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问题(一)支农再贷款所规定的贷款期限不够合理。在《支农再贷款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支农再贷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而农业生产周期性长,见效慢,特别是有些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周期都在1~3年甚至5年左右,贷款期限不匹配问题,不同程度制约了支农再贷款效应的发挥。(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发放支农再贷款的利率上浮过高。农村信用社将支农再贷款向农户发放时,执行与自筹资金一样的浮动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点上浮50%~100%,农村信用社有6.5%的利差,使得贷款农户的利  相似文献   

2.
支农再贷款运行中存在着缺陷,主要是: 1.支农再贷款的利率偏高.目前支农再贷款六个月和一年期利率分别为2.7%、2.79%,若对农户贷款利率不上浮,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利差只有2.88%和3.06%.  相似文献   

3.
支农再贷款运作中的矛盾与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矛盾一:农村信用社收益与农民利息负担之间的矛盾。目前,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同期限档次的支农再贷款利率要比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低,但在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的要求中,只是要求不浮动或少浮动,并没有明确规定农户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和范围。作为农村信用社,如果不上浮或少上浮,考虑到贷款沉淀因素,盈利空间非常小,  相似文献   

4.
当前,有有些地方的农信社在利用低利率的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支农贷款时,将利率“一浮到顶”,即上浮100%以扩大利差收入。这种做法,尽管不违反现行利率管理规定,也能给农信社带来部分盈利,但与央行支农再贷款发放初衷相矛盾,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5.
现实矛盾:制度性缺陷的直接体现 支农再贷款的利率政策与农村信用社收益、农民利息负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支农再贷款利率偏高和使用支农再贷款发放农户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居高不下,农村信用社的盈利空间较小,难以给农民利率优惠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董亮 《山西金融》2003,(2):22-24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通过为农村信用社提供的专项信贷资金,促进农村信用社增加对农户贷款,从而支持农业生产、刺激农民消费、提高信用社经济效益的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业务。支农再贷款以低于其他再贷款利率的方式,重点支持农村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本就大同市支农再贷款使用和管理方面从现状、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等方面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时执行利率过高。按照政策规定,用支农再贷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应实行优惠利率,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农村信  相似文献   

8.
《青海金融》2006,(10):44-44
一是支农再贷款利率逐年上调,抑制了农村信用社的积极性。从2005年1月1日起,人民银行取消了支农再贷款的利率下浮政策,调整为执行人民银行再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支农再贷款利率由2.25%提高到3.24%。从2006年1月1日起,一年期支农再贷款利率又提高到了3.555%,与2004年相比提高了1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县域的逐步撤离,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成不断弱化之势.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普遍存在着"惜货"现象,特别是支农再贷款限额偏低,支持和引导力度不够.使用支农再贷款的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的利率普遍上浮,且浮动幅度大多为上限值,农民利息负担较重.因此,要真正加大农业发展速度,当务之急是扩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力度,改革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支农再贷款为农村信用社增效和广大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受到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民的欢迎,但在实际工作中,支农再贷款在管理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支农再贷款作为中央银行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的专项资金,以其灵活性、利率低、成本低等特点,深受地方政府、农村信用社以及厂大农牧民的欢迎。支农再贷款为农民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有效缓解了农村资金供求紧张的矛盾,促进了农村产业化调整,对农村金触秩序起到了稳定和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新华 《新疆金融》2005,(12):67-69
支农再贷款做为央行的一项贷币政策工具,对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环境,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的资金实力,以及在增强农村信用社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和稳定金融体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但由于与支农再贷款相匹配的措施滞后,各种制约机制尚不健全,使支农再贷款在服务“三农”的同时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支农再贷款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在管理和使用支农再贷款手续繁多.每年年初,人民银行县区支行都要对当年的支农再贷款需求情况进行摸底.  相似文献   

14.
一、管理、使用支农再贷款,要注重发挥贯彻国家货币政策,体现国家重视“三农”的作用。县级人民银行在对支农再贷款的管理和使用上,要经常向农村信用社,并通过农村信用社向农民宣传支农再贷款的实施是人民银行为支持农村信用社改进支农信贷服务而专门下达的再贷款,是人民银行贯  相似文献   

15.
如何净化社会信用环境,灵活使用支农再贷款,优化再贷款运作,使支农再贷款取得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村信用社扭亏增盈的双重效益,是各级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大任务.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边缘斜坡地带,全州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151个,涉及支农再贷款业务的共9个市县、119个农村信用社。2000年,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35470万元,累计收回31410万元,余额9060万元,比1998年末的金额增加7110万元。近年来,我们在人行成都分行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政策导向作用,把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增产增收作为搞好支农金融服务的重中之重,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黔南州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社员群众的高度赞扬。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民银行为支持农村信用社改进支农服务,下拨了350亿元再贷款,用于解决农村信用社在经营中因资金不足导致支农不力的问题,并明确了再贷款"小额、信用、支农"的运作机制.但从各地特别是基层的实际情况看,因受贷款资金限额小、使用期限短等因素的制约,效果不是很明显.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切实了解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效果,人行内江市中心支行对内江市三县两区5个农村信用联社所辖的基层社,按当地经济发展好、中、差的不同情况,选择了15家农村信用社和15家农村信用社所在地共计500户农户发放和使用支农再贷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支农再贷款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农户生产结构的调整和收入的增加,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农业总量投入不足、农业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央行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出台,改善了资金供求状况,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农村资金需求大,支农再贷款和农村信用社自有资金仍相对偏少,支农信贷资金仍然短缺。如何进一步加大农村信用社对农业的支持,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关系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宋坤 《金融纵横》2002,(1):47-48
一、影响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是政策因素影响。在利率政策上,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60%,按此上限上浮,一年期贷款利率年息达到9.36%,加上其他借贷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