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小丽 《魅力中国》2010,(6):162-162
宪政的要义在于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个人权利,而这又恰恰是行政法的根本价值所在。因而,在宪政视野下,要求行政机关的发展应当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为根本,以完善行政权力控制为重点,以增进社会公平为目标,以社会自治与自由促进为基础。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宪政时代即将在中国开启,本文在这一宪政视野下对行政权力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国行政法的发展有进一步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2.
任何制度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定基础上的。西方宪政制度的人性基础是人的善恶双重性:人性的罪恶与卑劣,使限制国家权力成为宪政的核心问题;人的神性与善性,使保障个人权利成为宪政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宪法的成长过程是权利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美国社会变迁的制度轨迹。其权力结构及其行使方式,塑造了美国独有的分权制衡模式并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宪政框架,蕴涵了权利至上与程序优先的理念。违宪审查既是保障美国宪法实施,落实分权制衡的有效措施,更是法制文化和权利文化的制度化形态。权利文化是宪政文化的核心,权利扩张及其宪法化和国际化是权利文化的重要表征。建构弘扬权利文化的宪政机关具有普遍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宪政在法律上的表现,宪政是完法的实质内容.制完权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抉择,选择了完政,则必须承认"有限政府原则"和"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原则".建立一个国家权力受到制约、人民权利受到切实保障的新型政治关系与社会形态,是对传统的、专制的、奴役的社会的否定,并在此否定下催生了新的社会形态,权力从此具有了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正> 宪法,人们称之为"母法"、"法上法",之所以是国家的根本法,主要因为它调整的是国家根本的社会关系,即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宪政,通常理解为"实施宪法的民主政治"它不仅仅代表一种制度,同时表示了一种文明的政治状态。在这种政治状态的运作过程中,关键是"合理确定权利与权力的界限并有效制约权力以实现权利"。"权力"一般指"国家权力",即"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力",是维护统治秩序与社会公共秩序的强大武器。"权利"一般指"公民权利"或"人民权利"、"人权"。"权力"与"权  相似文献   

6.
宪政在普遍意义上既代表一套反映以立宪主义的方式妥善解决国家权力与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关系问题的价值观念,也代表一种建立在良宪之治基础上的制度事实,其价值基础是对个人权利与自由的绝对保障。公民权利至上是宪法精神的终结所在,也是我们宪法制定和实施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7.
傅瑜 《中国经贸》2008,(18):46-47
市民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机构,它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一部世界宪政史的发展过程。市民社会组织的产生、发展都对于宪政价值中的民主、法治、权利保障以及权力制约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即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并结合我国目前市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概况阐述如何充分发挥我国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机构,它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一部世界宪政史的发展过程.市民社会组织的产生、发展都对于宪政价值中的民主、法治、权利保障以及权力制约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即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并结合我国目前市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概况阐述如何充分发挥我国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9.
权利和权力是法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法学自古萌芽至今.权利和权力始终贯穿其中,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并融入了整个法学体系的各个概念。现今众多法学学者仍然对其含义和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新的内涵。本文通过对权利和权力的分别研究讨论.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博弈和合作,并展开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具有鲜明的宪政特性,有助于保障农民工宪法权利的正常行使和推动国家权力的公正运行。实现城市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应当从制度构建、救济方式等方面进行宪政完善。  相似文献   

11.
警察执法过程中的基本法律关系是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警察执法的基本价值目标应以权利本位为基础,实现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理性、动态的平衡。同时,为了实现权利与权力的平衡,必须把职责本位作为警察执法的价值取向,从而使警察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执法为民。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核心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其关键是摆正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法治政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目标,它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求,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正确解读法治政府的涵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的必要前提。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应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是宪政背景下的有限政府、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3.
张志宏 《魅力中国》2014,(16):293-293
从现行的行政法来看,它是公权力与私权力的整合。从开始缔结契约到最后履行,当事人双方可以互提条件,或者讨价还价。它的实质是通过自动寻找,得到公民权利与行政权力的临界点,这种关于利益的博弈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表现为:契约权力与义务的设计和配置。从契约和行政法融合开始来看,它会呈现出一种无序性。针对这个问题,为了体现行政契约的特别。通常会强调行政的不平等性,以展现单方特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正视行政契约的义务与权利,在行政地位平等的同时。确保权利义务的平等性。  相似文献   

