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赛序波 《走向世界》2013,(36):90-95
<正>我曾经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写过烟台的"港口与城市"的连续报道,自以为是熟悉"港"的,然而,当我不久前来到烟台港西港区时,眼前的情景让我的视角一下子"失焦"——几乎无法找到与昔日的对焦点。惊叹之余,脑子里不禁蹦出来3个字:"巨"、"深"、"阔"。整个的采访过程,我的思绪几乎就在这3个字之间转换。当我坐下来要写这篇稿子时,很自然,这3个字就成为了这篇文  相似文献   

2.
<正>现在,素质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也成了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笔者以为施行素质教育应该全面转变教育观念,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个性教育的缺失有这样一幅漫画:上半部分,一位教师手持写着"开学"二字的卡片,学生们的脑袋被画得形态各异,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下半部分是一位教师手捧"毕业"二字的卡片,而此时的学生们,脑袋则被弄得"整齐划一",个个变成圆圆的了。这幅漫画辛辣地讽刺了"应试教育"抹杀学生个性的弊端。入学前,学生是性格、兴趣各不相同的人;毕业时,他们成了相似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以应试为唯一目标的整齐划一的"应试教育"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3.
有一句老话,镜不藏老。书法是最容易看出书写著的性情和审美态度的。以我的爱好,我喜欢书法作品朴素,拙厚,有静气又不乏趣味,但现在书坛盛行满散风,所以常常有生不逢时的感叹。周一波的书法作品,我读得很多,他书写的潇洒中有一股阳刚气,这一类书写是我写不来,  相似文献   

4.
用心生活     
<正>有个年轻人梦想成为作家,但是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写,从哪里开始写。他每天坐在家中,希望灵感降临,但只是浑浑噩噩地过了一天又一天。终于有一天,他决定去拜访一位久仰的名作家。年轻人问他:"大师,您的作品灵感十足,读起来让人回味,让我非常敬佩!请告诉我您一天的生活,让我参考参考!"  相似文献   

5.
言明  张达图 《东北之窗》2013,(16):46-48
评价这家饭店就是两个字:"干净"!这两个字不仅仅是表述厨房和就餐环境的清洁卫生,更是彰显着大连话里的"干净"两个字的内涵:精彩、漂亮、完美!谁说赶飞机就要早早吃好饭坐在候机室里苦等,谁说机场的餐饮又贵又难吃。如果你现在还抱着这样的想法,可就Out了。在大连机场有这样一处饭店,所有面食都是用传统方法当天制作,吃一口妈妈的味道便涌上心头;酱鸡胗诱人的色泽来自天然色素红曲米,让人不禁赞叹制作者的良苦用心;处理得当的新鲜黄花菜鲜嫩  相似文献   

6.
《环球财经》2012,(10):116-117
初见沈华东老师,便能从他待人接物中感受到一份淡定平和之气,而他拥有如此的气质,并不让我感到意外,想必这是写得一手好字的先决,而那份难得的谦和儒雅,才是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  相似文献   

7.
屈化冰 《魅力中国》2013,(16):39-39
我经常上课时布置作业或让学生拿出纸来用笔写一些东西,等收上来我一看,简直惨不忍睹,学生写的字不堪入目,虽然我的字不怎么样,但是也在十几年前上学期间苦心练过几天字帖,虽说不像书法大家一样值得称赞,自认为还算相对工整。但现在学生的字简直不敢恭维,不但字写的不好,而且错别字连篇,我没当看到这样,气就不打一处来,当堂就把学生训斥一顿,但我刚一开口,就被学生的理由堂而皇之的挡了回来,使我瞠目结舌,无话可说,学生日:现在信息时代了,谁还用纸用笔写东西,’我们都有手机,到处都有电脑,还都能上网,所需资料网上搜索一下,几百条甚至上千条都出来了,我们吸取需要的,汇集整理传至个人邮箱,通过打印机就打出来了,用笔用纸简直浪费时间和精力,还降低了效率,我们打字肯定比写字要快,而且字体可选,可以用最好看的字体打出我们想要的文字材料。  相似文献   

8.
吴传贵 《东宇经纬》2000,(12):22-22
梅纽因说:“学习的动力首先还得来自于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那么,如何发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呢?依笔的初步尝试认为:让学生去“听课”,不失为发掘其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何谓“学生听课”?即是让本班学生代表像老师一样走人其他班级或其他学校的课堂,耳闻目睹那个课堂的“教与学”的实况。  相似文献   

9.
黄宗跃 《中国西部》2014,(24):94-95
<正>那年,凭借出色表现,我毕业被分配到县城的一所小学任教。正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几年,老师们"唯学生成绩是图"。每个年级十个班,为领先零点几分的平均分,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儿向前拼。孩子们的日子也不好过,题海里挣扎是常有的事,即使放学回家,也难有喘息之机。李小沫却是个例外。"老师,这些作业本我抱过去发啦?"我抬起头,李小沫用他那满是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他可是我们班的活宝,从上学到二年级,从来都没有写过一个字,作业本干干净净,连阿拉伯数字也不会写。"老师,这些是要发下去的吗?"小沫不依不饶。我用手按了按作业本:"一会儿自然有人发下去,你到一边玩去!"小沫的眼神突然黯淡下去。他愣了一下,这才落寞地走开。我的话会不会伤害他的自尊?可是,他认识作业本封面的名字吗?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有拉横幅、贴标语的钱和精力,还不如把地扫干净一点儿。”;“这个工业园区有89家企业,至于有没有环评手续,我不清楚。我平时哪有那么多时间来管。去问具体管这件事的人。”;“在过去15年里.我总共中了50次彩票大奖。而在我的整个一生中,我买彩票中过80次大奖。”;“做服装的看我这一期穿什么衣服,可以给他们灵感;写八卦的得靠我挣稿费为生;写时尚文稿的,期待我的经典语录。人们对我期待,我也勤奋地满足着大家。”;“撕碎一幅古代名画。代之以廉价的水彩复制品。”  相似文献   

