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家孩子放学后参加学校‘阳光托管’,不仅有老师辅导功课,还可以跟着学校聘请的专业教练学习跆拳道,为我们省下了一大笔培训费。而且,学校托管放学时间接近5点半,与我们的下班时间基本衔接,真是太省心了!""十一"假期里,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学生家长王女士与亲戚们聊起孩子学校的"双减"举措,让一众亲友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2.
正周惠惠的女儿今年10岁,在海曙区外国语学校读四年级。由于夫妻二人工作比较忙,双方父母又不在身边,她只好请校外托管机构接送、照看孩子。今年暑假,她收到了学校开展托管服务的通知,了解过后她第一时间就给女儿报了名。"校外托管机构每月要1200元,现在学校托管每月只需100元,同样是照看孩子写作业,一个多月下来,我觉得100元的服务与1200元的服务差不多。"周惠惠说。"放学了,孩子谁接送?谁照管?"一直以来,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匹配,让"三点半难题"成为不少家庭的烦恼。今年初,宁波市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又是一年七月季,幼童入幼儿园、适龄儿童上学、小升初等关系孩子终生的大事困扰着许许多多的家长,家长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只为让孩子上一所"心中的好学校"。然而传统的"优质学校"毕竟是少数,远远不能满足所有家长的需求。尽管在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各地纷纷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新优质学校",但它们还不能完全被家长们所认可和接受。于是,"品牌"与"学校"再次相遇了,并产生了化学反应。有部分教育界人士希望通过打造学校品牌的方式让那些曾经的"弱势学校"被更多的家长了解与认可。但也有反对者否定了这一说法,他们认为,"品牌"属于市场化概念,将学校进行产业化运作,违背了学校教育的社会担当和使命,是错误的!也有中立者表示,要慎重提"学校品牌"这一概念,他们不否定"品牌"本身,但强调一定要注意"品牌"的出发点,真正分清"为学生"与"为扬名",不能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9月起,宁波市所有有托管服务需求的小学都已开始实施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这一新政的全面推开,无疑是解决"三点半难题"的一剂良药,堪称金秋学期家长们收到的"政策大礼包"。国内像北京、广州等地,已较早试水校内托管服务,但从媒体报道来看,家长们和学校方对这一"好政策"褒贬不一。有的家长倍感欣慰,感谢新政解放了自己,还管好了孩子;有的家长略显失望,托管时间"一刀切",问题解决差强人意;有的家长有不同的需求,陷入新的纠结,学校只托管不培训,托管效果不如校外的培训机构。至于学校方,也大多硬着头皮上,托管任务和正常教  相似文献   

5.
龙春雨  尤竹青 《中国西部》2013,(18):112-115
5月到6月期间,至少9起校园性侵案"井喷",6月10日到13日3天内,3起溺水事件夺去了5个孩子的生命。接二连三的类似事件使学生安全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孩子的身心安全心系千家,情牵万户。到底谁该为孩子的安全负责?到底是谁之过?是学校教育的缺失,是家长监管的不力,还是孩子  相似文献   

6.
黄鉴古 《中国西部》2014,(32):74-75
<正>我们这里有一句流传已久的俗言俚语:男服学堂女服嫁。前半句是说男孩子生性顽劣调皮,家长不易教好,必须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去教,他们才能"成人"。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的提高,关于子女教育,人们又有了新的、完全相反的说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男服学堂"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表明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家长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  相似文献   

7.
正"校校通"破师生行路难"Smooth Transportation to Schools"to Facilitate Teachers and Students"以前嘛,娃儿上学都是走1小时山路,既不安全,又累人,我们当家长的还是很担心的。"家住周家镇团结村的李子阳告诉记者,不过现在好了,随着玉皇村道的通车,孩子上学放学再也不用走很久的山路了,而且可以乘车直达学校。老师出行难,学生路难走,这是一直困扰着边远学校师生的难题。为改善农村学校道路通行质量,切实解决边远学校师生行路难问题,垫江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5):I0022-I0022
“从这个学校走出的学生精神面貌非常好,举止端庄,有礼貌”;“你看这些学生放学时路队多整齐”;“我的孩子现在勤快多了,每天争着洗碗、扫地”;“我的孩子变懂事了,知道关心别人了!”这是很多人对南开区西营门外小学学生的评价。小学阶段一定要为学生奠定做人的基础,让学生明白  相似文献   

