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镇化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引擎。在全民奔小康的背景下,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农民收入较低等问题依然值得关注。研究城镇化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影响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较高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统筹推进城镇化,协调城乡发展,继续带动就业,促进新兴产业深度集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采用计量经济模型,以我国处在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江苏13个地级市的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产业结构变动和物资资本是城市化与人均产出之间的显著影响渠道,人力资本的作用还没有明显发挥。  相似文献   

3.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最为稳定的因素。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检验经济增长、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得到结论是三者之间都存在长期稳定关系。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分别从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政府消费方向转变和居民消费升级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5.
《农民科技培训》2009,(6):41-42
随着乳制品消费群体的逐年扩大,人们已将乳制品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营养食品。目前城市居民食用乳制品的普及率已达95%以上。目前,国外的品牌企业大量涌人中国市场.使国内一些乳品企业受到很大的冲击。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针对当前生产和消费的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发展趋势.及时制定并调整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中目前存在的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投资与消费不均衡。该报告认为,投资增长远远高于消费增长。中国的投资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近两年又有进一步上升趋势。2002年,中国消费率为58.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8%和发展中国家74%的平均消费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断拓展,兵团农业与团场经济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突出表现在近年来兵团农场职工收入出现了增幅下降、增收困难,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增加农场职工收入,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农场职工收入增长机制各子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入手,阐述收入增长机制三大子系统的耦合原则和耦合方式,随后分析系统整体运行中的各种创新和进一步变革,得出一般性结论,最后提出两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天然橡胶消费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基于C-D生产函数,采用1980~2008年的数据,并将其扩展引入天然橡胶消费量(NRC),轮胎外胎产量(LT),通过建立多变量的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中国天然橡胶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资本、天然橡胶消费、轮胎外胎产量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经济的增长对与天然橡胶消费量的增加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相反天然橡胶消费量的波动对GDP的影响却很小。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及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当前,农村居民消费仍占欠国居民总消费的一半左右,农村消费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消费不但受到农村人口、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变化的制约,还受农村收入分配因素的影响。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不但要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科学消费,还必须注重农村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改善农村收入分配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着农业资源日益稀缺、环境污染约束趋紧、传统增收动力逐渐减弱,如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成为尤为重要的议题。已有不少研究从多角度论证了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够有助于农业生产经营者获得增收,但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对收入增长影响的内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揭示。探究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行为产生增收效应的作用机理及边界条件,将有助于激发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内生动力。[方法]文章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动态能力—增收效应"中介效应模型,并引入环境动态性为调节变量,以湖北省58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为样本,进行了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实证结果显示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对电子商务应用的动态能力、增收效应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动态能力在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与增收效应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与此同时,环境动态性对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呈现正向调节。[结论]应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动态能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电子商务适应化"水平,以充分发挥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增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主要食物消费结构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联机制。[方法]基于1990—2015年面板数据,通过VAR模型进行研究。[结果]结果显示食物消费结构升级与农业碳排放确实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其影响程度和方向因食物种类而异。[结论](1)从影响方向看,农业碳排放对肉禽类、奶类等动物性食物消费和粮食、蔬菜、食用植物油等植物性食物消费变动的冲击响应方向基本相反,这主要是由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替代性导致;农业碳排放对食物消费变化冲击的响应方向呈正负交替变化,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平缓,主要是由于农产品供求的收敛型"蛛网"变动特点引起。(2)从响应时间看,农业碳排放变动对植物性食物消费冲击响应更为迅速,主要是由于动物类食物调整生产周期明显长于植物类食物产品;以植物性食物消费代替动物性食物消费的方式在短期内(3~4年以内)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但是长期看来效果并不明显;所有食物消费变动对农业碳排放的冲击效应在8~9期以后均逐渐消失,说明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动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持久,农业碳减排任务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而需要长期而持续的努力。(3)从影响程度看,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对农业碳排放变动的影响贡献最大的是其自身,说明农业碳排放基数庞大,减排工作任务艰巨,尽管肉禽类食物消费导致的碳排放量比重较大,但研究期间农业碳排放变动的并不是主要由这类食物消费的变化导致,而是由植物性食物消费变化导致。研究结果为在满足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农业碳排放、发展低碳农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随着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发展,乳业集聚格局特征日趋明显,不仅有助于提高产业内分工水平、产业竞争力,而且在培育本土品牌,解决市场失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方法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乳制品产业国际竞争力弱、市场信心疲软、质量安全余波未消、原料成本高—产品价格低的两难困境,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奶农、奶站、乳制品企业选择集中规模化策略行为的演化博弈稳定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产业行为主体决策,分析乳制品产业集聚形成机制。结果 三方博弈主体的演化均衡策略的变化受各自支付矩阵影响,进而从微观个体的复制决策,在要素、资源禀赋等推动下,围绕利益相关主体,实现国内乳制品产业集聚的形成。