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关心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学者和专家对于省级联社履职也投入了特别的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原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家黄卫平教授和丁凯博士专门撰写文章,对前一阶段省级联社履职进行了评述——组建省级联社是前一阶段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进行的一种体制改革探索。目前,各省多数都选择了省级联社管理模式。省级联社既是农村合作金融发起设立、受农村合作金融委托对其实施行业管理的联合体,又是受省级政府委托对农村合作金融实施管理、带有一定行政管理色彩的管理机构,同时还是一家可以经营部分资产业务、清算业务的独立的管理服务型金融企业法人,三种职能集于一身,是一个集  相似文献   

2.
日前,全国首部讴歌农村合作金融战线广大干部员工的大型MTV《苍天在上》在河南省信阳市问世,成为信阳市农村信用社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和先进文明系统的经典之作,填补了河南省乃至全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空白。《苍天在上》由信阳市农信办策划,省联社监制,河区联社承制,并由省联社党委书记杜冠章题写片名。  相似文献   

3.
“情倾信合开物成务志于道,操守金融高尚其事贵有恒”,这是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吕宏忠的座右铭,真实写照了他奉献农村合作金融的一份热忱。  相似文献   

4.
2009年9月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辽宁大连组织召开了2009年全国省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理(董)事长联席会议。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臧号范,人民银行贷政司副司长朱焕启、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出席会议,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辽宁省联社理事长都本伟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5.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逐步实现组织形式和职能定位的转变正确认识省级联社的特征。由于现行省级联社是“三重职能”的特殊混合体,既是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起设立、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委托对其实施行业自律管理的联合体,又是受省级人民政府委托对农村合作金融实施管理的具有行  相似文献   

6.
2004年5月26日,江西省联社挂牌开业,开启了江西合作金融事业迈向未来的新征程。一年后的今天,记者带着各方对省级联社职能定位的关注,怀揣对合作金融事业美好前景的憧憬,再次踏上了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红土地。赣江两岸,鄱阳湖畔,旧貌换新颜的江西农信社如一粒粒珍珠镶嵌其中, 映入我们眼帘。在省联社的引领下,江西信合人在现实与将来、传统与现代、金融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冲突中,践行现代金融企业管理理念,找寻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进步之路。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述评龙西安,胡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合作银行体系,并提出根据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的基础上,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其主要任务是为中小企业、农业和发展地区经济服务。自1993年...  相似文献   

8.
据了解,为了支持受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抗震救灾工作,帮助其尽快克服特大地震灾害影响,更好地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5月22日,银监会决定,将目前由银监会代管的2002年以前收取的农村信用社行政管理费结余款全部用于支持灾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抗震救灾工作。其中,向四川省联社紧急拨付800万元资金,向甘肃省联社紧急拨付100万元资金,向陕西省联社紧急拨付80万  相似文献   

9.
“争取用5—10年时间,使农村信用社分期分批逐步过渡为现代金融企业”。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合作金融监管暨改革工作会议上,唐双宁副主席明确地指出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方向。省级联社应按照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的客观规律和要求去组织运作——会议还就规范省级联社履职提出了具体要求。理顺农村合作金融管理体制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目前,人们比较关心的是,成立后的省级联社“生存状态”如何?履职情况怎样?有哪些经验值得吸取,哪些偏颇之处和缺陷需要关注?我们选取了先期试点的江苏和第二批试点的云南,试图通过这两个省联社履职的个案报道,起到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内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的煤介作用。当然,窥“一斑”尚赡识“全豹”。省级联社究竟应该给自己确立怎样的角色定位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本期话题引起了农村合作金融从业者、监管者和关心农信社改革发展的专家学者的关注。沿着他们的视角我们可以对“省联社履职”产生一些纵深的思考。现实中,省级联社法人治理结构和机制怎样?省联社履职行为有哪些需要探讨的?省联社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等等,我们将在此后的专题报道中,对此予以进一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玉林市农村改革试验区,在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中,以创建农村合作基金会和试办行业性资金合作组织为重点。从1988年4月在成均镇试办第一个农村合作基金会取得成功经验后,于1992年6月在全市铺开,到目前全市已有3个金融社、1个城区城市信用社(以上由市人民银行管理),1个信托投资公司(由市财政局管理),26个农村合作基金会、2个行业性合作基金组织(由试验办管理)等四种类型的合作基金组织。92年10月建立市农村基金联社,几年来初步形成了以市联社为依托,与乡镇基金会和村级服务网点上下联网融通的内部融资体系。到97年4月全市26个…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丛正 《农业经济》2004,(5):35-36
纵观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一直到后来划归为农业银行一个部门.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形式,始终没有成为真正经济组织。到市场经济建设阶段,农村信用社实质上成为一种依附各级政府又联系现实农村的农民银行.但实际上农民在信用社的建设与管理上根本没有可能行使应有的权利。至2003年底,全国信用社法人机构34909个,其信用社32397个,县级联社2441个,市地联社65个,省级联社6个;各项存款余额2233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181亿元,分别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和贷款余额的11.5%和10.8%。虽然有如此多的机构,但农信社的发展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省级联社--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肩负多重职能的法人联合体。把握好省级联社管理行为,界定好其管理职责,是崭新命题,是空前挑战,更是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的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13.
来稿选粹     
河南省联社与周口市人民政府在周口市举行了金融合作协议签订仪式。金融合作协议的签订,正式启动了省联社和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农信社将通过与周口市政府的合作,大力支持周口县域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和经济结构调整,为周口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长期、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农金速览     
贵州省联社与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开展金融合作 近日,贵州省联社与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举行金融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本着“平等互利、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客户、产品、信息资源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以促进双方优势互补,共谋发展,携手推动贵外l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在《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根据农村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在农村信用联社的基础上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今年是农村信用社进入实质性的体改之年,如何把握机遇、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建设好县联社,有待我们加劲努力。这里摘登几篇全国联社建设座谈会的材料,但愿能给各地加强联社建设以借鉴与启思,同时欢迎广大读者就联社建设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6.
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座谈会在穗举行总行农金局在广东省南海市召开了由18个省市分行领导参加的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由农金局局长张华主持,史纪良副行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农村信用社脱钩以来,各地农金管理部门和各地县联社、信用社所做的工作,并就...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赣榆联社牢记为农服务宗旨,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全心全意服务“三农”。1996年以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39.27亿元,其中农业贷款累计发放33.17亿元,占累计投放的84.5%。至2000年底,农业贷款余额4.1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5.2%,占全县金融系统农业贷款总额的88%。共支持全县16万户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支持户数占全县总农户的66%,有力地支持了我县农村经济发展。1998年,联社被评为省级支农先进单位和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9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合作金融…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在农村信用社联社基础上逐步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面临这一重大改革,对于信用社,特别是具联社来说,其着跟点放在哪里?笔者认为,信用社向合作银行转换的主要问题不在于行社如何“脱钩”,而关键是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08年年末,浙江省两级法人体制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已全部改组成农村合作银行和县级统一法人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联社),共组建农村合作银行36家,县级统一法人联社45家。  相似文献   

20.
依据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农村信用社联社的基础上逐步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已势在必行。但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难。 一、农村合作银行是商业银行,还是商业、政策混合型银行? 1、到1993年末,全国5万多个独立核算的农村信用社组织的存款余额达4300多亿元,在金融系统中居第二位。各项贷款余额为3144亿元,在金融系统中也居第二位。遵化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3月末占全市金融系统的51.53%,农村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