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栗长江 《黑河学刊》2014,(12):118-119
英语教学经历了各种教学法的变革依然没能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教"和"学"的辩证关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教你学"的一贯制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师的创新性。英语教学应该是"教""学"两者此消彼长的过程,从起步阶段重"教"到中等阶段"教""学"并重,再到高等阶段以"学"为主。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劝学诗"按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劝其"立志"的。如:"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又如:"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相似文献   

3.
赵彗敏 《魅力中国》2010,(5X):112-113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首创私学、亲自任教,在数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优秀的教学品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为师之道。孔子的"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热爱学生"以及他无怨无悔的敬业、乐业精神都是我们当代教师应该学习和尊崇的,也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现在越来越多的校园学生受虐事件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震惊,从而教师的师德问题便成为我们当今社会讨论的一大热点,提升教师的师德观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范军 《中国西部》2014,(40):12-12
<正>近日,牟平第二实验小学开了先例,成立了"四点半社团",只要家长没来,教师义务陪孩子一起等待家长,其间还会组织很多丰富的课外活动。这一行动结束了学生监管空白时间段,那么谁来为这"四点半社团"买单呢?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按照此规定,我国各地小学放学时间大多定在下午4点20分以前。由于各地教育主管单位都有严禁学生放学后在学校逗留的规定,这为家长接送孩子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为了确保从孩子放学到家长下班这段"真空期"内孩子的安全,很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临时托付给社会教育机构,比如作业班、小饭桌。但是,由于这些社会教育机构大多是无办学资质的"家政式"托管,赢利是其存在的出发点,责任观念淡薄,因此根本不能保证孩子的绝对安全。在探索学生"真空期"安全保障措施上,牟平第二实验小学创造性地成立了"四点半社团",只  相似文献   

5.
高飞 《中国西部》2014,(32):66-67
<正>作为家长的教师,不能仅仅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还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学业之外的教育,这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我父亲曾是教师,我现在也是教师,很多人羡慕,"你们当老师的多好,可以自己教孩子。"然而,在我见过的形形色色的老师中,发现教师教育子女失败的例子俯拾  相似文献   

6.
韩祥伟 《理论观察》2014,(4):172-173
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分别为"教""学"主体,师生主体在教学信息的双向传递通过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发展。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师生思想共鸣和协同发展。建立双向互动式"双主体"教学思维模式;采用发挥"教师—学生"主体作用的多元化教学组织模式;构建适用于"双主体"教学的动态"教""学"评价模式可有效实现思政课"双主体教学"。  相似文献   

7.
午餐难——一个学生、家长烦心的问题济南市舜玉六居的一个叫成蹊的小学生,由于家长工作单位离家远,中午顾不上给他做饭,从上一年级起,他就在地摊上买着吃。他母亲说:"没办法,我和他爸都上班太远,开始我们托邻居帮忙照看着孩子,时间一长,我们也不好意思,再说人家平时也不能说没点自己的事儿,我只好让孩子自己从外面买着吃。"1995年12月,小成蹊因中午在外玩耍出了车祸,右腿骨折。家长后悔莫及,没办法只好雇了个保姆。从家门走入校门,又从校门返回家门。中小学生日复一日地在这段或长或短的路上,往返着,成长着。伴随着学生们脚步的是家长的心、老师的心。家长老师无一日不在为孩子们上学途中的安全牵肠挂肚、提心吊胆。这不是多余的忧虑,统计数字表明:1996年全国中学生因交通事故死亡1289人,受伤3539人;小学生因交通事故死亡2835人,受伤1637人;其中,中小学生上下学途中死亡1713人,受伤3597人。  相似文献   

8.
<正>"不能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育应该去激发孩子思考的能力,而不是教他们去墨守成规地死记硬背。""我们一定要让全区教学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彭海萌 《中国西部》2012,(Z2):99-100,98
当孩子进入某个年龄阶段时,总会有人站出来给他们贴上"叛逆期"的标签。他们也许表现得真的很叛逆,冲动,易怒,情绪难以自控。但事实上,他们也许只是"伪叛逆",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大人也叛逆最近接连有家长在问我这个问题:是不是我的孩子到了叛逆期,怎么总是这么爱发脾气?不好打交道。问这个问题的,有四五岁孩子的家长,有六七岁孩子的家长,有六年级孩子的家长。如此一来,你就会发现,天啊,这叛逆期到底是几岁啊?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凉山彝族聚居县,昭觉教育的现状和困难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近几年来,针对民族地区学生的语言障碍,昭觉县强力普及学前教育,探索"1+9"教育模式,从源头上理顺昭觉教育的发展之路。学前教育的缺失和薄弱,让从小生活在彝族母语家庭的孩子,输在了起点上,一输就是十几年甚至一辈子。因此,我们对教育的改变,要从起点开始。"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格凝重地说。2014年末,昭觉县户籍人口30.2万人,彝族占总人口的98.1%,是全国最大"  相似文献   

11.
破旧的校舍,零星的树苗,无奈的教师,勾画出了民族教育曾经的苦涩与艰辛。"两基攻坚"和"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为农牧民子女有地方读书创造了新的条件。"两免一补"政策,让许多贫困学生重返校园,为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方兴未艾的现代远程教育使偏远的山乡对优质教育的奢望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读书,不再成为民族地区学生心酸的梦。  相似文献   

