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刘寿军 《东宇经纬》2000,(12):38-38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瘦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况且,谁叫她永远穿着一件又灰又旧又不合身的衣服呢?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她想:我为什么不去唱歌呢?难道我真的唱得很难听吗?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了起来,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为止。“唱得真好!”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谢谢你.小姑娘.  相似文献   

2.
掌声的力量     
网络上广为流传着一则故事。有个女中学生在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她因曾惠小儿麻痹落下了身体残疾而深感自卑。老师为照顾她的情绪,上课提问时也几乎从不点她的名字。长期相处的同学们似乎忘记了她的存在。有位新调来的老师要请同学上台演讲,点到她的名字,她没有回应。老师一连叫了三次,她才红着脸慢腾腾地站起来,一摇一晃地走向讲台。老师立刻率先鼓掌,带动学生让教室里响起了  相似文献   

3.
尹佳宁 《魅力中国》2010,(29):382-382
引子 一件雪白的毛衣,一双明澈的眸子,一张甜甜的笑脸,两把晃动的“马尾刷”,在大街上,我被一个宣传无偿献血的大灯箱里的小姑娘吸引住了。她手捧白鸽,目光真挚,身边写着她呼之欲出的话语“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的字样,看着天使般的她,我就像被电击了一下。  相似文献   

4.
晏丽  王赈阳 《中国西部》2014,(17):112-113
<正>升学考试像一张无形的网,牢牢锁住孩子创造、贪玩的天性,束缚了孩子想像的翅膀,让本应自然、健康成长的孩子成了别人经验的学习者和接纳者。读完《窗边的小豆豆》,我深深地折服于"小林宗泽"先生的教育理念。从黑柳彻子直白的语气中,小林先生高大的形象巍巍地树立在我的眼前,他是教育的丰碑,神话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5.
王磊 《中国报道》2012,(6):55-55
在上课或者开会时,你是否会望着窗外,想着明天或下周要做什么?孩童时代,你是否经常受到老师的提醒,不要再做白日梦?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最新一项研究报告认为,走神与“工作记忆”容量较高有关。认知科学家们给予这种记忆的定义是:面对外界环境打扰时,大脑保留并回忆信息的能力。比如,在你离开朋友家之前,你向朋友保证:回到自己家后,一定会打个电话报平安。  相似文献   

6.
李友友  丁秀 《中国西部》2014,(36):106-108
<正>从小,我的辫子就是父亲帮我编的。父亲虽然干农活,但他那双手却很灵巧,总是把我的两根麻花辫编得错落有致,没有一根发丝旁逸斜出,辫梢扎起两只蝴蝶结,走起路来,随着辫子的摆动,两只蝴蝶结就像两只蝴蝶要飞起来,充满了灵动和俏皮。老师常常抚摸着我的两根麻花辫,问道,你的辫子编得真好看,是谁帮你编的呀?我头一歪,骄傲地回答道,是我爸爸!老师听了,惊讶地赞叹道,你爸爸真聪明,竟然能将小姑娘的辫子编得这么好看。  相似文献   

7.
田明 《中国西部》2013,(36):66-69
“老师,你是父亲,让我有了聆听窗外声音的耳朵;老师,你是太阳,悬挂在我的心里……”这是教师节表彰会上,一位智障孩子献给戚荣的一首小诗,简单质朴的语言让已“知天命”的他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8.
尹亚萍 《东宇经纬》2000,(11):20-20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老师提问:“你能运用以前学过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来说明今天所学的分数基本性质吗?”老师的话音刚落,就叫一名学生回答。学生面对这样一个新旧知识紧密联系的问题,不知所云,尴尬地站在座位上,老师提示道:“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年轻白领们不可能不知道一个网站——都市客。这里,从一开始就聚集了大量都市上班族。如今的都市客,早已经建立起了多个分站,比如,长沙IP用户打开都市客,巨大而唯美的图片旁边,醒目地标示着你所在的城市标签——“长沙·芙蓉站”。打开“重庆·美美站”,一行小字跳进你的眼帘:本周六,饭搭子,饭搭子,拼饭+K歌+漂碟一把抓!什么叫“饭搭子”,就是“搭饭”、“搭伙”,大家凑钱一起解决吃饭问题,同时还顺便搞些娱乐活动。在都市客这里“,饭搭子”还有个流行的词,那就是——拼饭。事实上,时尚、前卫的都市客,正是一家靠“拼”起家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自信可以使我们克服许多困难和弱点,它是成功的基础.自信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增强我们的个人魅力,使我们成为讨人喜欢的人.自信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使生活中多些快乐,少些烦恼.对于自卑内向的孩子,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们自信起来,快乐起来呢? 胡雨欣是我班的一名女同学,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苟言笑,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孩子,有时静得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总是静静地趴在桌子上,盯着老师,认真地听老师讲的每一个问题.她的成绩在班上算得上中上等.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摇摇头,就算是对你的回答了.  相似文献   

