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力促安徽制造业实现新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滞后是安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制造业发展,促进生产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提升,是新形势下安徽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安徽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和差距安徽煤、电、电解铜、钢铁、水泥等能源原材料工业较为发达;生物及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科技研发能力较强,具有发展制造业的良好基础和配套条件。安徽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快速发展,一些产品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竞争优势。2001年在全国532个调查的工业产品中,安徽有62个产品具有规模竞争优势,如专用…  相似文献   

2.
正1.大力发展接替产业,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再工业化。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发展存在的严重"路径依赖病",借鉴大庆、焦作、新余等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经验,大力发展接替产业,资源开发由地下转为地上,走综合开发之路;经济结构由黑变绿,由资源主导型转为市场主导型,由资源密集型、增量型、封闭型和低水平小规模的投入漏出型结构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质量型、开放型和投入产出型结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的综合发展之路;废物利用由废变宝,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产业转型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很不平衡。中国工业化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依靠科技与生产力,真正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发展、保护、治理的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针对我国中国工业化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型工业化与资源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工业化强调通过现代技术不断深度开发和广度拓展自然资源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利用价值,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率和可持续利用,使中国工业从资源消耗型转变为资源节约型和技术导向型."环境成本内化"发展模式的构建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它具体包括:建立"成本内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探索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强化城市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5.
当前,西部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较,西部新型工业化具有自身特点,面临多层次的任务,要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西部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工业与农业、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很不平衡。中国工业化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依靠科技与生产力,真正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发展、保护、治理的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和四川省的省情,从工业化进程、能源消耗、科技含量、信息化程度及工业经济效益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四川省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通过计算单项指数和“综合指数”,分析发现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资源能耗过高,科技水平较低,信息化发展较慢等问题以及四川省各市州发展水平不平衡,只有成都市发展较好,其他城市发展相对落后.为促进新型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四川省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增加科研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赵玲玲 《经济地理》2008,28(3):397-400
湖南新型工业化对技术创新有着巨大需求;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应重视企业自主创新;针对省情,提出了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的企业自主创新策略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部六省工业化水平的综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国峰  杨金璐 《经济问题》2008,(11):28-31,108
建立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科技含量、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六类共28个指标的工业化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06年中部六省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工业化呈两极分化现象,湖北、安徽位于前列,江西、湖南位居其中,河南、山西处于落后位置,并根据据因子得分进行排名,提出中部六省各省工业化均衡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戴玫  张亨明 《经济师》2009,(9):258-259
文章从新型工业化的国内外研究的概况,新型工业化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设计,新型工业化研究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通过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及如何处理调整与发展的关系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安徽新型工业化政策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近年来的“去工业化”现象,本文通过280座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及城市地形和省级审批建设用地占比构造的工具变量,从土地资源错配视角考察了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对经济增长仍然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过快、过早地去工业化不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而土地资源在地区间和部门间的双重错配是导致我国出现过早去工业化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以及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增强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本文为新时期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张帆  曹玉峰 《当代经济》2008,(8):102-103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的重庆.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机遇期,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解决好农村人口转移难题。要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资源倾斜配置与政府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5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过程,走的是一条在政府主导下的资源倾斜配置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在这一模式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特有的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依次发展的局面,但在近十多年里中国政府实行市场化改革后,资源倾斜配置的工业化发展又有了一些合理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中国工业化发展面临"中国制造"处于国际分工低端、资源环境紧约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应从树立"质量和效益优先"的科学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集群、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城乡联动改革、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完善区域发展政策等方面着手,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保障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工业化是主要动力,工业化的程度通常作为判断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在当前经济与社会形势急剧变动的大背景下,如何根据各地区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走出一条具有特色、富有竞争力的区域工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是指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和发展信息产业,不断加强信息产品在经济和社会中作用的过程。信息化以工业化为基础,又是工业化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给工业化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工业化进程的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出城关区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后期,需要建立现代的、集约化的、技术层次高的、靠创新推动的、对环境相对友好的工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城关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需要以大力发展都市工业,积极发展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着力点,以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建立循环经济模式为引擎,以建立"飞地经济"模式,解决土地资源困境为突破口,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促进城关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实现九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逐步实现九个转变,即由农村农业主导型发展战略向工业主导型和城市化发展战略转变;由资源导向型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向市场导向型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由内向型工业化向外向型工业化转变;由采矿重工业型模式向轻工业型模式转变:由“一刀切”、“遍地开花”发展模式向“工业园区”发展模式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模式转变;由依赖公有经济实现工业化向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实现工业化转变;由污染工业向环保型、可持续发展工业转变;由传统工业化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资源替代技术工业化路线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正处在资源替代技术工业化路线的关键时期,正确的国内外资源方针政策是确保获得充分的资源投入,促进我国工业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要因素。全球资源竞争加速了资源所有者的重组及国家垄断步伐,并凸显了资源及其相关政策、制度的重要意义。因此,如何以正确的资源替代技术工业化产业政策,引导我国工业顺利过渡到低资源消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走有泉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工业化是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自然历史的过程,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动力量。但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可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并会产生不同的绩效。经过二十多年的迅速发展,泉州市农村工业化已经基本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不合理、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不高、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等问题仍然存在,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任务远未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走科技含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