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柯盛 《开放潮》2006,(11):84-85
暗访,在学术界习惯称之为隐性采访、秘密采访,是新闻记者不公开身份或采访目的、或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前提下而进行的采访。作为一种较为独特的新闻采访方式,近年来多家媒体的新闻记者都在不断运用,其捕捉新闻的真实性、现场性、鲜活性,深受公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而且是记者获取新闻第一手材料的关键环节。采访活动能否搞好 ,是对记者综合素质的总体检验。在采访活动进入执行阶段时除了一些必要的采访方法、技能、技巧要掌握外 ,应特别注重创造一系列不可缺少的良好的辅助条件 ,这是采访活动成功的重要保证。那么 ,新闻采访的辅助条件都包括哪些方面呢 ?我们认为大体包括以下几点 :1 确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人们从事任何一项活动 ,必须先对这项活动产生“注意” ,继而靠一定的“注意”稳定性去支配人对这项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采访活动亦如此。因此 ,要使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3.
崔颖 《魅力中国》2014,(15):286-287
进行新闻采访时,怎样才能准确地捕捉被采访者的风格和个性,迅速掌握新闻事实,使被采访者人物彤象更鲜明,事实更准确,从而达到采访成功的目的呢?做好采访准备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采访前的准备越充分,采访就越主动,采访的效率也就越高。采访准备包括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两种。这是任何采访的基本要素。是保证采访成功的先决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孙福林 《魅力中国》2014,(16):283-283
进行新闻采访时.怎样才能准确地捕捉被采访者的风格和个性,迅速掌握新闻事实,使被采访者人物形象更鲜明,事实更准确,从而达到采访成功的目的呢?做好采访准备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采访前的准备越充分,采访就越主动,采访的效率也就越高。采访准备包括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两种。这是任何采访的基本要素,是保证采访成功的先决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邓萍 《魅力中国》2010,(34):98-99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记者的采访活动必须要遵循人际交往中相互沟通的技巧和规则,其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约束自己、尊重采访对象。所以记者采访新闻需要讲究艺术策略,在这个过程中.采访是新闻写作及其报道前提和基础.新闻采访的艺术性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本文笔者经过深入研读相关材料,对新闻采访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兹将几点见解说明于下。  相似文献   

6.
杨小平 《魅力中国》2014,(22):288-288
新闻采访从表面上看起来是新闻工作者与被采访者谈话,然而它挖掘的对象是新闻,新闻工作者必须从各个角度挖掘话题,给予被采访者一个展现的平台,让当事人愿意自发的说出他所了解的新闻,而完成这个过程必须是限时的、气氛良好的,这才能算得上一则成功的新闻采访。从这个新闻采访的特征中可以看到,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时,必须有足够的采访技巧。本文就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邹琼 《魅力中国》2011,(11):25-25
在目前国内的电视荧屏上,特别是舆论监督类节目中,隐性采访大放异彩,然而隐性采访是具有争议的,特别是“钓鱼采访”在学界和业界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本文以几个“钓鱼”采访的案例为依托,并提出了几个“钓鱼”采访应遵循的原则,在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我们应慎用“钓鱼”采访。  相似文献   

