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人们主体性意识的提高,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逐渐显露,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得以建立和发展,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它既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特征,又具有其独特的属性。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多主体性和平等性、发展性和和谐性、生活性和人文性、沟通性和理解性的统一。厘清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在实践中将它付诸实现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课题之一。教育界在2002年把主体间性的研究作为热点和前沿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从属于教育,也该紧跟时代步伐,实现由单子式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所以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强调社会价值的同时,忽视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内心需求,调动不了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核心因素的积极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李建云 《魅力中国》2010,(35):211-21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问题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问题的讨论日渐增多。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对新时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列举学术界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观点的同时,肯定了双主体说观点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并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特征的总结,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辨析主体性、主体间性及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相关概念,论述建立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然性、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过程及交往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辨析主体性、主体间性及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相关概念,论述建立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然性、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过程及交往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8.
价值主体间性问题的提出是针对传统哲学中"主体性"这一概念所导致的困惑与局限提出来的。人类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无疑与传统上人们确立的单一主体性有关。这就要求理解和考虑问题要从价值的主体间性的角度,即从主体——主体间的关系出发,在实践中去解决和处理人的生存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冲突调适的根本方法、基本保障和重要条件,它们分别是创新体系、健全机制和优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践行实践育人理念是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校内各组织部门作为实践育人的主体,具有主导性地位,直接影响实践育人的实效性。据此,就高校内育人主体的建设进行分析,对高校内部育人主体存在的缺点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郭小路 《魅力中国》2011,(11):280-28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劳动具有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所没有的独特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的特点、劳动价值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环境现状和改善大环境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2.
冯苗 《理论观察》2009,(5):18-20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所关注的根本问题之一。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关系的实质是要确立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交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新型关系。这既是人自身发展的迫切呼吁,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还是超越现阶段教育关系的必然走向。教育主体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关系回归生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加强情感交流,这是构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关系的三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魏华 《发展》2009,(6):118-119
本文主要论述了翻译主体的几种争议,翻译主体是译者,译者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之间的关系,也论证了译者在翻译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蔡卓芸 《特区经济》2009,(5):288-291
主体间性虽是西方哲学中的概念,但自引入我国理论界之后倍受关注,这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意义重大的"主体间性"本身隐藏和彰显着主体在交往实践中的生存论关系。本文试图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任务的当前境遇中,撇开了主体间性其他关系,只从主体(人)的交往关系中探讨主体间关系,旨在说明主体间从对抗、冲突、矛盾的不协调关系走向融合、平等、和谐的关系,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从理论到实践中的和谐人际关系路径。  相似文献   

15.
德育主体间性是对德育主体性的扬弃,不仅吸取了德育主体性的合理内容,而且极大的发展了德育主体性.而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使网络成为德育主体间性实现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为德育主体间性在实践中的实施提供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6.
张园园 《魅力中国》2014,(23):154-155
当代大学生的过度消费和攀比消费现象的出现,凸显了大学生消费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抓手,无疑可以承担起大学生消费教育的使命。因为,大学生消费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价值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7.
李阎 《改革与开放》2012,(10):82+84
微博、空间、“说说”已成为人与人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基于互联网的微博文化对传统文化极具冲击力.它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手段等方面的创新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博文化背景下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王启妍  杨邦 《改革与开放》2014,(10):19-19,4
本文将尊重历史文本,回顾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地位的形成发展历程,总结其形成发展历程的特点,进而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角度完整地解读其科学内涵,从中吸取历史经验,以实现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9.
主体间性是20世纪哲学领域中凸现的一个概念.主体间性是指在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中体现出的相关性.研究主体间性为进一步思考网络交往提供了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中,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很不一致,甚至常常混用,文章通过考察它们的使用现状,分辨它们的差异性和联系,提出区别使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