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凤娇  衣长军 《经济师》2002,(9):97-97,99
近年来,跨国公司中国投资的重点正在由传统的加工、制造领域向培训、研究开发等新领域拓展,其中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成为投资的新趋势。文章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发展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其设立动机及其对我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济》2002,(5)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R&D的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就我们采访调查过的7家跨国公司设立的9个研究开发机构为例加以分析比较。 跨国公司投资R&D的方式 (1)企业组织形式。这9个机构中有3个注册为从事研究开发的企业法人,它们是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联合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有限公司、英特尔技  相似文献   

3.
论跨国公司对中国大陆投资的技术构成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制造业结构、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中的地位、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等方面考察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技术构成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影响这种构成的因素包括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中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工业企业的生产开发能力、对外开放程度与政策等。为提高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技术构成 ,我们应该为熟练劳动力的供给创造条件 ,保持投资政策的稳定性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R&D投资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裕春  万欣荣 《经济师》2002,(11):60-60,81
自 1 994年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在北京投资成立北京邮电大学———北方电讯电信发展研究中心 ,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R&D。截止 2 0 0 0年底 ,来自 1 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 1 0 0多家R&D机构。文章阐述了跨国公司来华进行R&D投资的动机 ,总结海外R&D机构在华分布规律 ,探讨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特点 ,展望跨国公司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发展趋势 ,分析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等地区。从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战略的视角出发,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区位分布背后的产业相关、资源相关、市场相关、政策相关等战略特征。通过对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这些地区的分布状况与其产业、资源、市场、政策进行比较,得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区位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战略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周继红  曹秋根 《经济师》2002,(12):40-40,162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已成为其全球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近年来 ,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文章探讨了跨国公司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及动因 ,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的意义 ,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彭中文 《经济师》2006,(1):91-92
随着我国的入世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众多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了许多R&D中心。文章首先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特征,然后研究了其R&D投资模式,主要有独立研究、共同研究和合作开发等模式,并且分析了跨国公司的R&D投资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进入企业群的协同竞争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跨国公司进入企业群 区域的方式 跨国公司是在一个国家设立总部,在其他一个或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和生产经营网点的企业系统,它以全球作为市场范围来规划投资经营活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自然资源和低技术的劳动力在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经营重要性的程度上越来越低,而创造性的资产和本地化公司机构网络关系则相对越来越高,它们是跨国公司提升及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竞争力的资源与力量。  相似文献   

9.
薛军 《经济导刊》2004,(12):87-91
随着中国开放进度,日本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到中国安营扎寨。近些年来,日本跨国公司又纷纷在华投资于研究开发(Research andDevelopment,R&D)。日本的跨国公司为什么要在其他国家进行研究开发?其在华R&D的投资战略又是什么呢?日本加强对亚洲的 R&D 投资一般来讲,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R&D公司或研究开发中心目的主要 是推进其全球化战略,研究东道国的市场潜力和需求,或是为其国公司提 供技术服务。日本企业长期以来虽然一直加强 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的直接投资, 但是其目的主要是把亚洲作为海外生 产加工的据点,其在海外R&D的投资…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4年,北方电讯公司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建立北邮一北电研究开发中心.在此之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势头日益迅猛,过去两年每年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的研发机构达到200多家,累计已经超过690家.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发展新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之下,论述了跨国公司发展的新战略:(1)跨国公司间的一体化-全球国际战略联盟;(2)跨国公司抢占发展中国家市场形成全球战略的各个布置点的战略;(3)跨国公司在母国外的国家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中心作为投资项目实现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公司加大在中国等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研发机构,进行研发活动。文章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特点等进行了分析,然后选择了制造业中的高技术产业,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阐述了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后,结合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未以来,以R&D为主体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并在京沪两地之间形成鲜明的地区聚集效应.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利用近10年(1997-2007)跨国公司在京R&D机构设立及其发展变化的数据进行了重新梳理与分析,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94年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在我国设立第一家外商投资研发机构开始,跨国公司掀起了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热潮,并在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著名跨国公司在我国以各种形式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700家,仅2004年1月-2004年9月就设立了298家,同比增长了48.2%,并有61%的跨国公司表示会在未来3年内继续加大对中国的研发投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公司R&D投资,是指由跨国公司进行的、着眼于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品开发和商业化整个过程的投资行为。为了充分利用不同国家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相对优势,跨国公司凭借其在科研、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构筑其研究、开发网络,从而使得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日益朝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最近几年,跨国公司对我国R&D投资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本文在介绍跨国公司在我国R&D投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跨国公司对我国R&D投资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趋势,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R&D)活动也呈现出国际化的新趋向。跨国公司打破在母国进行研发的传统模式,纷纷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实行研发的本土化战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就已开始在我国建立研发机构,随着我国的入世及其他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众多跨国公司势必大举进入我国(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  相似文献   

17.
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我国的海外研发投资机构增长迅速,但安徽省的研发投资机构数量仍然相对较少,发展缓慢。文章从安徽省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安徽省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主要障碍,提出了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发展研发服务业;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合理确定引资重点领域;加大针对跨国公司海外总部的引资宣传;利用产业技术创新的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开发区的作用等政策建议,期待能进一步推动外商在安徽省进行研发投资。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动因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峻芳 《经济前沿》2006,(10):24-26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尤其是中国入世以来,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这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重大调整,是伴随着生产本土化、管理本土化、品牌本土化和采购本土化而出现的新趋势。本文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的现状与趋势为基础,剖析了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的内在本质动因及外在推动因素,并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抢滩中国研究开发的原因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研究开发,呈现出国际在华投资的新趋势。本文从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研究开发的动机出发,分析了跨国公司投资我国研究开发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后WTO时代"的到来,中国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开放市场的承诺正在逐步履行.在束缚放松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开始积极调整其在华投资的战略,纷纷在华设立R&D机构.本文介绍了跨国公司设立的研发机构的功能、行业和地区分布特点,并认为该现象与研发全球化等因素有看密切的联糸.研发本土化虽然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但不能盲目乐观,因为我周离研发重地的位置还很远.应加强战略部署,走研发集群化之路,扩大技术的溢出效应,最终实现研发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