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同时,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以及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日益扩大也暴露出了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本对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但是与此同时, 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暴露出了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主要弊端.本文针对这些弊端进行了原因分析, 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①合理配置税种, 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与财力范围;②照宪法规定实行四级政府运行结;③完善地方税制,解决基层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3.
分税制的实施表现出一系列的积极效应,但同时也突出地存在着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日趋扩大等问题,根据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设想是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四级政府的运行结构,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政支出范围,逐步建立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在运行中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权、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完善省以下的分税制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经验看,完善的分税制必须要与完善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相配套。建立一套适应中国国情的、科学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已经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的主要条件。规范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突破口在于:合理界定地方转移支付的需求量;保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相宜规模;妥善解决转移支付的供求矛盾;不折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组织设置。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它在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规范财政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程度、强化各地区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对策是 :转变政府职能 ,实行四级政府运行结构 ,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权 ,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建立并完善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从运行的效果看,在缓解地方财政困难、规范财政补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已势在必行。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005》有关数据的整理、研究,提出建立健全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有利于引起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重视,尽快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制定、完善相关立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国家虽然在总体框架上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税收体制,但是省以下政府间,特别是县乡两级财政改革的目标还远没有到位。尽管我们在分税制体制改革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制度设计和管理上的缺位给基层政府造成的损失。解决县乡财政问题,不仅需要在体制设计和财力配置上整体谋划,同时还必须从规范预算管理、防范财政风险和完善法律体系等方面完善制度、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现行分税制条件下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实施了多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现均等化目标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还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提高两个比重,扩大转移支付规模;加强转移支付立法;明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范围;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基层政府财政在整个中国政府财政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4年中国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分税制的框架内,县乡政府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可用财力少,增幅缓慢,高度依赖预算外财政和制度外收入,政府间支出的差距仍在扩大.应重新调整政府间的财权税权划分,确立县乡级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实施规范化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统筹管理预算外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