9.
彭海萌 《中国西部》2012,(36):83-85
上周,三年级的一些孩子在来校上"专注力课程"的某机构的那里做了专注力测试,许多家长来学校拿测试结果,跟徐老师做交流。我抽时间在办公室里旁听发现,孩子的许多问题都反映出家长的状态有改进空间,尤其是家长的急躁和负面评价。  相似文献   

10.
靖宇 《中国西部》2012,(12):29-31
"先进行一系列测试‘诊断’学习情况,再据此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并由一线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一对一辅导从悄然兴起到风靡各地,培训市场迅速升温。与传统辅导和大课辅导班不同,一对一辅导大打"温情牌"和"名师牌",一小时四五百元起价,家长一次缴纳数万元学费。然而对许多家长而言,"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是个谜。谜面是家长把孩子领进课外辅导机构,交了昂贵的学费,可对谜底却鲜有了解:如此高价家教到底值不值?  相似文献   

11.
同城? 同城!     
郭志明 《中国西部》2013,(18):38-39
这些年来,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问题,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从国务院到省、市、县,大家纷纷出台了很多文件,规定也都非常严格,总的精神是这些孩子在入学问题上享受当地孩子的"同城待遇",但由于诸多复杂原因,他们在入学问题上要真正享受"同城待遇",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首先,当地的学校一般是根据生源情况划分施教区的,而各施教区的孩子往往"爆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减负,家长们的反应并不都是欣然接受,反对的多于赞成的。虽然学校、老师在给学生减负,但家长还是在悄悄为学生增负."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们挂在嘴边和记在心里的最真实的想法。对于减负,除了教育部门重视、学校重视外.家长也应该引起重视,因此我认为减负应从家长减起。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2月20日,云南省丘北县人民法院在官寨乡中心学校开庭审理一起"官告民"案件。官寨乡人民政府作为原告,起诉这些辍学孩子的监护人,请求法庭敦促他们履行《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把孩子送回学校。确保适龄儿童入学"一个不能少",这是国家法律的明文规定,也是身为孩子父母必须依法履行的监护义务。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成长有赖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力合作。在教学生涯中,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我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家长,很多优秀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老师更胜一筹。我们班的方检妈妈就是这样一位好家长。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民族素质和祖国未来,学生在学校的饮食安全与健康也是家长、学校和社会非常关心的问题。鄞州区通过努力,全面完成了89所包餐制学校的保温餐车的配置工作,并积极推进学生营养午餐菜谱制度,打造"师生满意食堂",将学生餐饮放心工程做细、做实。  相似文献   

16.
一所好的学校,它有好的学风、好的学习氛围,但这都离不开老师,学校有好教师才能成就好学校。他们既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智慧,更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坚守。随着教师形象在学生、家长心中的愈加高大,学校的良好形象、育人声誉在家庭、社会中方能愈加彰显。而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清源第二小学不断加重师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好老师,好老师成了学校的中流砥柱,是学校形象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12月20日,云南省丘北县人民法院在官寨乡中心学校开庭审理一起"官告民"案件。官寨乡人民政府作为原告,起诉这些辍学孩子的监护人,请求法庭敦促他们履行《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把孩子送回学校。确保适龄儿童入学"一个不能少",这是国家法律的明文规定,也是身为孩子父母必须依法履行的监护义务。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何莎 《西部大开发》2011,(10):33-33,112
随着高中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处在城市周边的农村高中学校,普遍面临着优质生源少,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家长教育不得法,且留守青少年,单亲家庭的孩子增多的情况,这给老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然而,在学校,老师就像学生的半个家长,老师面对这些农村学生,要用爱去呵护他们,正所谓“爱”之所至,金石为开。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自觉给学生爱,才能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才能起到非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政策备忘     
十种意外学校不担责任 文件名称:<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提示:<办法>明确界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并规定: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等10种情形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如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学校无法律责任.<办法>在明确学校不对学生承担监护职责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本刊第四期封面文章《合作社规范化先锋之鉴》的一组报道推出之后,合作社的规范化问题引起了很多业内读者的重视。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中关于条例实施前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于今年7月1日前依法办理登记这一期限的临近,规范化问题已经紧迫地摆在很多合作社面前。各地读者相继发来了他们对当地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调查和思考。本期"一线调查"将为您推出一篇来自广东的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