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晗 《活力》2014,(2):114-114
关于报纸上刊发的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究竟作用如何?怎样在报纸上更好地运用新闻图片?时代不同认识和说法也不同。 在新中国的报业发展史上,有过“文图并茂”之说,有过“文图并重”之说,近些年又出现了“读图时代”之说。 报纸进入“读图时代”,是当今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基本含义就是--报纸应该增加新闻图片的比重,读图比读字更直接,更鲜明,更省时,更有美感。有专家说,“读图时代”到来的突出标志,就是图片报道需求量迅速增加。这种市场需求的巨大力量必然使采编格局向图片报道适度倾斜,让图片作为报纸的“卖点”来进一步吸引读者,从而吸引和抢占读者的眼球。近20余年来,许多晚报类报纸在大图片,整组图片,整版图片的使用中,进行了大胆尝试,着实使报纸面貌大为改观,不仅使报纸更加好看,吸引读者眼球,而且图片因为常常在报纸中起到主导作用,还大大增强了晚报类报纸卖点,使晚报类报纸发行量一路飙升,让正统的党报发行量处于很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包洪生 《活力》2011,(15):49-49
时下.报业竞争异常激烈,为了适应读者的阅读需要,许多晚报把大量社会新闻作为版面的重头戏,并以此来争取读者的眼球。因为。与党报相比,晚报的社会新闻能够从读者关心和感兴趣的角度切入.更加贴近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晚报的社会新闻呢?从自己多年的记者生涯中,笔者充分地认识到.晚报社会新闻应具备“四性”。即:煽情性、故事性、可读性和问题性。  相似文献   

3.
魏莹 《活力》2011,(12):270-270
曾经有人说.“报纸如果能被读者收藏,而不是看一眼就丢掉,便是一份成功的报纸。”细细分析一下,报纸之所以能被读者收藏.是因为报纸有用。报纸有用,是因为报纸所提供的信息有用,信息的有用性主要是通过报纸的服务功能体现出来的。报纸要赢得市场,首先必须赢得读者.让报纸成为读者生活、办事的指南。既满足读者的“知情欲”,同时还能激发...  相似文献   

4.
李红兵 《活力》2010,(18):91-91
激烈的市场竞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崇尚简单的生活,便宜而简单的阅读方式.尽可能快的汲取有用信息,是人们的一种读报选择。传媒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以新闻的“可读性”、“实用性”来吸引读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读者可以从电脑、电视、短信等多种信息来源轻松地获取信息,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情况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5.
孙英 《活力》2010,(11):58-58
一张报纸。受众是否爱读爱看,同它的信息含量密切相联。衡量一篇稿件质量高低,它的信息含量大小,也是一个标准。目前新闻界都把增大新闻作品的信息量作为新闻改革、吸引受众的重要一环。我们《伊春日报》也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报纸的可读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闫德强 《活力》2014,(6):122-122
近些年,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已经成为电视、报纸等媒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民生新闻关注民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广泛认同和空前欢迎。所谓民生新闻一般是指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社会新闻。本文认为,民生新闻要想立足,并在新闻市场中占据一定位置,就必须从价值观念、报道题材以及报道形式上不断更新,顺应民意,在新闻价值观上回归至“民生”和“百姓”,强调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贴近日常生活”,要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去选择和解读新闻事实,在为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郑宏炜 《活力》2011,(8):247-247
随着媒体传播形式的多样化,纸媒体竞争越发激烈,于是,各类报纸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专刊,把综合性的内容进行专门化,以更翔实更细致的内容,有的放矢地来满足各层面的读者需求。作为纸媒体的专刊主要分为时政新闻类和生活服务类。时政新闻类专刊主要是追求内容的时效性和深广性,在更广阔的视野和纵深的背景中,向读者提供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详细内容和背景信息。而生活服务类专刊主要是与读者生活相关的教育、健康、育儿、时尚、购物、理财、房地产、汽车等为内容,为提高读者的生活质量,指导读者的生活方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冯羽 《活力》2009,(5):47-47
在“读图时代”和数码图像时代的今天,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传媒中的“看”比起“读”来就要直观轻松得多了。文字记者把新闻稿件的“可读性”作为新闻写作的研究课题。那么,新闻摄影记者就要把新闻图片的“可视性”作为提高质量的切入口。报纸上的新闻照片有它自身的优势,它在传递新闻信息中,能够把许多重大而复杂的题材浓缩在一幅画面上,以真实,生动,直观的形象,吸引读者的眼球。但是,电视新闻的迅速发展,使报纸上的新闻照片面临着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9.
何兴丽 《活力》2014,(3):87-87
“主流媒体、平民视角、关注生活、关爱百姓”一直是生活报的办报理念,也是生活报长期发行充分体现的特点。生活报作为黑龙江省发行量最大、全省覆盖、省城哈尔滨市高密度发行、在省内读者群中享有很高声誉的日报,一直发挥着干预生活、服务百姓的作用。据中国新闻研究中心对中国内地的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城市的综合类(不包括党报)的大众报刊调查结果显示:生活报是哈尔滨市影响力最大的报刊。作为黑龙江全省发行的省级晚报,生活报已在黑龙江省牢固确定了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黑龙江第一报”形象,根源就在于全省每天阅读生活报的读者达450万人,新闻贴近平民,读者来自民间。  相似文献   