12.
教师和家长应拿出勇气来,鼓励学生敢于、善于提出看似天方夜谭般的问题,敢于怀疑书本和老师的权威。这显然不能以"听话"为标准来评判学生的好坏。如果学生事事处处对老师唯马首是瞻,课堂上唯唯诺诺,长此以往,他的创造性思维必然受到抑制,尽管他学识渊博,恐怕也只是一个"书奴"而已!以"听话"为标准。实质上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这与现代社会所要求的鼓励、崇尚标新立异的创造精神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3.
大人也叛逆 最近接连有家长在问我这个问题:是不是我的孩子到了叛逆期,怎么总是这么爱发脾气?不好打交道.问这个问题的,有四五岁孩子的家长,有六七岁孩子的家长,有六年级孩子的家长.如此一来,你就会发现,天啊,这叛逆期到底是几岁啊? 我只问了他们一句:"家长都比较急躁,爱吼人吧?""是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我从不失手,这个我很确信. 我想起了作家王朔在《致女儿》里说自己跟妈妈的关系一直磕磕碰碰,哪怕到了自己四五十岁了,都对妈妈的话极为反感.有一次清明,他跟妈妈约好了要去八宝山公墓给爸爸上坟,刚要出门,妈妈打电话来询问他是否已经出门,他心里立刻就不耐烦了,放下电话,把穿戴好的衣服鞋子都脱了,在家里磨叽了一个小时,才重新穿戴好出门.你说他怎么这么逆反他妈妈,四十多了,还在逆反期啊?去看看他的书,看看他描述的他的童年生活,你就能理解他为何是这样有偏激言行的作家了,在他作品里为何有那样一些很虐的情节了. 我还认识位家长,三十多岁的男人,十几岁就离家独居,为了离开具有武则天气质的妈妈.现在,对于妈妈的话,他的自我评价是"对人不对事",不管话好不好,在不在理,要是从妈妈嘴巴里说出来,一概反着干.所以,他现在过生日,他妈妈想他回去吃顿饭,都不敢亲自给他电话,而是让保姆给他打电话,这个逆反还真是够逆反的吧!  相似文献   

14.
“好家长胜过好老师”早巳成为共识,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天然带着他的家庭教养的基因.家长的观念和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好家长也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小社会”,虽然当今社会戾气极重,似乎每一个国人都有一肚子火气,但我听过一位平和的父亲说:“我们生下来的社会是这样,是我们的无奈;我们的孩子生下来时如果还是这样,就是我们的无能.”多么暖心的一句话,可见家长是可以从点点滴滴做起,为孩子营建一个温情脉脉的成长环境的. 然而,我常与同事聊天,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身边的教师竟然不约而同地认为:除了一些无法改变的原因外,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长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的教育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幼儿园的学生家长向法院提起诉讼,告幼儿园的教师在教孩子时把"0"只读成零,因为这样就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孩子本可以把"0"看成是圆圈、字母O、月亮、甚至UFO等,这位家长认为把事物的答案简单的归为一点的作法让孩子的好奇心、对事物的探索欲望大为降低,因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正>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如果教师不爱学生,对教师来讲是一种痛苦,而对孩子的童年来讲则是一种灾难。我们班的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成绩差,作业拖拉,书写质量差。家长能力有限,也很少管教,基本上对孩子听之任之,孩子长期处于一种管理混乱的"无政府状态",没有受到很好的督促和教导。可想而知,他们的学习、生活、品德等各方面是个什么样子,也因此没有少遭我的批评、白眼甚至歧视,就连家长也几乎没有给过他们好脸色。  相似文献   

17.
谢达波 《中国西部》2014,(12):64-69
熊维年轻、健谈、爱笑、知性、童心未泯,常怀着一颗"孩子心",与教过或者正在教的学生连成一片,是学生们心中的知心朋友;21年来,不断地探寻教育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们上课有激情,她是学生们心中的好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工作、生活难题,把学生们"举过"自己头顶,去看他们未曾看到过的风景,她是学生们心中的"熊妈妈"。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一篇题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爱因斯坦转世"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广为流传。文章提到某名校幼升小报名人数8000多人,经过网选、机考、面试三轮,最终只录取60人,竞争激烈程度令人咋舌。名校光环之下,不少家长精心撰写了"牛娃简历",希望为孩子争得一张"入场券"。(4月22日《重庆时报》)"三个半月我开口说话""懂得核反应堆""学会了函数和极限",有谁会相信这些类似自我营销的自诩之  相似文献   

19.
曾经有一位家长对我说过一句话:这些孩子对你们老师来说,只是你们教的成百上千学生中的一个,但对我们家长来说,那就是我们家族的一代人啊。是啊,一个孩子,是一个家族的一代人,这一个个孩子加起来,不就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一代人吗?  相似文献   

20.
正教师对学生的能力有预设过低、过高或不当的现象,对课堂的生成问题有回避、放过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业已存在的问题,解决好预设与生成问题,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的研究刻不容缓。"经历""感受""体验"等字眼成为教学目标的代名词,"操作""合作""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为了教的明白,学的清楚,课前预设就成为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