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认为在我国经济改革的过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存在着一些理论误区。文章首先论述了新制度主义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的基本特征。接着在分析了所有权理论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列举了若干所有权理论的误区;在概括了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理论和科斯、威廉姆森等人的制度分析理论的要点的基础上,列举了若干产业组织理论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汇率制度是联系国内经济和国外经济的“纽带”,西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众说纷纭。一个国家究竟应该依据何种理论,选择哪种汇率制度,应该依据各国经济规模、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水平等等因素来决定。研究西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必须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势在必行,“两极论”在我国不可行,汇率目标区制度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经济理论分析制度的内涵、构成与功能,新制度经济学阐明了制度变迁的基本类型,研究了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理论。系统透视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表明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深化改革,创建一整套完善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才能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4.
国外公务员的薪酬制度建立的相对较早,并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日趋成熟.具有代表性的为美国的宽带薪酬理论.通过了解此种理论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借鉴有利于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的方法,深入分析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完善符合我国现状的公务员薪酬制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银行信用理论与我国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善于银行信用的主要理论,论述了银行信用的特征、性质、业务经营范围等问题,简要分析了该理论对我国现代银行制度建立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黄玉捷 《生产力研究》2004,(12):228-231
博弈论制度分析方法和理论近年来在制度经济领域非常引人注目,其对制度内生性、关联性、互补性和演进性独特的解释力弥补了新制度经济学某些分析缺陷,为制度经济分析找到了更广阔的分析空间。了解这种方法和理论不仅有助于博弈论制度分析理论在中国的运用,而且,它还将推动博弈论制度分析方法和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由佐牧同志所著、改革出版社出版的《论我国所有制和企业制度的改革》一书,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对我国经济改革中的所有制和企业制度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不少值得重视的理论观点和切合实际的改革建议,不失为近年来有关所有制和企业制度改革的一本比较系统和深入的著作。归纳起来,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独到之处,值得特别提出: (一)对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从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现实出发,作者认为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多元化的社会所有制结构。具体讲,它包括四种经济成份和与此相适应的八种所有制形式。四种经济成份为:社会主义经济、半社会主义经济、劳  相似文献   

8.
胡德宁 《经济师》2010,(4):38-39,41,42
自20世纪50、60年代起,西方新经济史学家将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引入传统经济史研究范式,以及随后兴起的制度经济史学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理论和经济史相结合,相互提供方法论的发展。文章从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的结合、制度理论的分析框架、制度理论与经济史的结合以及制度理论在中国经济史中的应用等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作为商务语言的会计,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各国各地区的会计更加规范化。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即实现规范化和国际化。作者分析了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动因,并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构架。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理论的两种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学说与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具有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和理论逻辑。前者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分析方法,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后者在理论繁荣的背后,有着一些根本性的误区。两者的根本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契约平等是经济表面现象还是生产关系本质。是法权关系决定经济关系还是经济关系决定法权关系,国家权力是历史权力还是自然权利,意识形态是否具有阶级属性。在克服了一些根本性的理论错误之后,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某些方法和具体结构对于我国转轨时期的制度分析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互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的理论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尽管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谁占主导的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它们的理论分析都表明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文章在对比分析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善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互动理论的基础上,指出经济发展过程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统一过程,而且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张平 《经济师》2013,(8):29+32
当前,西方各国的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改革风起云涌,我国的政府改革任务也异常紧迫。制度变迁理论是上个世纪经济学的重大理论突破,然而面对政府变革的事实,制度变迁理论的框架能否真正适用,如何将以研究经济效率为核心的理论向非经济效率领域拓展成为理论界的重要课题。文章阐述了制度变迁理论在分析公共管理改革的局限性,并结合我国现实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制度两分为"包容型制度"和"掠夺型制度",阿西莫格鲁等人秉承诺斯的制度决定论思想,强调如果在历史的关键节点由于某个"重要事件"建立了包容型制度,国家将就此走向繁荣;而中国由于没有引入西方民主建立包容型政治制度,快速增长并不能持续。基于阿西莫格鲁等人使用的数据,通过对他们关于原殖民地发展差异原因的理论解释和实证分析过程深入分析,发现其理论假说存在逻辑缺陷,实证分析也可能存在样本选择问题,关于制度是殖民地发展差异主要原因的实证结论并不稳健。据此,提出了制度变革要以制度从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转变为阻碍因素为前提,适应生产力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才是最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原有新股发行制度渐渐显现出许多弊端,为了提高新股发行融资的效率与公平,2009年,中国证监会决定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桂林三金成为新制度下首只融资的新股,并且体现了此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部分成果,本文从制度变迁及交易费用理论角度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进行理论分析,并就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文献不胜枚举,但很多学者在新古典分析框架下,将制度当作给定的外生变量,忽略其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企图仅从纯经济分析来理解市场经济的真面目,这种分析框架决定了对宏观调控理论基础的研究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随着理论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必须放弃无制度背景的纯粹经济分析,应引入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变量分析,本文正是在这一思路下,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出发,分别考察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安排的需求与效应,从而形成宏观调控完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问题,分析了制度供给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结合转型期的时代背景,阐释了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供给的基本思路,并就构建有利于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提供了系统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路的创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制度经济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如何影响经济绩效;二是制度为什么产生以及怎样演变。这也是对晋商进行制度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回顾晋商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总结晋商研究主要成果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对晋商进行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以描述晋商制度变迁的轨迹并阐释其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的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居于全国前列。从理论与实践分析研究兵团农场基本经营制度无疑对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基于农工家庭层面进行分析,结构如下: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农地制度变迁作一概略叙述;其次作者建立农工家庭承包土地决策模型及行为分析;再次分析兵团农场现行基本经营制度的利弊,探讨兵团农地制度的创新思路;最后是简要的结论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借鉴制度经济学思想和"风险社会"理论分析,可以发现造成我国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基础存在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农村家庭经济被破坏,以"整体互酬"、"风险再分配"为主要方法重建的农村家庭经济,对巩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基础十分必要。本文解析了事业农民的保障制度,对农村家庭经济的设计和建立,及其对失地农民保障的具体作用都做了完整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年金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二大支柱,是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能够有效提高居民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保证老有所养。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建立国有企业年金制度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文章从现实和理论背景出发,在分析企业年金功能和企业年金制度存在问题基础上,对建立国有企业企业年金制度应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国有企业企业年金制度的最佳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