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大直径顶管上跨施工对地铁运营隧道的影响预测问题,以深圳地区1.8m大直径顶管上跨地铁1号线某区间隧道施工为例,采用MIDAS/GTS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隆沉、地铁隧道竖向位移和横向收敛变形、顶管隧道本身竖向位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顶管施工过程中,由于土体开挖卸载引起下部土体向上回弹,导致地面会发生一定的隆起,最大隆起发生在顶管隧道两端,中部隆起位移较小;地铁隧道水平位移很小,竖向发生向上位移,并伴随横向收敛变形,导致地铁隧道发生竖椭圆变形,但其位移均在地铁保护的允许范围内;顶管隧道本身会发生竖向向上位移,易导致顶管隧道前端产生偏移。该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施工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ABAQUS软件对京石客专声屏障桩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进行三维模拟,分析采用不同的桩长、桩径、桩身混凝土情况下,重点分析桩顶的位移和桩身内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桩基础的竖向承载力很大,桩径的大小对桩的沉顶沉降影响比较大,桩长的大小对桩的沉降有一定的影响,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对桩顶沉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隧道工程侧穿水坝的安全性问题,结合宁句城际轨道侧穿汤泉水库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盾构机掘进过程中隧道周围土体和土石坝变形规律,并研究了不同水库水位条件对隧道施工产生的坝顶位移影响。结果表明,施工期间盾构机周围土体竖向位移呈“W”型分布,地表隆起和沉降值均符合规范限值要求;从土石坝的变形情况来看,坝体竖向位移远大于水平位移,且主要集中在土石坝的背水面,随着掘进位置与坝体距离的缩小,坝体最大竖向位移位置不断向坝顶方向上移且在坝体更深处产生影响;为保证结构安全,盾构施工应选择水库水位相对较低且稳定的时期。研究结果可为隧道盾构开挖时有较高变形控制要求的建筑物结构安全评估和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形象表征隔离墙对基坑开挖下既有水工隧洞的保护作用,文章基于Mida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施加隔离墙前后2种工况下土体及隧洞结构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施加隔离墙可进一步降低土体和隧洞的横向位移及竖向位移,对结构的保护作用较好,文章结论可为隔离墙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理想性材料等厚度空心旋转圆盘进行了位移分析,得到其弹塑性位移场的解析解,并对各种不同外内半径比的空心旋转圆盘作了计算机位移分析,得到弹塑性位移与弹性位移属同一数量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煤矿采空区导致的地表沉降或塌陷是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形式,由于地层产生较大的竖向和侧向变形,导致管道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甚至发生管道失效的情况。基于GNSS监测和InSAR形变监测,对煤矿开采采空区的地表变形规律进行点、线、面的还原,并对两种测量数据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管道周边地表变形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为后期管道安全性校核提供必要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公路工程中高填方路基工后经常会出现不均匀沉降。据数据显示,部分公路在开放交通不久就因为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开裂,轻则导致路面纵向线型不连续、影响行车平顺性,重则可能导致路面形成坑槽、影响正常行车安全,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交通中断等问题。基于此,文章就结合具体工程分析高填方路基工后不均匀沉降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考虑上下部结构协同工作的双向张弦梁的地震响应规律,采用时程分析法对一个80m×80m的双向张弦梁结构模型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对其有、无下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相同而支座条件不同情况的抗震性能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竖向地震作用下考虑下部结构时其撑杆轴力与无下部结构时几乎相同,而此时上弦梁的竖向位移增大,屋盖周边处甚至增大几倍;下部结构相同而支座条件不同时竖向地震作用下撑杆轴力及上弦梁竖向位移几乎相同,而上弦梁的水平位移的差异较大;支座条件的改变仅影响结构各振型出现的阶数而不影响结构振型。研究结果为双向张弦梁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实现不同载荷边界条件下的基坑变形预测和控制,以天津市某地铁站深基坑为研究对象,研究超载、卸载条件下基坑变形特征.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的分析,推导基坑北侧和南侧的变形规律,并将分析结果与无超载、卸载条件的普通基坑进行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土体蠕变等方面的对比,最后,根据超载与卸载产生主动土压力对水平位移的影响,制定了...  相似文献   

10.
通常情况下,地铁的隧道都是建在城市地表之下,这就会使地铁的施工非常容易受到地面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等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城市地铁的施工时,要对沉降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国内某城市地铁隧道工程施工为例,分析产生地表沉降的原因,提出对地表沉降进行有效预防的措施以及在沉降较大时如何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1.