8.
王建雯 《发展》2010,(3):61-62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记者获取新闻第一手材料的关键环节。采访活动能否搞好,是对记者综合素质的总体检验。记者在采访活动的各个阶段,对采访方法、技能、技巧等艺术的掌握是采访活动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新闻采访实际情况,从多个层面总结了新闻采访技巧的应用,以期为今后更好的在新闻实践中应用新闻采访技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采访也是认识客观事物、采集和挖掘新闻事实的研究活动。作为一名电视记者,只有在采访上下功夫,才能创造出好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始终贯穿于电视记者的采访行为中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采访提问指的是提问与对答以同期声形式出现在电视新闻中的那一部分 ,即记者和采访对象出镜的部分。作为电视新闻中的一部分 ,电视采访提问从结构说应与通篇报道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从内容上讲它应与采访的主题有机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那么电视采访的提问应符合什么样的要求 ,电视采访提问的构思从哪里开始 ,又如何设计好电视采访的问题呢 ?当观众打开电视机 ,听一位记者问道 :“开展这项活动有哪些重要的社会意义呢 ?……”观众的耐心会被采访者那平淡的发问和回…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四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完成新闻作品的前提和基础,如何顺利完成采访活动,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资料,是记者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笔者从忌仓促上阵、忌面面俱到、忌反宾为主、忌人文缺失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王献红 《魅力中国》2014,(5):313-313,315
随着电视传播艺术的成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将电视摄制推向一个崭新的时代,提问,作为电视新闻采访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电视记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电视采访最突出的标志就是镜前采访,电视报道将记者和采访对象的交谈和盘托出,直接展现给观众,采访过程的本身就是新闻的组成部份。因此要提高我们电视新闻的质量,就必须重视提问,把提问作为一种艺术技能来加以研究。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多角度探讨,力求展示出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深度空间,进一步展示电视新闻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14.
正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娴熟掌握的基本功。记者既要慧眼识字宝,又要掌握新闻采访的技巧。否则,即便发现了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也很可能因采访失误而贻误,使"活鱼"在眼前溜掉。然而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遭受拒绝或者干涉、阻挠是经常的事,如何化解这种不利的外在因素,笔者认为这和一个记者的采访功力,特别是提问方式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刁乾鹤 《魅力中国》2012,(35):161-161
恰当使用隐性采访有助于强化舆论监督、揭露事实真相、洞悉是非曲直,但如果隐性采访使用不当,就会带来越权、侵权等诸多法律问题,并影响新闻宣传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今,由隐性采访带来的道德、法律问题,成为新闻界与其他社会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对隐性采访的内涵、法律依据、法律规范等进行了分析,并对隐性采访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宏扬 《理论观察》2011,(3):174-175
电视隐性采访也叫暗访、密访,是相对于公开采访而言的一种非常规的采访方式。也是电视采访中一种特殊的方式。通常在采写负面的民生新闻、揭露社会弊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电视隐性采访,可以避开不必要的干预与阻挠.可以更真实更客观地获取所需要的资料。目前各电视媒体大都青睐这种采访方式。  相似文献   

17.
林松涛 《黑河学刊》2014,(1):42-42,63
新闻采访,是为搜集新闻素材、撰写新闻稿件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传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好的采访,是成功的一半。但好的采访并不是简单的我问你答,而是蕴含着很多技巧的。  相似文献   

18.
王心 《理论观察》2009,(1):169-170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如何向采访对象提问事关采访能否成功,也是记者的职业修养和业务能力的集中体现。因为电视采访最突出的标志就是镜前采访,电视报道将记者和采访对象的交谈全盘托出,直接展现给观众。在现代电子传媒条件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加丰富,他不仅仅是新闻事件的采访和传播者,记者的现场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活动也参与了新闻制作,其过程很可能充满丰富的信息含量,对观众具有极强吸引力,已经成为新闻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修养,不断提高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是为搜集新闻素材、撰写新闻稿件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传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好的采访,是成功的一半。但好的采访并不是简单的我问你答,而是蕴含着很多技巧的。  相似文献   

20.
迟凤东  张闻 《魅力中国》2010,(20):201-201
采访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社会活动,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在探讨采访的成功经验时,不少阅历丰富的记者往往会说:我们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心理交流。其实,新闻采访过程是记者和受访者心理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记者和受访者的心里都处在一种微妙的变化之中。记者既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又要探索、揣摩采访对象的心理。记者必须掌握人际交往中心理沟通的学问,主动接近采访对象,取得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才能使采访获得成功。相比于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我们广播记者更需要得到表达清晰,内容丰富生动的采访讲话录音,所以广播记者在采访中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显得尤为重要。而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