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杨帆 《中国工商》2001,(11):150-153
民营企业北京利国公司于1994年购买了一家合资企业中50%的国企股权,4年后发现所购买的股权未经国有资产 管理局评估、而国家早在1991年就颁布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在发生资产转让时,应当进行资产评估,对于该评估而未作评估的,其转让的经济行为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利国公司奔波在司法、行政部门,通过正常渠道使所购买股权的合法性得到确认,但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在筋疲力尽之后,身为北京市政协委员的利国公司老总郑建国提醒政府相关邵门、在鼓励民营企业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时,一定要规范相关政策和手续,否则将影响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冯兆霞 《财经界(学术)》2010,(9):127-127,129
企业改制是改革企业体制的简称.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包括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改制为国有资本控股、相对控股、参股和不设置国有资本的公司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以下统称企业改制).即改变原有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以便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郝分.笔者以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为基础,就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问题,探讨如何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作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所谓国有资产,顾名思义,是指国家所拥有的资产。它分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其本职工作和应尽的义务。党的十五大以后,为了使我国国企走出困境、重振雄风股份制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普遍推广。但是,由于一些企业操作不规范,在国有企业改制中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相似文献   

4.
民营企业参与国有资产重组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各地加快了国有企业改制、国有资产重组的进程。事实证明,让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企改制,并购国有企业、受让国有股、购买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如何保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真正做到产权交易公正、公平、公开,使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是所有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应该做到的。但现实中一些企业,一些人利用改制,采用不法手段,占有、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必须规范国企改制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通过改制转换了机制、增强了活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经济效益。但是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财务问题,为了推进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国企改制过程中的财务问题。本文就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财务问题作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7.
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是从战略上、整体上盘活国有中小企业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但是,一些地方国有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如何加强对国企改制的规范、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进程的推进,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中心问题。国有企业在实施股份制改造、参股联营、合资合作、兼并收购等改制中,都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必须强化资产评估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加强法制建设,走出决策误区,弥补监管漏洞,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9.
《商业会计》2003,(3):14-14
职工身份双重置换2002年12月3日,国家经贸委等8大部委联合颁布了859号文件,即《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此文件的发布解决了国企改制为混合所有制时,是否应对原国企职工给予经济补偿和能否以净资产支付经济补偿的问题。至此,国有企业职工将真正成为国有资产的拥有者。此文件意义重大,它意味着国企改革可以通过“两个置换”,实现“两个走向”。“两个置换”就是国有企业产权和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的双重置换;“两个走向”就是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和国有企业职工走向市场。859号文件…  相似文献   

10.
股份合作制改制中应注意如下问题:1.搞好资产证估,合理界定产权。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要加强对国有和集体资产的管理,严格按科学、公正、准确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进行资产评估,防止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流失。产权界定是企业改制的难点和关键.要贯彻“谁投资,谁所有”的原  相似文献   

11.
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投资方式和产权制度提出了挑战,高风险相对应的高收益直接带来了风险投资的出现及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有限合伙制的出现。有限合伙制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并带来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有限合伙是在借鉴英美模式的基础上刚刚开始尝试,目前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相关规定,而且原有的法律体系在某些方面还限制了有限合伙制的发展,如何让有效率的有限合伙制被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运用,还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建设和完善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其有效地服务体系的运行模式,应该是由政府发起,由社会各类中介机构作为服务主体。政府部门应该按照中益性服务机构、商业性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其它服务机构的不同性质,通过政策和法律等手段,建立相应的机制,推动各类服务对中小企业实施有效地服务,从而促进我国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建设和完善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其有效地服务体系的运行模式,应该是由政府发起,由社会各类中介机构作为服务主体。政府部门应该按照中益性服务机构、商业性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其它服务机构的不同性质,通过政策和法律等手段,建立相应的机制,推动各类服务对中小企业实施有效地服务,从而促进我国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可对固定资产、存货、在建工程、坏账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计提减值准备。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滥用计提、外部监管难度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赋予企业更多会计选择权;健全信息价格等时常机制;提高公司信息的透明度;健全法律法规;弱化企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进行操作的动机应。  相似文献   

15.
海外上市之德国证券市场股票上市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力军 《财贸研究》2006,(6):125-129
中国企业在海外证券市场的上市不仅能够拓宽融资渠道,而且促进了这些企业按照国际市场规则进行经营,也有利于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海外市场的拓展。但是,企业选择上市地点,涉及上市地法律环境、上市公司自身资质等多种因素。因此,中国企业对海外上市地点的选择,应当综合考虑上市的成功基础、上市成本以及维持挂牌的后期资金和技术成本等,尽量降低发行风险和成本,以期最大可能地取得海外融资成功。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认为,我国企业物流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其原因主要在于观念落后,体制束缚严重,物流网络和物流法规不健全,局部及总体规划布局中物流格局不清晰以及物流专业功能管理不完善等。文章提出,要提高我国企业物流水平,必须树立现代企业物流观念,强化物资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人才培养以及不断进行管理创新等。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锦州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主要是采用房屋预售、施工单位垫资和民间借贷这三种直接融资模式。这三种模式都面临着不同的法律与财务风险。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实现有效融资,是关系到锦州房地产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锦州房地产企业防范融资风险,需要政府、社会共同努力改善融资环境,选择符合锦州房地产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完善相关法律规范。房地产企业自身也应在融资过程中运用法务会计相关技术方法控制和规避法律与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特点建立起相应的法务风险防控制度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鼓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并购海外企业,尝试着跨国产业重组。然而,国外的反垄断法使得一些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功败垂成。因此,通过对欧美反垄断法体系及近来反垄断规制趋势的具体分析,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尝试性地为中国企业进军欧美,顺利进行跨国并购重组提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物流应运而生。实施绿色物流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由于绿色物流的观念还未深入人心,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绿色物流发展缓慢。物流企业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技术,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政府应尽快出台促进绿色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积极培养物流高级人才,全面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施行,使商业企业受到的约束大量增加。面对这一严酷的现实,如何做到依然更好地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这是任何商业企业必须给予回答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从《劳动合同法》对用人的新约束及对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保护的新规定看,在选择促进实现共赢目标的基础上,可以"既适应法律的约束,又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