11.
甜甜     
春潮 《西部人》2004,(12):63
这天下午,开完庭后我刚走进办公室,"吴叔叔--"我循声望去,在办公室角的座位上,一个约八九岁的小姑娘羞怯不安地向我走来。 "小姑娘,找我有事?"我坐下喝了口水问她。  相似文献   

12.
生命大营救     
《青海经济研究》2010,(2):F0002-F0002
看着你熟悉的身影,却又叫不出你的名字,看着你忙碌的身影,知道你很久没有休息。与时间赛跑,让生命延续就是你们的使命,在生命的禁区,你们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请接受人民对你们最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3.
许雪梅 《中国西部》2013,(12):94-95
"学校报名参加口琴比赛,每个班6人,谁报?"一会儿,只见6个女生刷地站了起来,"啊,男生没有?""他们吹得不好!""就没有一个男生超过她们的!谁来试一试!"教室一片安静,这怎么可能呢?"安,你来吹一下。"这时我只有点名了,安吹完了,教室掌声四起,"不错,你为什么不报名参加比赛呢?""我,我……""许老师最不喜欢做  相似文献   

14.
参加工作以来坐车的时间不经意中拉长了心如止水地看着窗外千姿百态一瞬即逝的剪影:偶尔车子靠站幸运地,会碰上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恋人的斗嘴老两口儿的相偎相依失约后的撒手离去……着实叹服故事里主角的演技,如此生动尽致淋漓,试问这些剧中人谁人不是天才的表演艺术家?  相似文献   

15.
《西部论丛》2003,(3):57-58
早就听说过赛里木湖的美丽,但在我的意念中只是淡淡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新疆开会。会上组织代表们去游览赛里木湖。陪同我们的办公室主任是维吾尔族,名叫“阿不力孜·克里木”,大家都叫他“阿主任”。“阿主任”操着浓重的维吾尔族“普通话”,向我们介绍着沿途的风光。 车子一出乌鲁木齐,大家就兴奋地问这问那。一路颠簸,我已昏昏欲睡。“阿主任”突然问道:“有谁知道切丹的传说?”大家都在摇头,从小喜欢幻想的我也来了精神。“阿主任”看着窗外一望无际的戈壁,用我们似懂非懂的语言,讲述着还在今天的草原上流传的美丽传说。 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切丹,深爱着一位英俊的牧马青年,两人经常一起牧马、放歌,动听的歌声  相似文献   

16.
海芳 《魅力中国》2011,(21):249-249
我们学校有个学生叫李小明,他留给我最初的印象是: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样子,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所以他在老师的眼里是个差生。上学期体育达标测试不合格。多次与家长联系进行沟通,家长总说:“该让吃的都吃了,可是这身体就是这样,我也没办法……”  相似文献   

17.
春节过了,标志着春天来到了。应该写写春天才好。春天、国门、卫士……看起来似乎不相关联。 在桌子上趴了半夜,迷迷糊糊地看着窗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恍惚中,听见似乎有人敲门。打开门,整个天地银装素裹,哇,一个多么洁白的世界。 我踏雪飞快地向前走。回首,一行脚  相似文献   

18.
王武霞 《发展》2011,(3):139-139
每次进行手工活动、数学操作活动的时候,我发现总会有几个小朋友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做""老师帮帮忙",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是那些幼儿却只是站在边上,脸上带着悲伤、惶恐的神情看着其他在做的幼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许多父母都把孩子当宝贝一样。这就导致了报纸上所揭露的那些可笑的现象:孩子进中学了,父母还要为他们收拾书包,送他们上车。有的孩子考大学了,考什么专业都是父母选择的,没有一点自我的意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性,变成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孩子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温驯的工具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而幼儿时期是基础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在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都辉 《魅力中国》2013,(31):184-184
我作为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专业教师.深知开设《音乐表演课程》的重要性,无论是器乐演奏还是声乐演唱,都离不开舞台的表演。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站在台上。手不知道往哪放。脚不敢动。眼神不定,老师或者观众在台下看着很不自然。甚至觉着难受。再看看那些舞台经验丰富的演奏者或演喝者,在舞台上的游刃有余,气场十足。完全能够征服观众的心,让人看着就是一种享受。这之间就是差刺,但是也不要一味的认为这就是“天赋”。演员在台上的一招一式,每个眼神,都是精心设计和排练好的。因此只有《音乐表演课程》能够教会你如何做。  相似文献   

20.
5月的一天,站在来大宣老人在渝中区的家中向外望,窗外是成片的高楼和绿树。再远处.石板坡长江大桥和菜园坝长江大桥飞架两岸.清新的江风袭来,让人忍不住深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