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人与生产力的断想冯显铸社会是由人组成并管理的。没有人,我们这个社会就不存在。生产力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劳动力,人是劳动的主体,生产资料是劳动的客体,人和生产资料这些物质要素,通过非物质要素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的作用,促使生产力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与社会得到...  相似文献   

2.
运用高新技术对安徽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的主体发生了从活劳动到死劳动到科学技术的演变 ,从而形成商品价值的主源泉也发生变化 ;衡量劳动的新标准是活劳动创造价值 ,死劳动创造和转移价值 ;坚持劳动价值论须承认生产要素的劳动化 ;劳动价值补偿形式是按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3.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指出,坚持创新驱动是时代和发展的要求.新世纪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新的浪潮,面对资源、土地、环境等因素新的制约,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频道增强推进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必须进一频道落实政策和措施,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卓炯认为,社会生产具有一般劳动过程与社会经济形式(一般劳动过程借助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二重性,而一般劳动过程又具有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体现为生产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体现为生产形式)二重性,因此卓炯主张“把生产力、生产形式、生产方式作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去理解,而把生产形式作为一个中间环节”这就是卓炯生产结构论的基本观点。在前几讲中,我们着重论述卓炯从劳动一般(劳动社会关系)的规定性出发,通过社会分工到达商品生产形式的规定性的一般劳动过程的逻辑推演过程,以及在扩大商品生产中一般劳动过程与社会经济形式的辩证结合方式,在这一讲中,我们将从总体上论述社会生产结构及其内部组合关系以及作为中介要素的商品生产形式所具有的性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中生产劳动内涵及其外延扩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劳动内涵及其外延的界定,是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然而,生产劳动内涵及其外延的界定是动态的,在不同生产力状态下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在现代经济中,随着生产力核心要素的变化、要素配置结构变动、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生产劳动内涵及其外延趋于扩展化。  相似文献   

6.
劳动对象是否属于社会生产力范畴?这是二要素论和三要素论长期争论的焦点。社会生产力复杂系统论的提出,似乎撇开了这场争论:人们运用系统方法,提出了关于社会生产力的各种多要素分层说,其中都不言而喻地包括了劳动对象。然而,劳动对象为什么是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要素,却尚未针对持反对意见的同志所提出的根本理由,用系统方法来加以确证。这是一个有待完成的理论任务。这个任务不完成,新理论就不被认为是理由充足的,也很难指望它有很强的说服力。本文就此作一点尝试。劳动对象的归属之所以发生争议,实质上涉及到劳动对象、利用对象、征服(或改造)对象的关系问题。二要素论者认为:劳动资料是利用对象,劳动对象是改造或征服对象,因为“劳动对象是供劳动加工改造以改变形态的物质,它不仅和劳动者相对立,并且也和劳动资料相对立。”说得具体一点,在渔猎劳动中,难道不是鱼类与野兽和手持鱼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与出口导向战略分不开的,但是近年来出口增速的连续下滑凸显了出口拉动模式面临的瓶颈。分析发现,中国出口面临的内外部压力与其要素禀赋密切相关,其中内部压力主要是劳动力数量减少、潜在劳动人口供给不足、工资水平上升;外部压力则集中体现为FDI流入下滑。中国出口大国转型的关键在于顺应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从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向知识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升级,实现从粗放型出口增长向集约型出口增长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以生产力三个核心实体要素的贡献率为标准,把历史变动的生产力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考证、探讨和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各阶段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认清先进生产力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并认清我们正在经历并将长期经历的生产力发展第三阶段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科学决策,推动先进生产力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国勤 《中国经贸》2010,(24):175-175
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要素,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突出一个主渠道、搞好两个建设、发挥三个作用、做到四个结合”入手。  相似文献   

10.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既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当前的问题是,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已经影响和制约了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加强农业,以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呢?笔者认为,当前首要的问题是继续抓住调动农民积极性这个关键。这是因为: 第一,从农业生产力诸要素来看,农民作为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讲解决农业问题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但归根到底靠农民。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使用人畜力农具劳作的传统农业,以及正在为之奋斗的现代农业,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劳动和创造。农民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长盛不衰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守信"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还应是企业自身追求长久发展并对品格和能力等无形资源积极创造的要求。企业  相似文献   

12.
刘孝斌 《科技和产业》2020,20(4):103-108
选择中国47家市委党校的截面数据为样本,对党校收入多元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党校培训容量对党校收入多元化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党校人力资本对党校收入多元化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党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党校收入多元化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党校所在地居民收入对党校收入多元化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党校所在地产业结构对党校收入多元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曹平  王一流 《改革与战略》2010,26(12):61-63,67
基于人身保险合同的特殊性,在投保人缺位(死亡或者破产)的情形下,保险合同因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而继续有效,而此时保险合同的解除权如何行使在我国《保险法》中未作明确规定,这就难免滋生纠纷并影响权益救济。根据各方当事人利益平衡原则,有必要从理论层面上探讨在投保人缺位情形下人身保险合同解除权行使规则,并从投保人和保险人两个角度对如何完善人身保险合同解除具体制度进行设计,提出立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消除企业界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现行制度在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计提及外部监管方面都存在很大缺陷,这就需要从制度、市场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以便进一步提高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透视经济高速增长与失业高踞不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政府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努力推动积极的就业政策,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就业增长弹性却在下降,城镇登记失业率不降反升。如何辨证地认识目前这种经济高速增长,失业率亦在增长,就业压力日益严重的形势,转变发展观念,将"就业优先"放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更  相似文献   

16.
窦玉生 《走向世界》2009,(15):25-27
同为市场竞争主体,在生存环境上却和难以转身的大象--国有企业的待遇相差甚远,但仍被看做中国经济的希望,并在改革开放以来像野草一样坚韧地生长这就是中国民(私)营企业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江苏科技信息》2019,(34):25-27
薪酬管理工作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以及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至关重要,关乎企业能否稳定且长久的发展。薪酬管理的公平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所以,企业需要注重对薪酬管理公平环境的创造,通过对薪酬管理公平性的不断提升来推动企业迈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基于此,文章针对员工工作绩效受到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影响及其提升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炜 《今日重庆》2020,(3):95-95
很久没有更新公众号了,沉默了些日子,今天想写点什么表明我还活着。我正经历着人生的低谷,经历着切肤之痛,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静观默察”,学会了埋葬痛苦。我开始内省,开始观察着各种人性,开始思考生命和死亡。慢慢地,我开始接受,开始和“它”握手言和。我相信,就算一片土地无论经历何种蹂躏,终有一天,花儿会重新绽放在这片土地之上。我们的中华民族不就是这样吗?几千年来,历经沧桑,饱经磨难,却仍屹立不倒。因为,中国人的顽强、坚毅、抗争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of medium-term economic dynamics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infl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netary policy of the Bank of Russia and presents a forecast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near-term outlook (2015–2018)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of change in the key interest rat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