在昆明某基坑支护工程中采用桩锚-土钉墙联合支护体系的基坑支护方案,并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水平位移、沉降及周边建筑物处土体沉降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最大水平位移接近15mm,最大沉降接近22mm,周边建筑物处土体最大沉降接近20mm,均小于变形预警值,达到基坑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室内试验及对某坝基为碎石土的心墙坝开展数值模拟,探讨胶结碎石土在黏土心墙坝中的应用,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碎石土在胶结后,其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得到了提高;大坝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量明显减少;通过坝基的单宽渗漏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城市复杂地下结构群之间相互影响的工程难题,依托深圳某预建商业建筑基坑和地下规划交通隧道工程,对基坑与隧道群相互影响力学行为以及考虑建筑附加荷载作用下下穿隧道管片配筋设计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基坑与规划交通隧道群三维数值模型和高铁隧道管片配筋荷载-结构模型,分析管片内力、基坑结构位移等指标,评价基坑与地下隧道群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1)在现有基坑桩-筏板基础结构设计情况下,管片内力变化幅度最大为10.85%,对后期交通隧道近接建筑基坑的影响较小;2)地下规划交通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基坑结构位移影响有限,隧道开挖后桩基础最大水平位移为1.36 mm,竖向沉降为2.44 mm,筏板基础最大水平位移为0.41 mm,竖向沉降为2.40 mm; 3)在建筑附加荷载作用下,隧道管片最大内力出现在拱顶内侧和拱腰外侧,考虑弯矩传递系数ξ时隧道管片配筋需要加强。研究成果优化了既有桩基础影响下的隧道结构配筋,可以为城市复杂隧道群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透平循环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操作及工况调节或系统变化等方面因素引起的转子的轴向位移,讨论了透平循环压缩机产生轴向位移的原因及危害,并根据产生的原因对其控制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李雪 《河北工业科技》2021,38(6):522-527
为了明确底部开挖对公路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梅州至平远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采用多步开挖的方法结合全尺寸边坡模型进行试验。在坡体中布置6个监测点记录坡向及垂直位移,随后将两方向位移作为分量进行组合位移计算分析,并结合试验结果进行归纳。研究结果表明:1)边坡上部区域整体稳定,内部应力变化慢,滑坡往往由内部蠕变造成,因此上部区域合位移偏角值较为稳定,而下部区域因易受开挖影响,位移角波动显著;2)通过对边坡下部区域计算,其滑动面倾角理论值为30°~60°,试验中观测到了一致的情况,而受土体堆积作用,后期土体断面几乎与坡面平行。研究得到了滑坡发生前合位移的偏转角及滑坡断面方向变化规律,相关结果可作为预测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对评估公路边坡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11036运输顺槽过F7断层前巷道变形严重,为解决该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巷道过断层围岩位移场分布云图,制定了超前措施,改善围岩性质和超前支护,对超前措施进行效果考察,结论如下:(1)数值运算结果显示F7断层上盘竖向10m范围内均为破碎岩层;(2)超前支护措施为构造区域超前注浆和巷道周边管棚支护;(3)效果考察结论:顶板深部最大位移量75mm,支护效果良好。研究和研究方法对于其他类似矿井巷道掘进具有一定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实际隧道作为背景,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的方式对渗流场作用下开挖隧道所导致的围岩应力及位移变化,衬砌结构水平及竖向应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得出在渗流场作用下隧道的开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桩基负摩阻力所引起的桩体破坏、桩基不均匀沉降等工程问题,在桩周土体沉降及桩身应力应变现场监测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嵌岩端承桩桩侧剪切变形与负摩阻力的关系,建立了嵌岩端承桩与周围土体剪切变形量的计算方法,对浅层位置处桩-土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考虑嵌岩端承桩周围土体竖向有效应力对剪切变形的影响,并对现有规范中嵌...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水库运行安全,文章以某混凝土拱坝为研究对象,采用融合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算法(PSO-SVM),对拱坝水平位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库水位与拱坝的水平位移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库水位的增大,混凝土拱坝的水平位移逐渐增大,水位升降对和混凝土拱坝的变形情况影响显著。采用PSO-SVM组合模型得出的平均误差及均方根误差较小,模型准确性较高,可应用于混凝土拱坝变形量预测。研究结果可为混凝土拱坝变形监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取敏东一矿地表岩层移动和变形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参数,特在敏东一矿16-3上煤层13S1101首采综放工作面上方地表岩层移动范围内布设地表岩层移动观测站并定期进行观测,该岩移观测站观测线走向布设一条且与工作面走向平行,布设两条倾向线,在布设前,根据大雁矿区地表岩移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对该综放工作面上方移动范围进行圈定,在不受该回采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外布设观测站测量控制点,其工作测点布设于沉陷范围之内,以采动前全面观测为基础数据进行沉降观测,根据各个时期的观测数据进行内业计算并进行分析总结,最后确定敏东一矿地表岩层移动和变形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