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金融风险隐患逐渐积累,因此,加强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对于防范与化解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及经济转型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梳理危机后国际金融组织监管体制变革,总结危机后在监管协调、监管政策与措施上的国际经验,并从监管资源、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等方面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金融》2011,(8):78-85
<正>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的"大而不能倒"问题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降低SIFI风险对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具有关键影响。研究SIFI国际监管改革新的进展,把握国际监管改革趋势,借鉴国际改革经验,对于识别和防范我国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完善相应监管制度和规则,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改革,是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防控全球范围内的系统性风险,避免"大而不能倒"问题的再次发生。当前,系统重要性银行(SIBs)的安全与稳健运营已经成为一国有效金融监管的核心与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国际及主要国家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和其本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的监管要求与实践,提出对SIBs的监管,应执行国际统一规则,并在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重点、监管工具、监管资源等方面与中小银行有所区别。本文还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以"银行练好内功、监管内外兼修、市场加快改革"为基本思路,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以期推动银行、监管、市场三方协同推进下一阶段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改革。  相似文献   

4.
宋丽 《海南金融》2016,(2):19-22
本轮金融次贷危机过后,世界各国对具有“过大而不倒”特性的金融机构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由此产生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概念。近几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在相关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对我国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分别从评估和监管两方面进行梳理,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将来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更好地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轮金融次贷危机过后,世界各国对具有“过大而不倒”特性的金融机构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由此产生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概念.近几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在相关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对我国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分别从评估和监管两方面进行梳理,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将来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更好地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宋莹  宋晶 《金融纵横》2014,(5):40-44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上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国际监管组织在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和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G—SIIs)制定评估方法和特别监管措施的基础上,拟定针对非银行非保险机构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NBNIG—SIFIs)的评估框架,从而使得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更加完整。相对而言,我国对于非银行非保险(NBNI)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借鉴国际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和经验,对于完善我国NBNI监管框架、提高监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期的监管多集中于微观视角,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和风险防范,危机中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倒闭引发监管部门对规模较大、跨区域经营、关联度较高的金融机构的关注。随着金融自由化加深和金融创新推进,为更好地应对潜在金融风险,亟需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特别是逐步搭建系统重要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文章分析和评估了美国和欧盟系统重要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框架,并结合中国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沿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彭锋 《中国金融》2012,(3):28-30
2011年11月4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名单,共有29家金融机构榜上有名。进入名单的银行必须在2012年年底前提交详细计划,订立"遗嘱"并在2019年前达到不同的附加资本要求,最高标准为高于一般金融机构3.5个百分点的核心一级资本。  相似文献   

9.
10.
系统重要性银行监测是实现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强度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目前各经济体已逐渐建立起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和监测框架,欧盟系统重要性银行监测体系较为成熟,不同类型的机构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监测进行了探索。本文介绍了欧盟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概况,梳理了欧盟监测系统重要性机构的主要做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市场的逐步开放,大型商业银行持续开展综合经营业务,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系统重要性不断增强.银行集团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银行机构与其他类型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间的组织融合和业务交叉,同时也对集团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制度带来较大冲击.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和额外资本要求,以及美国、英国、欧盟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改革经验做法,对完善我国银行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融稳定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综合性的概念。维护金融稳定,需要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因此金融稳定需要政府、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中央银行、财政部门及各金融监管部门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来影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才能实现。所以,虽然《人民银行法》将金融稳定的职责赋予人民银行,但是人民银行的法定职权并不足以使其承担起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机构的组织规模、空间分布与效率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月晓  申红 《金融论坛》2004,9(1):25-30
金融机构的组织规模和网点分布密切相关,规模扩张通常意味着分支机构网点的空间扩张.金融业是关系密集型行业,关系在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中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其经营的经济规模也是不一样的.个人保险类金融产品关系性最低,其经营也最接近普通消费品的营销原则;公司类产品最具有关系性,其经营最依赖于银企双方的关系.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关系型的经济规模较小,非关系型的经济规模较大.金融机构经营领域是不同关系类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业务集合,这很容易使金融机构过度膨胀.通过机构专业化、组织集团化和配送一体化可以改变这一特征并提高金融机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5.
Using a large sample of Japanese firms, we examine informational effects of the joint ownership of debt and equity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particular, we argue that shareholdings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nitoring and reduced information asymmetry.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stock prices incorporate information about future earnings earlier for firms with higher equity ownership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a nutshell, shareholdings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ppear to be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factor in Japan to alleviate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reby serving as a substitute for the market-based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stimates a two‐country model with a global bank, using U.S. and euro area (EA) data. Empirically, a model version with a bank capital requirement outperforms a structure without such a constraint. A loan loss originating in one country triggers a global output reduction. Banking shocks matter more for EA macro variables than for U.S. real activity. Banking shocks account for about 2–5% of the unconditional variance of U.S. GDP and for 3–14% of the variance of EA GDP. During the 2007–09 recession, banking shocks accounted for about 15% of the fall in U.S. and EA GDP, and for more than a third of the fall in EA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金融业务外包的现状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出于战略规划、成本控制、增强核心竞争力等多种原因,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业务外包的范围和规模有了空前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业务外包尚处于萌芽阶段。本文在对金融业业务外包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发展进行适当的了解之后,对我国目前金融业的外包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政府对问题金融机构注资制度的演变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美国对问题银行注资救助制度的演变及不断完善过程,并对制度内涵及机理进行了研究.政府对濒临倒闭问题金融机构注资救助就是政府干预、防止金融风险扩散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也很容易被滥用.滥用会导致个别金融机构将风险向政府转嫁、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同时对市场机制具有很大破坏作用.美国在防止政府干预滥用的制度建设上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目前正在启动的政府对证券公司的注资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与弊端暴露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凸显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问题上,各经济体分歧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体系之中的地位问题。充分认识国际金融体系的现状、特点与缺陷,深入剖析主要经济体关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分歧,有利于准确把握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体系变化的总体趋势、推进这一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财务报表作为公司对外财务报告的核心载体,其结构、内容及繁简在国际上充满争议。如何使财务报表最为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公司财务信息给使用者,是理论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方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联合发布的《财务报表列报初步意见》讨论稿提出了颠覆性的方案。针对讨论稿中提出的变革方案,我们需要从强化资产负债观、逐步引入综合收益表、加强对新报表分类模式理论研究三个方面努力,以改进我国财务报告,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和动态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