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风靡一时的选秀节目不仅丰富了电视荧屏,也带来了广泛的经济效益,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超级女声》、《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代表了一种审美市场化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背后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选秀节目的经济效益和理论依据,对如何建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战略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谢培  李宝甜 《商周刊》2012,(17):88-90
在音乐类选秀节目儿乎走到绝境,《中国好声音》的突然爆红,算不算一个偶然?遥遥领先于其他"音乐选秀2.0版"节目,如果拂去表面的光华与纷争,便会发现它成功背后的道理,以及它的"生意经"。  相似文献   

3.
刘建辉  赵一 《经济》2007,(4):70-71
在"超级女声"之类电视选秀节目泛滥成灾的中国电视屏幕上,央视的<赢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另类的电视选秀节目,它让观众见识到,严肃的商业较量,其娱乐性与刺激程度比之纯粹的娱乐节目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能让人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2012年,在各种电视选秀节目让观众疲惫的情况下,一档音乐选秀节目突然杀岀来,让观众眼前亮,成为了今年电视节目中最大的“黑马”,说的就是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 实际上,类似的节目模式并非中国原创,而是从外国引进的舶来品.《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是由荷兰著名制片人原创, 《荷兰之声》在荷兰播出之时,便创下300万的收视奇迹, “盲选”的新颖选拔模式与导师的专业程度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相似文献   

5.
张立伟 《商周刊》2012,(15):8-8
在选秀节目过去十年已经做烂的中国,突然冒出一档《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征服了观众,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个引进《Thevoice》版权的节目在中国定位为“大型励志类专业音乐评论节目”,突出了“励志”和“专业”两个特征,第一季在浙江卫视公映后被认为传递了正能量。  相似文献   

6.
一个大刀阔斧、改版动真格儿的;一个亮剑出鞘,于人文精神中融入娱乐元素,出奇制胜.北京和陕西,两个古都卫视,纷纷踏上变革之旅 2007年,北京卫视开门红.红楼选秀如火如荼,参选人数位列各选秀节目之榜首,收视率更是创下北京台有史以来最高点.  相似文献   

7.
葛晓剑 《江南论坛》2008,(12):54-55
中国电视媒体有个通病——跟风,在“选秀类”、“谈话类”节目风潮过去之后,“服务类”节目大行其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节目也开始大浪淘沙,为什么同样是服务类节目,有的红火、深受老百姓的信任和喜爱,而有的则举步维艰呢?究其原因,主持人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安燃 《资本市场》2007,(8):92-93
<正>"真正的企业家,不是秀出来的!",GGV(Granire Global Ventures)管理合伙人符绩勋(Jixun Foo)直指时下如火如荼的创业选秀,他认为,"商业选秀节目的胜出者多了几分幸运,少了些许磨砺和苦难,是否会成为真正的企业家或商业领袖,并在未来大有作为,人们只能拭目以待。"GGV因投资马云的阿里巴巴并在套现后获得7倍收益而闻名,其后,GGV又成为百度的投资人之一,而促  相似文献   

9.
每15秒广告费50万元,收视率超过4%,选手出场费高达30万元……这些数据证明了“中国好声音”这个引进荷兰《The Voice》版权的歌唱类选秀节目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0.
每15秒广告费50万元,收视率超过4%,选手出场费高达30万元……这些数据证明了"中国好声音"这个引进荷兰《TheVoice》版权的歌唱类选秀节目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浙江卫视副总监兼节目中心主任杜昉表示:"2012年9月30日播出的12条15秒广告中,最高的一条卖到了116万元/15秒,虽然跟春晚这样的节目还没法比,但远远超过一般地方卫视的广告标准。"随着节目的走红,这个节目独特的商业模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在被众多媒体报道的"投资分成"的  相似文献   

11.
刘芳鸣 《经济师》2008,(5):60-61
随着我国各种选秀节目的盛行。“粉丝”应运而生。“粉丝”因和消费拉上关系,自然就出现了“粉丝经济”。“粉丝经济”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发展,甚至对拓展职业市场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能把“粉丝经济”的发展完全建立在利益诉求上。  相似文献   

12.
刘稚亚 《经济》2016,(4):88-91
自从2014年9月"双创"概念提出,全国人民对于创业的热情似乎回到了20年前的"92南巡"时期。对于70后,人生的第二春在向他们招手;80后则纷纷出现在各大路演讲台和选秀节目中,张口千万融资闭口BP、TS;90后开始躁动不安,愈发无法忍受教室里课桌椅的束缚。"倒爷一条街"的中关村摇身一变成为了"创业一条街";  相似文献   

13.
李光斗 《经济月刊》2011,(7):130-131
由奥普拉·温弗瑞主持的《奥普拉脱口秀》是美国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节目从1986年12月8日开播到2011年5月17日录完最后一期,该节目累计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平均每周吸引3300万名观众.并连续16年排在同类节目的首位,连总统奥巴马也为了当选该节目嘉宾而挤破头颅,成为了美国电视节目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4.
由奥普拉·温弗瑞主持的<奥普拉脱口秀>是美国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节目从1 986年1 2月8日开播到2011年5月1 7日录完最后一期,该节目累计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平均每周吸引3300万名观众,并连续1 6年排在同类节目的首位,连总统奥巴马也为了当选该节目嘉宾而挤破头颅,成为了美国电视节目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5.
刘平 《新经济》2007,(7):70-71
广州电视台的著名品牌节目"美在花城"广告新星大赛创立于1987年,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五届,有逾二十年的历史。二十年来,这个品牌不仅打造了无数的影视新星,更成为一项吸引视觉眼球的经济创收的工程。时下,社会上的选秀活动此起彼伏,有许多的赛事均是昙花一现,有的刚一冒头,就因各种原因而彻底停止举办了,但"美在花城"广告新星大赛却始终以  相似文献   

16.
《商周刊》2012,(3):9-9
近日,阿里巴巴CEO马云参加了美国知名主持人查理·罗斯的脱口秀节目。马云在此次节目上谈论了有关阿里巴巴及其企业哲学的三个方面,并将这些称作他的“信仰”。  相似文献   

17.
“人才”做为21世纪最宝贵的财富,正在逐渐的被人们所认知,中国也正逐步进入人力资源主导的时代。如今,各大媒体以及电视栏目中不断的出现职场选秀节目渐渐的被人们所喜爱,往往一个优秀的“人才”会成为现场备大知名企业家唇枪舌战竞相争抢的对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备大知名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与要求,对于他们来讲人力资源的作用和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他资源。中国加入WTO之后,对我国最大的冲击不是产品而是人力,而激活人力资源才是国有企业竞争胜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正确定位 众所周知,节目主持人这个电子时代的宠儿发源于美国。1952年随着美国“电视天才”唐?休伊特将“最后一棒”形象地引进电视传播领域,随着沃尔特?克朗凯特以资深记者的老到将“最后一棒”隆重推出与成功尝试,加上大众喜爱的传播媒介电视的发扬光大,节目主持人从此开始了在电子传媒上飞速地、超国界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一场电视选秀的风潮中,一个以"励志"为主题、以寻找成功创业者为目的的电视选秀活动<赢在中国>显得很另类.  相似文献   

20.
何山山  邹杨 《时代经贸》2007,(3Z):95-96
选秀在中国对于广大普通大众来说,还是个比较新鲜的话题,是一种崭新的电视节目,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它已经成为中国广播电视产业一个热点,更是一个亮点。它有着独特的社会和经济根源,但最终离不开利益的多赢性。本文主要从参与选秀的主体的角度探讨选秀如此受人欢迎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