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满里 《企业导报》2013,(5):208-209
凝聚群众力量,开展"边疆文化长廊"、加大民族文化对外宣传交流,开展当地特色文体活动,从而带动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加强边防干群融合,共筑边疆同心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国内外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分析,国外更多关注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与景观研究、文化与旅游市场研究、文化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化与旅游理论、方法研究、文化的变迁和旅游的发展研究等方面;而国内从民族文化与旅游的互动、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协调、民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等方面,对已有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国外和国内的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就今后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见解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文章关注中国的旅游凝视(the tourist gaze) 现象,并以丁真为案例,分析旅游观光中凝视对象的产生以及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在回顾旅游凝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基础上,结合不同时期媒介环境的历史信息分析旅游社会视角下的观光客的凝视。丁真的走红不仅是一场造星运动,更是一种再消费文化与旅游凝视共同作用下的演出,这个形象为分析旅游凝视的具体表现提供了案例。  相似文献   

4.
由亚男 《企业导报》2010,(8):103-105
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影响已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以此为基础,力图将探讨触角引向旅游业与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关系层面。从观念形态、物质形态两个层面探讨了民族地区旅游业对当地民族文化安全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从正、反两方面就民族地区旅游业对当地民族文化安全的影响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旅游业与文化的关系、不同的规律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建立旅游业视阈下的文化安全预警评价体系构想。  相似文献   

5.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十四五"时期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强区的重要法宝。目前,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建设成效显著,但也暴露出文旅融合创新与特色创建意识有待加强、文旅融合项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宣传效果和品牌效应有待提升等问题,面临高质量发展的困境。文章在总结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深入挖掘民族地区优秀文化元素、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增强现代化营销策略和宣传实效3个方面促进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7,(3):168-174
当地居民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民族地区其地理位置特殊,旅游环境系统相对脆弱,且多处于连片特困地区,因此,对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进行测评就更具代表性。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模型,对居民满意度的形成机理和行为结果进行探讨。并且,以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提升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的主要举措:民族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提升旅游者的环保素质、深化旅游开发者与经营者的可持续经营理念与培养当地居民的责任心和自豪感。该实例是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的一个缩影,对其他民族地区居民满意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秋 《现代企业》2012,(10):55-56
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手工业正在进入旅游市场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在一些较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甚至形成了专门的旅游手工艺品市场。与此同时,外来手工艺人和外地手工艺人看到了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前景,纷纷加入到民族地区的旅游手工艺品的生产行列中。他们或者在外地生产产品,再将其产品投入到民族地区旅游市场上销售,或者直接进入民族地区开设手工业作  相似文献   

8.
南京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发达,但南京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旅游标识。面临亚青会和青奥会两大旅游业发展契机,南京亟需一套能真正反映南京文化内涵的旅游标识。旅游标识的设计包含多方面因素,其中标识内容的选择是基础与关键,是一地旅游文化的真正体现。凝视理论关注游客的需求与审美,从旅游者角度出发设计的旅游标识能把握游客眼脉,加深游客对南京旅游形象的认知,有利于南京旅游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从凝视理论出发,挖掘南京文化旅游内涵,塑造旅游地文化旅游形象是标识设计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资源观理论为基础,以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千年瑶寨旅游景区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了异质性活文化资源战略对旅游经济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表明,人、物和情境综合体的民族活文化资源,是具有异质性的资源;只有打造这样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地区才能够获取旅游经济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认为在进行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认识到异质性资源自身的特点,只有民族文化资源保持原有的特色,保持其活力和生机,才可能具备可持续的旅游经济竞争优势。研究结论将为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战略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湘西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依托民俗文化而进行的旅游开发活动已成为湘西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而传统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却满足不了旅游人群的消费需求,要想提高民族旅游产品质量,就必须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挖掘.本文在对国内外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研究综述基础上,分析了湘西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优势,构建了湘西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地区的核心旅游产品,知识型旅游体验是民族文化旅游的内核。因此,知识型旅游体验管理成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先探讨了知识型旅游体验的概念以及知识型旅游体验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再讨论了民族地区知识型旅游体验管理的必要性,接着阐述了知识型旅游体验管理的主要形式,随后对知识型旅游体验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民族地区知识型旅游体验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当地社区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文章以广西桂北地区的几个典型景点为例,基于社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对民族地区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模式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了案例中旅游开发成功的因素和出现的问题,然后对相关材料进行了总结,提出适合乡村社区发展的几个模式,并对模式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民族文化生态的基础之上的,本文以武陵山区旅游产业为例,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文化生态要素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发现武陵山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存在企业文化建设缺失、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旅游产业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提出民族地区需加强旅游企业创新制度的改革,通过整合文化保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立旅游行业自管机构提升从业人员质量,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村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亮点。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既能促进当地尽快脱贫致富,又能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产业结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乡村旅游这个媒介还可以为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保护和传承作用。因此,少数民族乡村应转变观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发展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呼伦贝尔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开发的潜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等问题的分析,阐释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宋秋 《现代企业》2013,(9):59-60
"民族文化商品化是民族文化保护的有效方式,旅游工艺品是民族文化商品化的最佳载体之一"。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需要走旅游商品化的道路。但是,存在一些因素阻碍了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的旅游商品化,而学界对此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对这些阻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  相似文献   

17.
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探讨了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变迁的大背景,分析了诱使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变迁的各种因素,在对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的种种变化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揭示了民族社区发展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18.
城市旅游形象是一座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名片”,而民族文化元素是城市旅游形象中的核心内容.它将整个城市的气质底蕴传达给游客,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以湖南省吉首市为例,通过对吉首市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形象构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民族文化元素在城市旅游形象构建中的应用”这一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以期通过挖掘、弘扬民族文化元素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产权困境及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开发中的热点。但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的少数民族群体,却处在旅游收益分配的边缘状态。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少数民族文化产权归属不清。本文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产权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民族旅游开发中产权缺失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的对策,以期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区域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传承的双向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经济》2013,(3):133-135
嫩江流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这里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民俗独特且神秘,这些丰富的文化产品以及其生活的自然环境,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成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旅游资源阐述的基础上,指出要以民族文化传承作为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前提,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