89
<正>小米是王土地的金子,以至于米脂县系因其"沃壤宜粟,米汁如脂"而得名。小米是陕北父老乡亲必不可少的食物,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为适应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陕北饮食习惯。其中,选用小米做成的米脂红米饭最为有名。  相似文献   

15.
史鹤幸 《宁波通讯》2012,(24):54-55
黄建东从文,玩过乐器、当过语文老师,一手楷书更是写得像模像样;黄建东从商,洋酒白酒,积数十年之功,堪称酒商一哥。2010年,他的再次出山竟一而再地将上海捷强的酒类(高端白酒、进口红酒)销售额连连拔高,屡创佳绩。2010年2亿、2011年4亿、2012年5亿……洋酒部经理赵雷霆介绍说:黄建东先生是个有内涵、有故事的人。是日,一番茗香茶语,笔者渐渐在一个"宁波人的故事"里进入角色,感悟黄先生如何从文人转身商人,又如何在酒世界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2012,(6):44-45
于丹讲了一个禅宗故事。说有一个徒弟去问他师傅,一碗米价值多少钱?师傅说,这太难说了。要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往里加点水,蒸一蒸,十多分钟后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有5只倒霉的猴子被科学家设下的陷阱逮着了.关在一个大铁笼子里。开始成为实验品。猴子爱吃香蕉,这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的事。现在,有一串又黄又香的大香蕉被挂到了笼子的中间.任何一只馋嘴的猴子都可以伸手到。  相似文献   

18.
袋鼠的智商说起来并不是很高,但是有一篇文章却讲述了袋鼠戏弄人的故事,很值得我们认真玩味。故事说,有一个袋鼠十分顽皮,总是时不时地从它的围栏中跑出来。动物园管理人员把它抓紧回来后,立即把围栏加高到了10米。第二天早晨,袋鼠又从围栏中跑了出来。于是管理人员把围栏加高到了20米。可第三天  相似文献   

19.
正"杀鸡儆猴"为常用成语,讲的是猴子是最怕见血的动物。驯猴的人知晓了它这个特点后,心中大喜。当猴子一不听话时,马上就当面把鸡杀了,让猴子们一看到淋漓的血,就吓得瑟瑟发抖,主动俯首帖耳,乖乖听话。在班级管理中,"杀鸡儆猴"的办法也为很多班主任所常用。班主任面对班里一群违反纪律的问题学生,常常是选定一个比较容易"杀"的学生大声斥责,以"儆"其他犯错误的同伙,来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新西部(上)》2004,(5):60-60
科学家将四只猴子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每天喂很少食物,让猴子饿的吱吱叫。几天后,实验者在房间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