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处于严峻求职形势下的大学生压力倍增,为此,教师要转变指导观念,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职业学院要围绕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和求职能力的培养,加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心理素质教育,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  相似文献   

2.
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处于严峻求职形势下的大学生压力倍增,为此,教师要转变指导观念,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职业学院要围绕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和求职能力的培养,加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心理素质教育,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6,(6):154-155
为弄清本科毕业生求职就业中存在的具体而动态的问题,有针对性为毕业生、准职场新人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从而改善毕业生的就业态度、提高求职能力,笔者就毕业生的求职准备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工科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来自农民和普通的工薪阶层,具有显而易见的就业压力;2普遍认为就业形势不理想,但在就业准备和求职行动上多数不积极,存在着显著知行分离的现象;3在方向上明确毕业后的去向,但在具体职业选择上不清晰,求职技能上也有所欠缺。因此,作为高校二级学院直接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而言,一般是辅导员老师,纠正毕业生在就业求职方面的知行分离,有针对性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方面的任务迫切而重要,而有专业水准的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才能方能圆满地完成这项任务。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多渠道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与青海中国移动合作,结合本地实际搭建了就业12580求职平台,开辟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求职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5.
目前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已形成共识——节约更多的成本.招聘合适的毕业生。毕业生想要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就要认清就业市场的走向,充分利用就业技能,实现成功就业。本文对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技能进行分析总结,并依据调查结果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主要技能。  相似文献   

6.
礼仪是获得他人好感和树立美好形象的基本要素,求职礼仪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礼仪修养,是影响大学生求职成功的重要因素,笔者以吉林省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班求职礼仪课程为例,就如何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求职礼仪的重要性,了解求职礼仪的主要内容和需要关注的细节问题,通过此课程加强求职礼仪训练,通过模拟面试礼仪演练,有效掌握求职礼仪规范。  相似文献   

7.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季扎堆社会求职,在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前景更是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对在校生进行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生更好地就业。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是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重点就业服务对象之一。了解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预期与偏好,是准确把握市场供求关系,正确引导就业方向,制定、实施就业促进措施的基础,对于提高就业服务效能,实现充分就业目标,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具有积极作用。学历不同就业取向有别为了解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动向,我们对进入山东省济宁市人才市场求职应聘的硕士生、本科生和专科生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变得日益严峻,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在求职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设置大学生求职英语课程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同时对就业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河北工业大学《求职英语》选修课为例,通过分析大学英语中的现存问题以及求职英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情况,阐述了大学生求职英语课程在就业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崔飞  李世友 《价值工程》2019,38(1):146-148
以云南某高校消防工程专业2018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就业方式、求职方式、就业单位类型、专业相关度和就业进度的特点。研究表明:更多毕业生选择原籍就业,校园招聘会的求职成功率更高,国企就业比例高于民企,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专业相关度较高,国企倾向于招聘男性毕业生且招聘时间明显早于民企,女生相对男生择业机会少、就业滞后。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自身就业质量是每一个高校学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16年山西省3所大学100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从大学生在读期间个体的学习情况、学生经历、求职过程及其求职结果等要素入手,分析高校毕业生起薪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学生的在校学习状况、实习经验、工作地点、工作性质对高校毕业生的起薪水平影响较大,因此高校学生应从这几方面入手以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与起薪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6,(7):217-219
笔者以指导的工科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针对毕业生的就业自信、就业意向、就业准备、当前的求职进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①毕业生多数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对个人就业结果和就业优势乐观自信。②毕业生的就业自信具有不理性的成分。依据有三:一是普遍认为专业知识不扎实,这说明毕业生承认自身没有做好学生的本职学习工作、职业态度不端正;二是多数不了解自己适合的岗位,这说明毕业生对于外界就业信息了解不充分;三是求职行动不积极、效果不显著。为此,需要就业指导人员针对现状,动态了解、督促刺激和针对行指导并举,从而真正提高毕业生的有效求职和理智自信。  相似文献   

13.
罗荃 《中外企业家》2009,(24):218-219
严峻的就业形式对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造成大学毕业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了诸多不良心态,但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进一步加快教学改革,加强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大学生提前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就业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就业》2013,(10):28-29
广东是高校毕业生生源大省、就业大省。近年来,该省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从2006年的21万人到2013年的44.2万人,年均增加11%。2013年在该省求职就业毕业生达70多万人(包含入粤求职和往年未就业毕业生),占全国近1/10。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其作为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完善和落实就业政策,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着力完善和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省人大出台《广东省实施就业促进法办法》、  相似文献   

15.
郝利鹏 《中国就业》2009,(11):27-28
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工作者,笔者认为高校求职类学生社团在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钟映荷 《价值工程》2012,31(1):204-205
在求职过程中,高校毕业生求职竞争越来越激烈,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可以帮助毕业生更顺利的就业。本文主要阐述求职技巧训练与指导的重要作用,并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求职特点和现状,提出了求职技巧训练与指导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是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重点就业服务对象之一。了解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预期与偏好,是准确把握市场供求关系,正确引导就业方向,制定、实施就业促进措施的基础,对于提高就业服务效能,实现充分就业目标,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具有积极作用。求职择业的基本选择单位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6月8日实地考察四川宜宾学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强调的“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讲话精神,人社部在全国推出求职能力实训项目试点工作,以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尽快实现就业。2023年,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安徽省劳动就业服务局指导下,马鞍山市作为安徽省首批求职能力实训试点城市之一,创新开展系列工作,扎实推进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全年完成师资培训班1期,学员班实训班14期,参加实训学员420人,帮助277人实现就业,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蕊  姜平  姜智勇  臧伟 《民营科技》2012,(9):164+133
目的:分析医学类就业面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提高医学类毕业生求职成功率。方法:以医药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应届毕业生就业面试认知和实践能力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和面试模拟的方法。结果:医学行业面试的关键要素是人才适用性,相关因素包括个人规划、印象管理能力等。医学类毕业生有一定的面试策略认知能力,但面试实践处于个性层次。结论医学类就业面试要加以理论指导与实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毕业生求职竞争更加激烈。一部分毕业生具有强烈的就业愿望,积极参加招聘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却落实不了就业单位,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弱势群体”。这部分毕业生数量可观,他们求职失败时会产生心理问题和消极行为.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本文将从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形成出发。提出“弱势群体”顺利就业的途径和对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