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金融》2003,(11):1-1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喜人,即使是“非典”肆虐的4月份,GDP仍然保持了8.9%的增长。货币信贷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与经济增长的趋势基本一致,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但是,世界经济发展趋缓以及“非典”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更加凸显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艰巨性和重要意义。各项既定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不仅不能放松,还需相机加大力度。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尽可能降低“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保持国民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全力做好当前的货币信贷工作。保持货币信贷…  相似文献   

2.
中央银行调控经济,是依据现代银行货币创造机理,根据经济增长的需求确定货币供应量,有选择地采用一些操作工具,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配合,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最终达到货币与经济的均衡。  相似文献   

3.
超额货币问题关系到以对货币供应量控制作为核心手段的货币调节工具是否有效,对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和货币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货币需求函数的测算方法分别对近年来中国和青海的超额货币程度进行了测算,深入分析了超额货币与经济增长、物价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其分析货币错配的不断积累往往会影响到一国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和金融的稳定,甚至可能引发一国金融市场的动荡,造成金融危机,然而,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货币错配问题却无法避免,尤其体现在发展中国家。因此,系统地、全面地深入研究我国货币错配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对于我国维护宏观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防范金融危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正>6月12日,央行、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7年5月份金融经济运行统计数据。数据显示,5月货币供应量增长趋缓,金融运行保持平稳。这说明央行今年的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等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落到了实处,取得明显成效,对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丁向群 《银行家》2012,(9):36-37
2012年面对欧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和国内的经济转型的压力,我国的经济步入了增速趋缓的阶段。在这样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由防通胀转向稳增长,在金融改革方面为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以及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我国也进一步深化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金融改革进程。主要表现在价格方面,一方面是汇率波动放宽,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信  相似文献   

7.
转向并非突然 胡锦涛主席在全球金融峰会期间表示,要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利用货币财政手段,促进经济增长,防止全球性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8.
《福建金融》2007,(8):1-1
<正>从国家统计局及有关部门公布的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看,2007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保持高速、稳步增长的态势,夏粮喜获丰收,企业效益持续改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市场销售继续趋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货币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适应,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其中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依赖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的拉动,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物  相似文献   

9.
《福建金融》2005,(8):1-1
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5年1~6月经济、金融数据看,最近以来有关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争论基本上有了答案,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控制,结构有所调整;消费需求稳定增长,成为支持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外贸出口增速趋稳,进口增幅趋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23%,处于可控范围内;金融运行平稳,金融调控取得显成效总的来看,宏观经济正朝着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预期目标运行,实现了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和低通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达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经济目标,而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因此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利于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1.
《福建金融》2003,(6):1-1
据媒体披露,目前我国货币信贷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到今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9.2%。金融指标在我国宏观经济指标体系中向来是“先行”指标,所以还不能以此断定目前货币“超经济发行”。导致目前货币扩张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投资需求的增长,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9%,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即使在4月份“非典”肆虐的形势下,我国经济仍以8.9%的速度增长,特别是我国现阶段还处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期,经济增长仍需要一定货币供应量的支持,更何况其中还含有结构调整的因素,应该看作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的表现。正当我国…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主席在全球金融峰会期间表示,要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利用货币财政手段,促进经济增长,防止全球性经济衰退。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这将有力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稳定起到积极作用。这表明,中国将通过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中美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国和美国的经济都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经济增长离不开货币供应的支持,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美国金融发展中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国的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均与GDP高度相关,且都有显著的线性依存关系;但程度却不相同,货币流通速度也有差异.我国应充分有效地利用金融资源服务于经济、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商品货币经济阶段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关系,二者结合的效应,构成一定时期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适度的货币供给增长,会促进经济的合理增长。我国货币供给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投放进入经济生活而形成的,特别是影响经济增长的货币供给,更以信贷投放为主渠道,所以,研究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效应及传递方式,自然应把信贷投放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评论     
《中国货币市场》2012,(9):71-71
徐诺金:抑制货币超发在于投资与储蓄的平衡经济学家徐诺金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货币超发是指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形成超量货币。要从根本上解决货币超发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消费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我国宏观经济的核心问题过去是储蓄小于投资,现在是储蓄大于投资的问题。这种储蓄与投资的内部失衡是在一定的体制和政策作用下转化为货币超发的。其根本解决途径在于宏观经济中投资与储蓄的平衡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高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GDP增速达到10.7%。与2005年持平。三季度以来GDP增速平稳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广义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贷款增速有所回落。金融市场蓬勃发展股票市场成交活跃。债券市场发行量和交易量大幅增长。市场利率震荡上行。流动性依然过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2003~2004年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运行特点进行的分析与预测,提出以下主要观点:2003年宏观经济在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投资需求增长与消费需求增长不协调;货币信贷增速过快;部分行业部分地区增长"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抬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城乡发展矛盾突出,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2004年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将注重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通过有效的微调遏制局部过热,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关系的实证分析方春树,聂建平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三大经济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这三大指标存在何种依存关系,更明确他说,作为外生变量——货币供给,对内生变量——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促使国民经济稳定发展韩元去年7月份以来,国家加强了宏观经济调控,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原来过乱的金融秩序得到了整顿,物价上涨过猛的势头已经趋缓,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得到回落。可见加强宏观调控是十分必要的。但当前经济生活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  相似文献   

20.
经济运行正在向政策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今年年初以来,在国际金融风险继续显现和国内发生雨雪冰冻灾害的情况下,我国金融运行平稳,总体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要好。从目前发布的主要宏观经济金融数据来看,前一段时间经济增长偏快、投资和货币信贷增速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