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吴平浩 《魅力中国》2009,(22):254-254
话语权是传播学上的概念,话语权力在信息社会的作用非常巨大。话语权不仅体现为说话的权利(RIGHT)同时应当保证拥有一种说话有效(POWER)的社会环境和机制。教学中,话语权的拥有与否直接关系到师生双方在教学中所处位置的高低。教育传播中的课堂传播中的"沉默的螺旋"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新型课堂学习环境下学生和教师应该交替拥有话语权,也可以说是共享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金铭 《新西部(上)》2010,(2):146-146,149
本文通过探讨教师话语权利,提出通过教师的自我意识觉醒、自我专业发展更新、不断地自我反思等来强化教师的话语意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找回”与重构教师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周芳元 《中国西部》2014,(20):14-14
<正>目前形势是既得利益集团不想改革,广大一线教师们想改改不了,以致改革举步维艰。让"卑微"的一线教师抬起头,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改革才会赋予发展以强大的生命力。著名学者朱永新说:"任何改革如果没有自下而上生长的力量,它就缺乏真正的内在动力"。一句"自下而上"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困惑和出路。全心全力在教书育人一线的教师没有话语权,而远离教育教学一线的"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却霸占了话语权,能有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以口头的形式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这一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激励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评价的几个问题,提出总结了几个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话语分析方法,以大学英语学为案例,探讨话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通过教学实践,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话语重构英语教学过程,释放教师话语权的同时,可以重构学生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作为样本统计源,对时限为2000-2013年的有关教学话语权的文献进行检索,从文献总量、高频被引论文、基金资助和关键词四个维度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之后发现,国内有关教学话语权的研究已初具规模,学界对课堂教学话语权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今后还需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加大对该领域高层次资助基金的支持力度,加强实证调研。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院校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在学生听课还是教师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管理的对策:一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二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三是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刘何  张雪敏 《新西部(上)》2013,(10):161-161,157
高职高专院校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在学生听课还是教师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管理的对策:一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二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三是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智 《魅力中国》2013,(5):139-139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共同完成的一部交响乐,如果说教师是乐队的指挥,学生是队员,点拨就是教师手中的指挥棒,那么点拨方法的实施就是教师对指挥棒的艺术运用。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依情因时创造性地采用灵活多变的点拨方法,必能使课堂奏出张弛有序、动静结合、抑扬顿挫的优美旋律。笔者就生物课堂教学中点拨的方法和原则谈谈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人们更关注有效课堂教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将成为教师们永恒的工作追求。怎样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呢?本文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等方面探讨了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课前精心预设、以达到课堂的精彩生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评价理论在语篇分析中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可辅助读者深度挖掘作者观点、态度和立场.《查理·卓别林》一文的教学实践尝试证明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以评价理论为指导,对于提高学生语篇鉴赏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转换阅读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对语篇深度理解能力的训练;要将评价性阅读模式与图式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12.
语篇分析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语篇分析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使语言教学从句子层面上升到了语篇层面。语篇分析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效途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多模态理论为基础,依托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双方面的多模态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多种模态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和写作输出能力。  相似文献   

14.
Discourse teaching is the key point and goal in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vocabulary is the critical element that affects readers' speed and their comprehension of the reading material. Therefore,less time should be spent in vocabulary teaching,the best learning skills should be employed to achieve better learning effects. So,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 in English teaching is to foster students' guess ability of English words. This thesis is aiming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find clues in English read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of the contextual clues in discourse understanding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相似文献   

15.
在对广东地区独立学院315名在职教师及65名教学主管的配对调查基础上,验证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预期对其教学配置量、教学内在动机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调节效应。经过统计分析得出:教师的教学预期能够调节教师教学配置量与教学内在动机之间的关系—教学预期越高,教学配置量越会强化教师教学内在动机;教学预期也能够调节教学配置量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教学预期越高,教师越容易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同时,部分验证了教学预期在教学配置量、教学内在动机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6.
对于首都北京而言,传媒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其话语权的重要体现,也是其实现世界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载体。北京CBD中央商务区作为北京市重点建设的传媒产业聚集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业定位不明确、产业内部资源缺乏有效共享、国际传媒企业有效产出不足等诸多问题。针对现实问题,提出了明晰产业定位、完善传媒产业链、发挥核心企业引领作用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璐 《魅力中国》2014,(17):202-202
摘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多个领域加强了交流和竞争。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手段。发展英语语言教学显得尤为紧要。本文探讨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育政策,文化平衡,教学双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更好地培养大量高素质外语人才。提升文化软实力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8.
张春玲 《改革与战略》2014,(6):19-22,114
文章通过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对生态经济人加以构建和论述,生态经济人必须具有整体性的思维观、"绿色化"的行为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从单纯的动物与自然的物质生存利益关系中进行升华和提炼,使之进入到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相互融合的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时代的组织话语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迅速传播,是创业型企业在资源局限、时间紧迫情况下实现合法化的重要工具。本研究以创业期的淘宝网(2003-2014年)为研究对象,基于其代表性广告话语,尝试刻画、剖析组织合法性的话语构建过程。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与系统图像语法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显示,创业型企业在初创期主要运用发挥话语框架策略构建基本的实用合法性与道德合法性,在快速扩张阶段同时运用发挥与延伸策略进一步维护、增强这两种合法性,在稳定成长期则综合运用延伸、桥接与转变策略重点构建道德合法性与认知合法性。从企业成长阶段来看,话语框架策略与组织合法性之间呈现出协同演进关系。本研究通过跨学科理论与方法丰富了关于话语与组织合法性动态关系的研究,同时为创业型企业的合法性构建带来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世界政治中的感召力及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政治事务中,因感召力而引起的重要政治事件屡见不鲜。作为软权力的一个要素,感召力是指一国(人)因自身的行为和话语而使他国(人)出于崇拜、信仰或信念而在思想和行动上追随该国(人)。根据对国家(人)的影响程度,感召力由三个递进的要素构成,从低到高分别为:诚信原则、道德实践和权威话语。坚持诚信原则有助于树立自己可资信赖的形象,有利于维持旧盟友、发展新盟友;道德实践有助于一国(人)形成一种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别国(人)追随自己;权威话语有助于别国(人)自觉地学习、模仿和接受一国(人)的权威理论或思想。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感召力经历了一个从波峰到波谷的变化过程。中国的经济能力与感召力呈反向发展趋势,这是中国执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政策的代价。今后,中国应当从加大有所作为力度、重新考虑不结盟政策和积极贡献权威话语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在未来15年,中美两国道德实践方面相差不远,但美国在战略诚信和权威话语方面仍将占据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