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赵敏 《北方经济》2011,(12):26-27
本文系统地总结和评价了国外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的相关研究,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行业专长的影响因素等。同时,也提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对今后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行业专长是审计专业技能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国外的研究大多表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正相关。文章针对中国市场进行研究,发现在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中,就总体而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也成正相关并就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文军 《南方经济》2012,30(6):44-57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6--2009年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审计师行业专长、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及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否受制于客户重要性。研究结果发现,总体而言,审计师行业专长能够抑制客户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审计师对客户的经济依赖性并不会影响到独立审计判断。但行业专长审计师只针对大客户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而对小客户这种效应则并未体现,这是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基于中国审计市场环境作出的最优选择。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研究结论仅存在于“十大”样本组中。  相似文献   

4.
就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盈余管理和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以及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板市场同主板和中小板相同,IPO过程中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此外,高声誉会计师事务审计的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程度低于低声誉组;高审计费用组盈余管理程度低于低审计费用组,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从而得出,在创业板市场,会计事务所声誉和审计费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2009年我国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本文就此来研究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进而探讨不同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如何提高审计质量。在我国,当前大、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需在新政策的规划和指导下,有重点、分层次的占领市场,尽快形成合理的布局,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作用与贡献。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频频出台政策促进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合并重组扩大规模及从有限责任制向特殊普通合伙制转变来提高审计质量。规模的扩大和合伙制的组织形式,是否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高?本文从会计师事务所受证监会处罚的角度,实证考察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组织形式和独立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和受到证监会的处罚负相关;采用合伙制的组织形式,更有助于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防止事务所受到处罚;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受到证监会的处罚并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三次事务所合并的浪潮仍然继续,事务所合并是否影响其审计质量值得关注.文章采用2005—2008年合并事务所的样本,考察了合并事务所合并前后的审计质量差异,发现事务所合并影响合并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总体的研究结果表明事务所合并后审计质量没有提高.分组检验发现:规模小、以新设合并方式合并以及审计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为正的合并事务所,合并后较合并前审计质量变低;规模大、以吸收合并方式合并以及审计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为负的合并事务所,合并前后审计质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审计,审计作用的发挥需要良好的审计质量,审计质量被认为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命脉",审计质量是社会以及行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客观要求,也是其发展的必要需求。审计质量控制伴随着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风险管理是其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文章简述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和风险,进而分析了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最后对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做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在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注册视角,系统探究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促使审计质量提升。进一步结合审计师能力、审计师声誉等机制检验结果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通过学习效应、声誉效应等渠道提高审计质量。研究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对于加强信息披露质量与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为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安然公司破产,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事件,引发了美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的重大变革。本文就美国现行的注册会计师监管模式从发展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并以此就我国对审计监管体制的变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链网互动理论:产业集群升级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利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7):55-61
文章在全国第一次提出对于产业集群升级要在链网互动的机制下进行.文章阐述了链网互动理论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指出仅仅嵌入全球价值链和依靠区域创新网络会使产业集群分别跌入全球价值链陷阱和网络陷阱,文章对链网互动的动力机制和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企业动态能力理论从微观视角对我国汽车产业升级进行研究,提出汽车产业升级的微观机理模型,即汽车企业应构建市场感知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社会网络能力,通过学习提升机制和能力进化机制来实现汽车企业全球价值链上价值量的提升.通过对江西汽车企业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创新能力是企业的主要能力,通过学习提升机制和能力进化机制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上价值量的提升;学习提升机制正向作用于能力进化机制,最终正向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上价值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山东加工贸易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分工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可知,加工贸易升级的方向是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山东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上升级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对山东加工贸易升级推动作用明显,而资本投入和实际利用外资贡献不足,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因此,推动加工贸易升级要优化投资结构和引资结构,注重人力资本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重视技术进步成果在生产经营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更加显著。中国的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的背景下如何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正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文章从台州的区域经济特点出发,选择台州模具产业集群园区作为重点解剖对象,从多个视角分析集群产业园区对增强集群创新能力的作用。基于台州产业集群的特点,要注重台州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及集群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对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的研究比较多,但是仍然缺乏专项研究.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以及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嵌入全球价值链条,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性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以苏州IT制造业集群为例,系统地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链式思维对苏州IT制造业集群的升级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升级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加强  刘璐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43-46
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是一个内功与外力共同作用结果,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驱动力是生产者驱动,治理模式已由关系型向领导型治理模式转变,但存在着切入点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创新能力较弱、科研与经济没有有效结合等方面的升级压力,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要获取全球价值链上更高附加值环节的目标,必须从功能性升级、产品升级逐步转换到工艺流程升级。  相似文献   

17.
肖锐  刘荣增 《特区经济》2010,(11):25-27
本文认为广东要成功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引导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加工贸易企业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迈进,并逐步在全球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8.
周智屏 《特区经济》2010,(4):131-132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始于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了发达国家的经济,也因此迟滞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本文以劳动价值论为出发点,分析了专业化高端劳动力在各国的动态比较优势和经济增长中的核心地位及演变规律,指出后发国家有可能依靠专业化高端劳动力比较优势超越先发国家率先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主导世界贸易政策。因此,我国应该加强人才培养、自主研发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以产业升级促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链升级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它可以不断提升产业链经济价值和运行效率。以江苏大闸蟹产业链为例,通过广泛的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构建了江苏大闸蟹产业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SPSS软件分析了影响江苏大闸蟹产业链价值的相关因素,从产业链延伸、拓展、整合等多维度提出了江苏大闸蟹产业链优化升级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文章将全球价值链、国内区域间融合发展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作为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切入点。使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参与全球化分工以及国内区域流入型融合对制造业产业升级产生明显溢出效应,且后向溢出更显著。东部参与全球化分工能够享受产业升级红利,中西部则更多通过国内流入型融合获得升级红利。且区域竞争优势与主导分工环节越契合越有益于产业升级。分行业看,高技术类型对于产业升级的拉动效应更显著。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的改善是参与全球分工以及国内区域融合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最后提出了基于三个梯队产业带动系数的区域产业升级扶助路径,对四大板块协同三大支撑带的战略布局作出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