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佛教的角度阐释现代法律,认为法律与佛教的最高宗旨是殊途同归:首先,从终极目标来看,法治的目标是要达到文明的秩序,社会的和谐,人权的被尊重和保障。其次,法治社会必须要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性和神圣性,是法治的前提。再次,佛教的自律和修行启示我们,法治社会正义的实现,个人正义是基础,要实现个人正义还是要从人心开始,从个体的自律和修养开始。第四,好的法律必须包涵佛家提倡的慈悲心。这种慈悲心要真正代表和体现公民的利益和意愿。第五,法治的精神需要培养,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为法治的真正实现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即每个人都需要大乘佛教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分配正义是社会主义中国正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国的分配正义以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为理论依归,具有自我的、内在的诸如正义的分配必须是对物质财富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按照可以量化的标准进行的公平的划分;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区分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兼顾人道主义、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等几个方面的规定性。中国的分配正义实现需要通过实现每个人基于人的基本平等权利而应从社会获得的利益的均衡、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上调控作用、建立全面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法治、实现资源的代际分配正义等政策和行为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和谐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着力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问题,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构建“小政府,大社会“,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果断治理社会问题,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协调稳定快速发展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公共理性是公民的一种理性能力,它建立在自觉的个人理性基础上,关注的主题是公共利益。社会转型时期,公民公共理性培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德育课是进行公共理性教育的最佳平台。为了更好地进行公共理性教育,高校德育课应该补充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包括培养正义感,推崇公共价值;教授公共知识;养成公共思维。  相似文献   

5.
追求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我国宪法赋予了每个公民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让每个青少年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得到应有的公平机会,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要将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加以认识,胡锦涛提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璐 《理论观察》2022,(10):55-58
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家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完备的政治道德理论和社会学说都需要有正义理论作为支撑。通过对柏拉图和罗尔斯的正义观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重视正义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与时俱进的运用正义原则,坚持用法律与制度正义保证公民平等自由权利,用理论丰富正义实践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建立一种政府与社会之间良性互动和协调合作、开放透明的治理过程以及政府责任制度化的治理模式。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既是中国政府为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积极地自我变革的结果,也是公民对社会正义诉求要求政府变革的产物。以公平正义为导向实现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的着力点在于增强社会自主性、创新公共议程设置模式以及建立系统的有效的责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维护教育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和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性基础,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当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过去几十年所取得的显著发展和进步,促进了我国社会向更加公平和正义的道路上前进,但教育公平依然严峻.维护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9.
朱晓明 《发展》2009,(11):142-143
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需要公民教育,高职院校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当前阶段的公民教育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明确公民教育的作用,认清当前阶段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进高职院校公民教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言论     
《环球财经》2009,(9):18-18
法律的源头在于公众的朴素正义感。而不是法律家、法学家抱的那摞书,社会剧变时期尤其如此。专家们当然有他们的功用,但他们也要知道自己姓什么。  相似文献   

11.
精美的石头     
一知 《宁波通讯》2012,(6):52-53
公正,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理想目标。讲公正,就是要坚持公平、正义和公道。党委政府的威信来自于公正,整个社会的和谐更需要公正。只有大力倡导公正的价值取向,才能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当前来讲,  相似文献   

12.
公正,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理想目标。讲公正,就是要坚持公平、正义和公道。党委政府的威信来自于公正,整个社会的和谐更需要公正。只有大力倡导公正的价值取向,才能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当前来讲,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中央还提出,要紧紧围绕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五大执政能力,以科学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突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现实需要。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园,是对公民进行道德系统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要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要认识到公民道德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在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郑雪 《理论观察》2014,(5):11-12
谋求大多数人的幸福始终是社会主义社会优先考虑的问题。当物质财富无法满足人的幸福感时,幸福感就只能靠文化来提升。多元文化冲突下,人更容易丧失理性的判断和对幸福的感受能力。本文从社会公共服务和现代公民心理两个角度出发,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从良好的文化教育、优质的文化服务和丰富的文化消费品三个方面为现代公民提供获得幸福感的坚实基础;认为应该从强化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观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辨证理性地看待幸福三个方面提升现代公民感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聪慧 《魅力中国》2013,(17):190-190
今天研究儿童心灵教育不得不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他留给人类的古典名著《理想国》可以被视为心灵教育的经典。柏拉图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主张,都是针对现实的弊病而设计的关于世界、人和国家的理想:人应当是怎样的,国家社会应是怎样的,教育应当是怎样的,等等。应当也就是“应有之义”.这也是“正义”的含义。他所描绘的理想国家是正义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民是正义的公民。他认为正义是最大的美德,美德是一种心灵的健康。对儿童进行心灵教育就是为了使其获得正义的心灵。即心灵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权威和社会自由之间保持平衡是一种理想的稳定状态。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维护国家和政府的权威,保持政令畅通,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需要保持公民社会里的自由,发挥社会力量,共同促进经济发展。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权威与自由的平衡的重要组织资源,共容利益是国家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基础,维持两者之间的良性关系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晓霞  魏鹏举  方文 《黑河学刊》2013,(10):101-103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的现实精神生活需求相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以人为本,从现实生活中人的基本需要和人的实际状况出发,要有利于"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  相似文献   

19.
“他是比较厚道和有正义感的一个人!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会议上,他对房地产商拍案而起,直斥其暴利的情景。”在评价易宪容的为人时,一位媒体同行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入21世纪的新发展时期,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方略。他指出:“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明,需要道德的发展和完善。作为人要讲人道;作为社会的一员,要有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作为公民,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作为共产党人,还应有更高的标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