14.
从权力政治走向权利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和权利是政治学的两个重要概念。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权利则更多地强调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有的利益。在政治领域,总是权力与权利并存,权力与权利相互作用,因此,政治学的研究始终不能脱离这两个基本内容。权力政治在国际政治学中成为现实主义的话语神话。现实主义的研究起点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是丛林法则统治的霍布斯自然状态。在极端现实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国际社会的概念并不存在,保障权利的社会性制度安排也是不存在的,惟有权力才是最高的主宰。因此,权力命题也就成为国际政治学的核心命题。一战之后国际联盟的失败和E .H .卡…  相似文献   

15.
吕普生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5):123-130
在分析立宪改革的过程中,立宪政治经济学采取的是有限的契约主义视角、契约式立宪改革立场和个人主义分析模型。宪政规则的重要性是立宪改革的前提条件,规则的基本社会功能、个人选择的时间维度以及规则与公正之间的关联都可以为这种重要性提供论证。就规则达成一致的可能性为宪政规则的存在提供了可行性理由,而既定规则下的社会困境则提出了变革宪政规则的迫切要求。然而,制度选择与市场选择的逻辑差异证明不能将市场自然秩序原理延伸应用于宪政规则的选择中,宪政规则不会像市场秩序那样实现自然变革。在进行立宪选择时,必须将立宪改革限定在文化规则的范围之下,立宪改革是在立宪层次上对具有前瞻性、普适性和持久性的宪政规则的变革,而不是直接改变分配结果。立宪改革不仅要设计对政府和个人都具有约束力的宪政规则,而且还要保有公民变革这种宪政规则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韩杰  潘凯悦 《魅力中国》2013,(29):324-324
人权保障必须以宪法为依托,因为人权保障不仅是宪法的重要内容,更是宪法的逻辑源点和价值目标,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是宪法价值的集中体现。人权保障的宪法意义就在于适度控制国家权力以保障人权,这是宪法权威的最好体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宪法诉讼制度不仅是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实要求,更是广大人民实现权利自救的有效途径。学者们普遍认识到人权保障是宪法的核心价值,强调人权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政的宗旨和目的。有学者指出人权和公民权问题,不仅是宪法和宪法学的主体内容,而且是宪法和宪政的核心和实质所在,是宪法学的理论基点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宪政是用宪法和法律来规范公共权力,其目的是规范公共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民主是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也是宪政的追求目标。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被认为是对自由民主理论和批判理论修正的一种民主形态。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其概念核心是公共协商,强调通过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共识,达到保证公共理性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其完美性被认为是一种鸟托邦的政治理想。协商民主有良好的宪政基础,但是在我国的宪政实践中不能很好的运行,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的界定协商民主的概念。我们从宪政的角度来探讨协商民主的概念,以及通过对协商民主概念的界定、制度价值分析以及运行现状反思,以期构建在宪政轨道上的协商民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康纪田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1):24-30
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是什么?不能指望保障、税收、涨工资以及做个方案等缺乏方向的皮毛改革。获得收入的决定因素是参与经济的权利与行为能力——权力,与政治权力并列且均以强制性为特征。权力。是资源权利、个人特性、他人行为选择和制度安排的函数,改变其任一个量则能改变权力而影响收入。权利是权力的内容,但资本权力与资本权利不对称,权力超出其权利而处于蛛网中心,牵动整个利益向其集中,且形成“资本权力主义”。通过从下至上的政治体制改革以重构权力体系,让政治权力促进经济权力。民主政治的力量通过改革的杠杆去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配置权力则是杠杆支点。  相似文献   

19.
行政规划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调控社会生活的行政手段,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行政规划要以公共利益为其目的,维护公共利益也是宪政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对行政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其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努力实现行政规划的法治化,形成国家权力和利害关系人权利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技术标准意味着财富和国际权力,它不仅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而且是产业经营的高级形态。围绕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日益成为市场主体间的技术、经济和政治的动态博弈。巨大产业规模、创新研发能力、庞大的市场以及国际间讨价还价能力是制定并拥有技术标准的基本条件。中国技术标准战略具备成功的基本条件并取得初步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和标准制定体系两方面的权力结构限制。中国企业在国际技术标准体系中的地位只能通过符合权力结构的长期博弈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