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取向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度低,劳动力素质低,资本、资源与能源使用效率低.因而浙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取向,就是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要素积累型增长为主转向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进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应当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推动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提高与土地等自然资源能源使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机理分析刘登 1.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及分类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采用什么途径和方法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经济增长方式可按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分类:(1)按经济增长依赖于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来划分,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经济增长,以资本...  相似文献   

3.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及特点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目前实现这一转变,既有可能又十分必要。为了把这种必要性变为现实,首先需要弄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及特点,以在认识上取得共识。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外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涉及到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还涉及到与之关联的经济体制等,有着丰富的内涵及外延首先,从经济增长方式上看。“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内容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分为粗放型(外延型)与集约型(内涵型)两种。粗放型增长方式注重增加投入,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集约型…  相似文献   

4.
李鲁云 《广东经济》2007,(11):26-3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和选择。国际上通常将由要素投入增加主导经济增长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由要素生产率提高主导经济增长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自党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广东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务实探索,经过多年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进行了成功的实践,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利用索洛模型法估算出我国1978-201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并依据估算结果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动因作简要分析,以考察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效率。分析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卓有成效,技术进步效率为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其在总产出中的贡献率为32。96%,仅次于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劳动投入贡献率高。另外,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适中,这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较为适应,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性规律。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是一个动态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经济结构的优化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宏观内涵,其实质是各产业的集约化成长与发展;而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人力资本、促进技术进步则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内涵,其实质是由多要素投入的增长向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转变。一、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制度保障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考核指标体系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  相似文献   

7.
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并找到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依据,从中发现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资本投资面临的约束条件和全要素生产率对增长的贡献不高使得中国今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放在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性战略地位。如何保证在未来15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靠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求得经济增长,转向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求得经济增长;二是从以增加新项目、铺新摊子的高投入、高消耗为主实现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向已有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显然,无论是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还是以企业技术进步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都是只有通过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史的内涵和意义(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这一转变,根源于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因为经济增长是以资源要素的投入为前提的。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单纯的资源投入量的扩张为特征的利用方式。可称之为资源的粗放式利用,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为粗放型经济增长。在这种增长方式中,资源投入后,其利用效率是否提高并不重要,而重要的在于如何能通过高积累或其他手段,把资源更多地投入生产过程,尽可能地扩大生产的外延,即依靠高投入实现扩规模、高产出;二是…  相似文献   

10.
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详细测算了福建省历年资本存量,同时在传统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可变弹生产函数模型对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进行动态估计,并运用“索洛余值法”对福建1978-2013年期间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79-2013年期间福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约33.5%,但整体看,是偏低的.特别是2008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出现下滑,近6年平均仅约22.5%.未来要极大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上来,走内涵式增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民族钢铁工业发展●孔小燕刘怀珠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民财富的扩大。经济增长是产出的扩大,而产出扩大的手段有两种:一是投入的增加,一是投入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一般意义上,把依靠增加投入实现的产出量扩大称为“粗放增长”,将依...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科技活动包括科技的研究与开发、科技教育与培训以及科技服务。要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就要推动科技进步及科技在生产上的应用。一、要加强科技的研究与开发根据经济的均衡增长的“大道定理”(这是筑井甚吉等人在多夫曼、萨梁尔森和索洛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要加快经济均衡增长的速度,就要提高科技和技术矩阵(它以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中间投入系数总合的形式表现出来)水平。要提高生产力诸要素的生产率,就要提高生产力诸要素的科技水…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是通过各种要素(人力要素、物质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消耗实现产出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在这种方式下,要素的利用效率较低,因而只有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要素充裕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经济的长期增长。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发展机制,将是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动力,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成为管理创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背景下,文章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结构化,实证研究了微观要素结构、中观产业结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产业生产率的提高,要素结构效应作用不明显,产业结构阻碍了经济增长。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要稳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着重强调要素结构效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通过要素的有效配置和结构的调整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经济有效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刘忠立吴艳平目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存在着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以外延增长为主向以内涵的增长为主的转变;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是以偏重数量扩张的速度型向速...  相似文献   

16.
陈琳 《经济经纬》2008,(3):24-27
笔者运用标准的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特征事实,测算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贡献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要素投入和包括人力资本、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等全要素生产率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做出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贡献.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完全是投入驱动型的,而是真实可靠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厘清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培育和壮大发展新动能,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基于行业视角的增长核算框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分析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8.99%,三次产业的增长贡献占比分别为4.63%、46.32%和49.05%,其中又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从要素贡献视角看,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贡献占比分别为60.52%、15.17%和24.31%,资本(尤其是传统资本)驱动型增长模式面临资本投入和资本贡献双重下降的挑战,劳动投入质量提升有望提高劳动要素的增长贡献。伴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和数字化转型的快速推进,资本要素中新型资本规模不断扩大,数字经济与新经济相关行业产出快速增长但TFP增长相对有限。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应进一步挖掘资本与劳动要素的增长潜力,大力提升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巩固深化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持续壮大新经济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与资本投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索罗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通过实证检验1978年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动,定量分析改革开放进程中资本、劳动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笔者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仍属于要素投入型增长模式,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近年还呈现下降趋势。今后,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效率型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基于“索洛余值法”测算湖北TFP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市场体制下,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逐渐由资本、劳动等物质要素转向以技术为代表的综合要素生产率(TFP)因素,资本与劳动之外的综合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成为判定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指标之一,特别是中国已经迎来刘易斯拐点(Lewis Turning-Point)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综合要素生产率取代投入成为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湖北省近年来相关经济数据,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计算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终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湖北省的综合要素生产率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开发是影响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建立经济模型对物质资本、劳动力和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发现,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不明显。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就业观念,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