11.
“先生,瞧您的皮鞋脏的,擦擦吧.“   我一走出车站,就被一位擦皮鞋的大嫂拦住了.皮鞋确实是脏了,但我不想擦,坐了一天车,身体疲乏,想尽快找个旅馆安顿下来,再说天色已晚,街灯已亮,晚上擦什么鞋呢.而大嫂却缠住我不放,说是一座小城,从城东走到城西,也只需二十几分钟,找个旅馆还不容易.看来这皮鞋是非擦不可了,便只好让她擦.……  相似文献   

12.
"万美之中秋为最",亚拉雪山这一区域我去得很多了,但像这样深秋季节进入则是第一次,而这一次的感觉与以往大有不同。唐诗说"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换两个字"万叶秋声里,亚拉落照时"则正好是这次众多美景的写照。我们亲睹秋水与彩林、晨霭与日落;我们变换角度等候亚拉雪山的日出、日落;我们一路追逐光影,寻找大自然最美丽的瞬间;我们一路用GPS、罗盘、测距仪、纸笔、相机、摄像机记录每个地质景观的特征参数,观察大地在地史长河中的细微变化。我们只为一个目的,让更多的人来这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伟力与无与伦比的美丽。  相似文献   

13.
龙海军 《魅力中国》2013,(13):135-135
美术字是一种工整、美观而富有装饰趣味的一种字体,它能带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字的应用是相当的广泛,除了宣传标语、墙报、黑板报要用到它外,广告、商标设计橱窗布置以及书籍装帧等各方面也都要用到美术字,因此写好美术字有它的重要意义。学会写美术字并不难,但要写好美术字那就不容易了,得“钻井去”,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长期的实践是不能见效的。我认为要写好美术字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看变化     
《走向世界》2013,(21):14-15
<正>"现代人压力太大,咆哮也是一种发泄手段!我的微博基本上不去管,就把它当作一个(粉丝)互相交流的园地。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彼此完全不认识的人,在我的微博上交流得非常开心……咆哮是人的情绪最容易发泄的一种方式。所以,多叫几声,对健康是有好处的。"——素有"咆哮帝"之称的演员马景涛说。  相似文献   

15.
王晓丽 《魅力中国》2014,(3):265-265
培养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意义重大。良好的书写习惯应从小培养,教师要努力培养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做到严格要求,科学训练,让学生练得一手好字,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树荫 《浙江经济》2015,(22):60-60
在汉字里,最容易认的字莫过于"一"。而在中国人的话语世界里,"一"字的内涵,其实丰富得很,《辞海》里,对"一"字的释义,居然有十多条。比如,"一二三四五",这里的"一",表示最小的正整数;而"一生"、"一辈子",这个"一",则是"满"的意思;杜牧《阿房宫赋》里的"六王毕,四海一"的"一",又是"统一"的意思;《荀子·劝学》里的"一可以为法则"中的"一",更是"一概"的意思。至于与"一"字组成的词语,犹如满天星斗,哪能写得尽、数得透。最简单的字,却最是变幻无穷,就像万花筒,随意一转,即能现出灿烂的图形。  相似文献   

17.
闫炎 《魅力中国》2014,(15):122-122
本文作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多年,在日常教学和参加中考阅卷工作中,发现有很多考生因书写不规范、错字多而丢分,令人堪忧。提出中学生应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媒体上读到一篇寓意深刻,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题目叫《当老师面对自己的“遗像”》。说的是新来的赵老师刚跨进初二年级的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赵兰遗像”几个大字。赵老师面带笑容对着黑板上的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注视全班同学,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谁能说出来多个什么字?”当赵老师从学生表情上认定画像是一个叫王小虎的同学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王小虎回答,多了个“遗”字,“为什么呢?”赵老师追问。“因为赵老师没有死,所以不是遗像。”“对,回答得好!”赵老师微笑地点头赞许。我从内心佩服这位可敬的赵老师。  相似文献   

19.
<正>一年多前,我因为一项课题的原因,走近了许多"问题学生"。我发现他们不仅在学习和行为习惯上有诸多问题,而且很少有老师去主动关心和引导他们。老师们大多喜欢成绩优异、行为规范的孩子,而那些爱和老师做对的"问题学生"总让人头痛,以至于在有些老师的眼中,他们甚至是班级的"绊脚石"。其实,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听语文课最没劲儿"这是一部分学生的反映.之所以有这种反映,尽管不能单方面地去责怪教师,但与教师讲课的"乏味"密切相连.这就是说,学生听课的"没劲"是由教师讲课的"乏味"引起的.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兴味盎然,令学生听起来"有劲"呢?语文课欲"开"学生之"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到底怎样才算是上出了语文课的独特味道?笔者认为:返璞归真,简简单单地教,扎扎实实地学.语文课堂上,把课上真、上实、上美,必定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堂"味道"纯正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