10.
魏莹 《活力》2011,(14):98-98
现代社会,无论是国外的新闻媒体,还是国内的新闻媒体.无论是党的机关报.或是都市生活类报纸,都十分重视报道服务新闻,很多晚报把服务新闻列入改版的重要内容,纷纷扩大版面,延伸服务内涵,在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服务类新闻让读者变得越来越亲近报纸.亲近新闻,使报纸赢得更多受众。如何使服务类新闻更好的体现思想性和指导性,使新闻媒体成...  相似文献   

11.
尚雪鸿 《活力》2012,(10):213-213
晚报中的时事版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一个新闻版面。作为一名时事版编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办出有水平、吸引读者的好版面来。要办好办活时事版,我认为应该做到三个创新一思路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时事编辑要具备敏锐的政治观察力,把好出报前报纸质量道关,使发表的新闻作品政治立场鲜明,舆论导向正确,内容精彩。在这个前提之下,要使时事版出“新”,使报纸时事新闻好看,就必须不断增强时事版编辑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孙振典 《活力》2011,(5):228-228
看一个人,先看他的眼睛:读一则新闻,先读它的标题。一个人的眼神能给对方留下精明干练或委顿消沉的印象.而一则新闻的标题则决定能否让读者拥有充足的阅读欲望,进一步关注新闻内容。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对报纸而言非常重要。新闻标题是读者了解新闻的窗口,它把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揭示给读者,影响着报纸的品牌形象,新闻标题的研究非常重要而且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焦红瑞 《活力》2012,(9):46-46
长期以来,民生新闻作为老百姓倾诉民生,发表民意。表达民心的沟通平台,一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凡从事新闻传播事业及其研究人员都知道,新闻是一个电视台的立台之本,是报社的立社之源,其重要性犹如我国执政党的地位。一个电视台的栏目收视高低,关键在于新闻发布的数量与质量能否使百姓及时地获得和了解更多有用的信息。在中国,新闻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政府机构与百姓之间加强沟通与监督的桥梁,所以,新闻被赋予了一种崇高而神圣的使命。尤其是民生新闻,最能够贴近百姓生活,反映民众疾苦,最能够解决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无论是在物质还是在其精神层面,使百姓的生活都能够拥有一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李勤  张宏岩 《活力》2012,(10):161-161
作为哈尔滨发行量最大的非时政类报纸,新晚报十分重视对人民政协参政议政、履行职能的各项宣传工作。多年来,新晚报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利用都市类报纸百姓喜闻乐见的优势,不断创新会议报道、专题报道、专栏报道的形式;发挥晚报特有优势,通过微博、博客、“全媒体”等新兴的传播方式来积极宣传政协建言献策、履职为民的成果。通过一篇篇贴近百姓生活的政协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5.
孔冠男  于海彦 《活力》2010,(8):315-315
有人说,这是个信息发布的时代.时效、线索、题材等要素的第一手获得成为各家媒体夺取受众目光的焦点,“快餐”式新闻的流行也成为必然.但是这种“快餐”也让记者队伍中普遍滋生出浮躁情绪,多年的从业疲劳,以及采访任务过大、追求高发稿量等因素,使一些新闻单位存在浮皮潦草抓新闻,到部门拿材料照葫芦画瓢写新闻,道听途说做新闻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新闻稿件思想浅了,深度没了,语言干巴了,百姓也不爱看了,所以说,到新闻现场去,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并不是老生常谈,而是目前一个急需大力提倡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施虹 《活力》2004,(8):125-125
对于一张把读者定位逐步转向高端人群的报纸来说,有深度的报道在某种程度决定着报纸的定位和层次,所谓“高度决定影响力”“打造核心竞争力”。这其中,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7.
一张纸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人在报纸上寻找就业信息,找到理想的工作:更有人在阅读新闻时,从字里行间“抠”出商机,成为商业成功人士。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山圣雅伦有限公司创始人梁伯强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瑜 《活力》2012,(6):188-188
报业进入市场。各级党委机关报面l临着各种挑战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读者口味需要更为多样化.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的激烈竞争更为白热化……此时,党报为迎接市场竞争而进行的自身内部改革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一张报纸要展开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单从片面来说,也有新闻版和专业版之分,新闻版中还有要闻版和次要闻版之分。这其中,一版要闻是整张报纸的“门面”,它往往成为各版改革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看一个人,先看他的眼睛;读一则新闻,先读它的标题.一个人的眼神能给对方留下精明干练或委顿消沉的印象,而一则新闻的标题则决定能否让读者拥有充足的阅读欲望,进一步关注新闻内容.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对报纸而言非常重要.新闻标题是读者了解新闻的窗口,它把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揭示给读者,影响着报纸的品牌形象,新闻标题的研究非常重要而且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何海波 《活力》2012,(10):158-158
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社会提供大量及时而有价值的信息。报纸会议新闻也不例外,一篇报道中包含的有关事物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越多,信息量越大,吸引人的因素也就越多。艾丰在他的《新闻采访方法论》中给新闻价值的定义是;新闻价值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社会属性,是指这个事实可能给社会人们带来的新的信息的分量。他确定新的事实、新的信息和普遍兴趣是构成新闻价值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而新的信息则是这三要素中最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