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场协议"后的美元/日元汇率与美日双边贸易失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85年"广场协议"的最主要目标是通过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特别是对日元的贬值来缩减美国的贸易逆差。然而,对1985-2006年美元/日元汇率、美日双边贸易差额等数据进行的分析说明,美元/日元汇率变动对美日双边贸易收支变动没有解释能力,美元对日元的贬值没有解决美日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也同样不能解决当代美中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去年5月七国首脑东京会议以来,国际货币市场一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到去年冬间,日元汇价又见上升,但波动幅度不大。从去年年初日元大幅度升值后,日本对外贸易,特别是对美贸易仍有创记录的巨额盈余。这说明,美国企图通过日元升值、美元贬值以改善其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战略目的没有达到。因此,人们正在担心,日元与美元的汇率斗争和日美贸易斗争终将重新剧烈展开。美、日两国是当代头号和二号经济大国,日元与美元汇率是维系日美贸易和国际价格体系的主要经济纽带,如能协调运营,有利于国际贸易正常发展;否则,不仅将加剧日美贸易和货币金融关系的摩擦,而且将严重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经济摩擦问题,日美双方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商品的进出口上,美国压日本开放市场,限制出口,日本则顽强抵抗。自1983年年底以来,双方的争执逐渐集中到日元对美元汇率以及金融资本市场上来。《日本经济新闻》为此发表社论指出;日本与美国的经济摩擦发生了“质变”,已由贸易领域发展到了货币金融领域,1984年春有可能成为日美“金融战”的起点。近两年来,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步步坚挺,而一度被人称为“硬货币”的日元却疲软不振。日元同美元的汇率从1982年年初的1美元兑219日元下降到1983年10月末的1美元兑232日元。美元的坚挺对美国国内经济回升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使它在外贸上吃亏不少。美元对日元汇率的上升,使美国  相似文献   

4.
一、亚太经济发生格局新变化 进入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美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亚太经济中出现两大趋势:一是美国贸易逆差严重,贸易保护主义加强;二是日元升值后,日本内需渐趋扩大。美日是亚太经济枢纽,其经贸政策的调整,引起了连锁反应。 (一) 贸易结构的调整:“四小龙”降低对美市场依赖,转向渐趋开放的日本市场,亚太国家“对美出超、对日赤字”的贸易结构将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日美贸易摩擦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美贸易摩擦的过程与背景,集中讨论了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与日关贸易收支间的关系;在日美贸易摩擦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我国经贸现状具有现实意义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2009年7月,中国推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但当前,中国很难马上推进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在此约束下,为了缓解对美元的过度依赖,退而求其次的政策就是结算货币的多元化。为此,日中金融合作协议决定,双方将大力推动日元、人民币的跨境交易,并且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市场。这种摆脱对美元过度依赖、推动结算货币多元化的趋势,广泛存在于亚洲各国。2013年5月3日,日本与东盟5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就推进金融合作问题达成一致。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实现结算货币多元化的同时,日元的国际使用也可能增加,有关机构的进一步的措施令人期待。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正当多哈贸易谈判受阻之际,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美欧自贸区谈判(也被称为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谈判)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贸易与投资伙伴谈判却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美国正试图建立一个新的连接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全球经济贸易框架,美欧、美日、欧日发达国家"强强联  相似文献   

8.
“日元国际化”的困境及其战略调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之后,“日元国际化”问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但迄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为止,“日元国际化”始终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在美国掌握着“金融霸权”的情况下,日本作为一个典型的“贸易国家”,企图通过直接的货币国际化挑战美元霸权的结果是悲剧性的,“日元国际化”进程自然陷入了困境。1997年之后,日本开始调整其以往的“日元国际化”战略,积极谋求提升日元在亚洲地区国际货币的地位,试图通过“日元亚洲化”来实现“日元国际化”的战略目标。这对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货币合作的开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何加强日元与人民币的协调与合作,将成为东亚地区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较快调整。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左右的停滞,日元升...  相似文献   

10.
1990年7月发表的日美结构问题调整协议(日美协议)最终报告,标志着日美经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日美经济摩擦日益向纵深发展,已触及两国经济结构的深层问题。而美国正是想通过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来扭转自己在贸易、投资方面的不利地们,以缓解国内经济矛盾。  相似文献   

11.
王冠楠  项卫星 《亚太经济》2015,(收录汇总):22-31
日美贸易冲突是导致《广场协议》签订的最直接原因,但这一冲突不是单纯的贸易问题,而是“经济主导型”竞争的结果。其根源在于日本对美国市场的“脆弱性依赖”和受“日美同盟”这一结构性权力的约束。《广场协议》的签订并没有缓解两国之间的“经济主导型”竞争,此后美国运用技术民族主义对日本半导体产业进行遏制,阻止了日本企业在半导体产业对美国的高技术超越。这一竞争在20世纪90年代末趋于缓解,主要是因为冷战的终结和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美国不再将其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和打压对象。“敲打中国”由此开始取代“敲打日本”,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崛起和由此导致的“综合性”竞争。  相似文献   

