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保障。法治保障了和谐社会诸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现。并且,法律设定了权力的界限、监督了权力的运行、提高了权力运行的质量,为和谐社会的运行提供了保障。此外,法治在保障人本价值的基础之上,亦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跨越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保障.法治保障了和谐社会诸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现.并且,法律设定了权力的界限、监督了权力的运行、提高了权力运行的质量,为和谐社会的运行提供了保障.此外,法治在保障人本价值的基础之上,亦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跨越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必须以法治作保障,没有法治,也就无法实现和谐社会。文章通过论述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后,提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完善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司法改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治为市场经济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受法律管制的政府权力是实现国家与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法律通过对纠纷的解决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法治以其特有的强制力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法治需要通过法律的实施以实现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状态,如何实现和谐社会也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历史课题.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是顺乎历史之要求、人民之呼声.社会的治理有人治和法治之区分,现代社会治理走向法治,建设法治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历史之应然选择,同样,法治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基本要求.推进法治建设,当前必须逐步树立法治理念、追求和实现司法公正、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也是一种价值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实质首先在于构建法治化的社会。这首先是因为,和谐社会与法治在价值目标上的一致性,其次还因为,在目前阶段,离开法治,就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关系出现。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思考发展问题,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和谐社会与法治为主题,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内涵为出发点,通过对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和谐社会对法制的要求及我国的法治建设三方面的描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法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民主法治置于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首位,是对于民主法治价值与功能的科学认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谐社会的涵义,正确处理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见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内在的高度统一性.构建社会和谐,首先必须建立理性的法治.无法治,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就无法实现国家民主,无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无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来谋划,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来部署,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平安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形态。然而只有当人类进入法治时代,通过建立一整套能够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加以全面有效调整的法律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序,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稳定性、确定性和规则性的良好状态。而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是依赖于法治理念所调整的政府与公众、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和谐社会与法治为主题,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内涵为出发点,通过对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和谐社会对法制的要求及我国的法治建设三方面的描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法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法治被作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确立以后,得到了中国社会的普遍认同。实现法治或进行法治建设,成为了我们极为重要的现实任务。法治是一个整体,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民主宪政追求的目标正是社会的和谐。实行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是确立民主宪政观念,弘扬民主宪政精神,建立民主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指各个差异部分通过某些特定的调节方式使相互之间能够协调的良好状态。法律相对于其他实现社会管理的方式如道德、宗教等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全面性、程序性等优越性,这就决定了法律是社会管理方式的主导。由此实现社会和谐,保证社会有序运转,法治是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不仅在当今中国是一个政治热点,而且也是我国法律特别是行政法律制度的基石.对和谐社会进行理念梳理,并探讨其与行政法治的关系以及对行政法治所提出的要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将和谐的理想转化为和谐的现实是当前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从法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和谐社会、法治秩序、法律监督三者关系进行递进性分析,可以得出,强化法律监督是促进和谐社会实现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以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方策有其必然性。为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国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还要进一步完善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对现行的司法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法治社会,并提出法治社会是构建法治国家的基础。在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当下,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实现法治社会建设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法治思想及理念,对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及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本文从分析日本法治建设的失败经验入手,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在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法律制度与本国社会不相适应的问题,通过探究习近平法治思想找出立足本国社会以及建设多元包容秩序体系的法治社会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其法治作用表现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实现社会稳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法治建设存在不足,立法指导思想不够明确,依法行政基本原则贯彻不力,司法公正独立的理念难以确立。从法治层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对策,坚持民主法治原则,履行依法行政,坚持司法公正独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