结论 引导区域乳制品产业集聚、加强乳制品质量管控力度、提高行业管理与检测水平等有助于高效促进乳业集聚形成,培育国内乳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全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地区)、自然资源依赖度高的地区和自然资源依赖度低的地区,从整体和分区域研究自然资源依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探究不同区域其影响程度的差异性,进而为弱化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解决由城乡收入差距拉大造成的各类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自然资源依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利用1999—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全国和分区域实证分析了自然资源依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针对全国,自然资源依赖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分区域结果,针对自然资源依赖度高的地区,自然资源依赖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针对自然资源依赖度低的地区,自然资源依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结论]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降低经济体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针对自然资源依赖度高的地区,政府通过将部分自然资源收益转化为农业创新基金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自然资源收益向农村公共资本转化,完善现有的自然资源收益分配及转化制度; 鼓励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延长资源产业链;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升农村人力资本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低温奶产品是我国唯一可以与国际奶产品相抗衡的产品品类,未来低温奶产品必然在我国形成新的消费趋势,并成为复兴民族乳业的关键。基于此,探究大城市居民的低温奶产品消费认知水平、消费现状及其消费的影响因素既可开拓国内低温奶产品消费市场,也可弥补该产品消费研究的不足,对提高我国奶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通过使用2019年北京市8个辖区内的418位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调研数据,以不同群体特征作为切入点,深度分析大城市居民低温奶产品消费认知水平及消费现状,并借助Heckman两阶段模型考察个人及家庭特征和产品认知信息是否是影响城镇居民低温奶产品消费行为决策和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 学生人口数、工作人口数、收入水平以及年龄、职业因素分别影响居民巴氏杀菌奶和低温酸奶的消费行为决策。年龄、教育水平以及性别、人口总数、职业因素分别影响居民巴氏杀菌奶和低温酸奶的消费水平。营养价值、口感风味和制作工艺因素对居民巴氏杀菌奶消费行为决策和消费水平均有显著影响,而保质期和价格因素仅对消费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口感风味、制作工艺和价格因素对居民低温酸奶消费行为决策影响显著,但只有口感风味因素对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结论 城镇居民低温奶产品认知概念薄弱,对营养价值、口感风味和保质期信息的认知程度较高。低温奶产品消费具有区域性差异,消费主力集中在女性人群、40~50岁人群、高学历和高收入人群中。个人和家庭特征以及产品认知信息对城镇居民巴氏杀菌奶和低温酸奶的消费行为决策和消费水平均具有显著影响。未来我国大城市居民的乳制品消费将逐渐趋于新鲜化和休闲化发展,低温奶产品消费将发展为新兴消费趋势,液态奶产品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奶业振兴背景下,分析当前我国乳制品供给能力提升与奶源自给率下降等问题,是完善乳制品供给安全的重要保障。方法 文章基于美国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与《奶业年鉴》等数据,通过分析国内外乳制品生产、消费和贸易格局变化,梳理并分析全球乳制品供需背景下中国乳制品供给安全所面临的挑战。结果 (1)全球原料奶产量增长乏力,国际乳制品供给增长空间有限。(2)我国奶源自给率明显下降,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3)国内乳制品生产与消费结构相对单一,乳制品行业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4)乳制品进口贸易对外依赖度加大,进口集中度高,风险分散能力弱。结论 应确立保障我国乳制品供给安全战略导向,优化产需结构;统筹内外发展,平衡乳制品供给对外依存度;完善市场稳定机制,强化风险防控能力;促进奶业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缓解资源环境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分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各项消费支出现状的影响,就进一步完善该项政策和稳定农村消费市场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方法]文章以消费和储蓄生命周期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选取合理的样本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消费支出水平的影响。[结果]财产性收入是影响农民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投保档次的制约因素,作以存量财富为基础的财产性收入要比流量形式存在的财富具有更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即财产性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农村家庭对养老保险的依赖程度。另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消费能力表现出异质性影响。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食品性等日常性支出、文体消费支出水平明显要高于对医疗消费支出水平。[结论]国家要加大宣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积极和辐射作用,让广大农村家庭能够真正了解这项政策的意图。同时,要逐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等制度性障碍,让更多农村家庭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养老待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农民工作为农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移就业问题一直被各界高度关注。文章利用2011—2021我国31个省(市、区,未含香港、澳门和台湾省)的空间面板数据,探究农民工转移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方法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分析农民工转移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通过莫兰检验验证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农村居民收入空间相关性之后,再选取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3种空间矩阵检验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1) 发现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明显的L—L、H—H集聚的空间特征,空间相关性显著;(2) 农民工转移就业与农村居民收入空间交互效应也显著;农民工转移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 农民工转移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结论 重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可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进而有效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促进农村宅基地流转收益合理分配,对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助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意义。系统梳理近15年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研究的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脉络,展望未来研究重点方向。方法 文章基于CiteSpace5.8.R2的文献计量法。结果 (1)近15年来,农村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的研究呈现由单一维度分配路径研究,向探讨收益形成机理、分配主体、分配比例、分配模式等多维度研究发展趋势,研究方法也由单一定性分析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转变。(2)从收益形成机理看,宅基地流转收益增值的本质是地租的增加;直接性投资、外部辐射以及土地用途变化等因素都均会引发宅基地价值增值。(3)从收益分配主体看,地方政府是否应参与分配存在一定争议。从分配比例看,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比例应与各利益主体承担的风险相对应;由于农民在流转过程承担风险更高,因而在进行收益分配时应可适当向农民倾斜。(4)从收益模式看,总体可将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模式总结为“宅基地出租模式”“宅基地入股模式”和“‘指标’交易模式”3类。结论 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新形势下,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和共同富裕关系,“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的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的建立和监督机制完善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是当前农业领域重点研究的问题。文章利用文献分析与定量方法,从收入总体情况、产业机构及区域性差异等3个层面对重庆市农民家庭收入的现状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家庭收入在全年总收入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产业所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较大,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存在区域性差异。进一步明确了土地资源少质量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化、合作社发展不规范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影响农民家庭收入的关键因素。结合实地调研,从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注重品牌建设,推进"一村一品"战略实施,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合作社规范化、规模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沃土工程";建立健全科学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与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农业生产保险等5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今后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