12.
日本现在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和最大的债权国。日本的外汇储备占世界第一位,日元已成为世界最坚挺的货币之一。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人均产值已超过美国。但是,近年来日本与美欧的贸易摩擦加剧,美欧对日本出口商品的贸易保护主义限制越来越多。日元自1985年9月以来大幅度升值,至1987年12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1986年贸易收支顺差达到961.5亿美元,其中对美国贸易顺差为520亿美元。在国际支付中对曰元的需求越来越大,有形成美元、德国马克和日元三足鼎立之势。在这一形势下,其它国家希望兑换这三国的货币,而这三种主要货币将会互相制约。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将潜在地改变国际货币体系。有关人士认为,随着日元在亚洲地区贸易和金融活动中使用的增加,一个日元区正在东南亚出现。据日本通产省公布的数字,在1987年时,日本与亚洲地区的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14.
王冠楠  项卫星 《亚太经济》2023,(收录汇总):22-31
日美贸易冲突是导致《广场协议》签订的最直接原因,但这一冲突不是单纯的贸易问题,而是“经济主导型”竞争的结果。其根源在于日本对美国市场的“脆弱性依赖”和受“日美同盟”这一结构性权力的约束。《广场协议》的签订并没有缓解两国之间的“经济主导型”竞争,此后美国运用技术民族主义对日本半导体产业进行遏制,阻止了日本企业在半导体产业对美国的高技术超越。这一竞争在20世纪90年代末趋于缓解,主要是因为冷战的终结和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美国不再将其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和打压对象。“敲打中国”由此开始取代“敲打日本”,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崛起和由此导致的“综合性”竞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全面回顾跨境贸易计价货币选择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贸易国利差变量拓展了Goldberg和Tille(2005)模型,并实证分析了1984~2009年日元计价货币选择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发现,出口商倾向于选择利率高、预期将升值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日元持续升值、日本出口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日元计价货币的选择,日美利差的扩大不利于日元计价货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日元国际地位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便开始了其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但是经过30多年的努力,日元却旱早地退出了国际货币的第一阵容.实证结果表明,在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中,日元国际地位的变化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日本的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结构、日元的稳定性、美元的粘滞作用以及日本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等,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日本本国国内的经济和金融基础.在当今美元霸权主导的国际货币格局下,日本在其国内经济和金融基础尚不够坚实的条件下,企图依靠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来直接实现日元国际化的下场注定是可悲的.分析日元国际地位的影响因素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上海经济》2007,(2):30-30
1985年9月,在美国的策划下,美、日、英、法、西德等5个发达工业国家的财政部长及五国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的协议,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从此,日圆开始的剧烈升值。在1985年到1989年期间,随着日元持续大幅度升值,日本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也是持续大幅度地上涨,出现严重的泡沫。  相似文献   

18.
随着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有增无减,双边贸易摩擦和争吵日趋激烈。在很长时期内,日本在美国加大压力时往往是采取妥协态度,但很少采取具体行动,引起美国的不满。近几年来,美国迫使日本采取实际措施,而日本也趋于强硬,从说"不"到对簿公堂。非一日之寒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六十年代中期,日本对美国的贸易一直存在逆差,对美贸易逆差占日本外贸逆差的50%以上。自1965年起,日本对美贸易出现顺差,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对日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对日贸易逆差,1980年为104亿美元,1985年达到461亿美元,1987年达到570亿美元,美国对日贸易逆差在美国外贸逆差总额中所占比重,1980年为40.9%,1981年为56.5%,1987年为35.7%。美日贸易争端从纺织、钢铁、汽车、半导体及电子产品、木材、玻璃扩大到农副产品等各个领域。美国指责日本大量向美国出口商品的过程中,却封闭本国市场,造成双边贸易严重失衡,并要求日本开放市场。  相似文献   

19.
二战以后,日本金融素以较为严厉的管制型体制为世人所瞩目,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日本经济走向国际化,日本传统的金融制度已开始从管制型向开放型转变。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日元不断升值,使日本金融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张,从而也加快了金融国际化的步伐,并直接影响着日本与其它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一、迅速膨胀的日本金融实力70年代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曾使国际金融市场陷入了混乱状态。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和美元的逐渐贬值,日元和马克(原西德)成了国际金融市场中的硬货币。尤其是始于80年代中期的日元汇  相似文献   

20.
日美经济关系的失衡及其教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美两国之间出现严重的经济摩擦。日美经济关系从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转为金融领域的摩擦,日本被动地调整汇率和货币金融政策,并引发国内经济萧条。日美经济关系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与日美国内金融领域的深刻变化。为此,中国应汲取日本的历史教训,及时调整经济、金融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