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渔业的养殖技术模式综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解决好养殖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十部门今年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发挥水产养殖的生态属性,开展以渔净水、以渔控藻、以渔抑藻,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生态渔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我国宏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寻求有效的生态渔业发展养殖技术模式,优化结构,调整路径,是现代生态渔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2004年,笔者对陕西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监测与调研.从总体看,陕西渔业水域质量良好,但也存在渔业水域污染问题.为此,作者分析了陕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污染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陕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视角下巢湖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分析了巢湖水域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发展渔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研究提出要从调整渔业价值取向,突出渔业生态功能,坚持多种措施并举等方面,科学养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大力发展湖泊增殖渔业和环境友好型渔业,推进巢湖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人工放流增殖是把人工培养的生物种苗投入适宜的渔业资源水域,达到提高该水域的渔业资源量和改善该水域渔业资源结构的目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放流发展较快,据有关资料表明2004年,全国共放流鱼类、对虾类、贝类等共计近200亿尾(只),渔业增殖放流资金共投入约1.5亿元,内陆流域放流数量约135亿尾(只),放流资金投入9107万元。农业部和环保总局2004年度《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人工增殖放流成为渔业部门实施渔业生态环境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5.
渔业生态环境对我国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渔业生态环境及其影响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并分析了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指出了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包括陆地污染源、海上污染源和养殖业自身的污染等,最后提出了防止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作为典型海湾型城市,打造绿色宜人的生态环境,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充分开发利用海洋,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是厦门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开展科学适用的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对于恢复海洋生物资源量,改善生物群落结构,增加渔业生物种群,实现渔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水域生产力,促进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厦门市作为典型海湾型城市,打造绿色宜人的生态环境,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充分开发利用海洋,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是厦门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开展科学适用的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对于恢复海洋生物资源量,改善生物群落结构,增加渔业生物种群,实现渔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水域生产力,促进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2002年6月11日,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依据《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联合向社会发布2001年度《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01年度,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但渔业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在所监测的近海及内陆渔业水域中,有半数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2000年相比,环境状况未能得到改善,某些污染指标与2000年相比虽有所减轻,但近岸海域及内陆主要河流渔业水域的总体环境有加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渔业资源总量不断减少的现象严重,海洋渔业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鉴于生态修复在渔业资源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沿海地区生态修复的现状,并为渔业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加强渔业政策法规研究推进现代渔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渔业取得了历史性转变、历史性突破和历史性速度,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现在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更复杂,面临的环境更严峻.从渔业政策法规建设角度看,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有:水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渔业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渔业的法制化建设和渔业政策法规研究人才队伍的壮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