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通过控制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双向努力,取决于社会参与者的污染排放自我控制和生态环境的改良。“双碳”目标的实现必然会增加成本,只有在国家或政府的总体策划、总体引导、总体制约、总体激励下才能产生成效。从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方面优化财税支持政策是推动山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提出,供应链社会责任治理有了新的要求.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双碳"目标驱动下"外部环境—供应链成员间—供应链企业内部"三位一体供应链社会责任协同治理模型,指出"双碳"目标通过影响供应链外部环境压力、供应链成员间协作和供应链企业内部治理产生三种驱动力量,分别形成政策倡导与信息...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做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在实现双碳达标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绿色制度的保障,从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出发,从生产生活中产品过度包装现象着手,挖掘我国现行法律在规范绿色包装方面还不够完善、政府相关监管有待提高、企业清洁生产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公民环保意识亟待加强等方面问题的原因。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从制定专门法律法规、完善政府监管职责、加强企业清洁生产责任、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四个路径限制产品过度包装,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4.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作为宏观调控与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税收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基于“生态税收观”,通过自身体系的不断绿化,更好发挥其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导向、促进与支持作用。在总结梳理国内国际税收体系绿色化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反思现存问题和改进方向,构建基于“双碳”目标的我国税收体系绿色化逻辑框架,并提出未来的若干优化路径,以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化发展贡献税收力量。  相似文献   

5.
客观认识数字经济碳足迹问题的重要性是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相较于以往的纵向研究,文章横向分析数字经济与双碳目标之间的内在机理,发现要实现数字碳中和,现阶段还存在着国家对数字碳中和的强制性管控有待加强、企业数字碳信息披露不主动不充分、消费者对数字碳中和的引领度居于被动地位等问题,这可能会引起碳高峰锁定甚至掣肘“30·60”双碳愿景如期实现的负外部影响。因此,国家应制定强制性低碳监管制度和安全港机制,企业应加强对数字基础设施碳信息捕捉与披露的积极性与科学性,消费者应主动引领社会走向数字碳中和,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共赢。  相似文献   

6.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电力行业需要实现脱煤发展,但我国能源和电力结构决定了无法完全摒弃新增煤电.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是公认实现深度电力脱碳的关键技术,具有正外部性、高壁垒、高成本投入等经济特征,且面临产业发展窗口期.政策性金融通过扶持和增信机制能够较好地弥补"煤电+CCUS"产业发展的资金缺口问题,但其有效性面临财政政策及与政策性金融协调问题的制约,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有着基础性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具备俱乐部性质公共产品的特点,既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又能动的作用于社会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市场是一种动力与选择机制,企业高层管理者是一种触发与传导机制,政府则是一种引导与监督机制。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政府要顺应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既发挥引导和监督的直接作用,又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的选择和动力机制,激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发挥他们的触发和传导作用,间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使政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失不偏",又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资源型城市因其碳排放数量多、强度大,未来面临更大的降碳压力。本文通过回顾中央及地方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政策实践,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资源型城市节能环保财政支出的减污降碳效果。分析表明,2013至2019年间我国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效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但综合效率并未达到DEA有效。在“双碳”目标约束下,叠加资源型城市历史遗留问题突出、低碳转型财政政策可持续性不强、财力不足、发展动力不够等现实挑战,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强化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财政政策集成。  相似文献   

9.
“双碳”目标的提出及推进对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通过梳理低碳发展水平处于前列的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典型国家及地区在实现碳达峰时的阶段特征、“双碳”目标实现路径、量化分析影响典型国家和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进程的因素,剖析了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在经济、产业、能源、城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保障“双碳”目标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关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双碳”目标分解落实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探求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平稳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我国地广物博,储备的能源丰富,但现阶段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由于工业行业的飞速发展,使生态环境受到不可逆的破坏.习近平总书记在峰会上提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  相似文献   

11.
省级碳达峰路径对推动区域低碳转型、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使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甘肃省碳排放驱动机制,结合情景设置对甘肃省碳达峰路径进行模拟,并对甘肃省发展的低碳韧性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人均GDP和单位GDP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呈正相关。从情景模拟来看,基准情景下,甘肃省将在2033年达到峰值,低碳韧性较差;高排放情景下,将在2042年达到峰值,后续碳中和难度较大,不具备低碳韧性;低排放情景下,2030年将达到峰值,并为实现碳中和打下良好基础,具备低碳韧性。因此,本文提出合理控制城镇化水平、转变经济増长方式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双碳”目标为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金融则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现有实证研究主要针对绿色金融对碳达峰的影响(碳减排效应),鲜见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个维度探究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经验分析,且缺乏对相应空间效应的检验。本文认为,绿色金融会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生产活动,促使更多资源被配置在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领域中,这将减少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并增强地区碳移除能力,进而推动实现碳中和。具体来讲,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活动中节能减排投入的增加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清洁化,进而从碳减排维度赋能碳中和;有利于通过绿色农业和林业开发提升陆域碳汇能力,进而从碳移除维度赋能碳中和;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产业结构及外资结构低碳化和生态化转变,进而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个维度赋能碳中和。同时,在绿色金融发展、碳排放和碳移除的空间溢出作用下,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运用动态SDM模型对2010—2020年中国30个样本地区的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碳赤字水平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本地碳减排和碳移除进而降低本地的碳赤字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相邻地区的碳排放和碳赤字水平;总体上看,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此外,节能环保支出增加、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可以抑制碳排放量的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可以促进碳移除能力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则可以同时促进碳减排和碳移除。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深化:一是在理论上较为系统地探讨了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传导机制,二是将碳赤字、碳减排和碳移除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检验了绿色金融发展对碳中和的促进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不仅会助力本地碳中和的实现,还会对相邻地区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应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绿色金融发展的积极效应,强化其对资金流向的引导作用,并加强绿色监管,着力解决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绿色资源错配等问题,尤其应重视和避免“漂绿”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碳税制度充分发挥了市场价格机制在环保减排中的作用,在国际社会上被广泛运用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我国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行为体,积极探索如何构建碳税制度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域外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碳税制度,并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我国在引入碳税时,必须仔细考虑碳税的设计与管理。同时,碳税作为一种解决负外部性问题的环境税,应更加强调它的效率价值取向。在制度构建中须贯彻好税收效率原则,使碳税落地实施后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国家战略目标驱动下,农业碳排放作为中国温室气体重要构成部分正式踏入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的转型路径,而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提升将对减少农业碳排放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农业保险在碳减排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本文运用2010-2019年度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在显著性水平下农业保险发展水平能有效助力碳减排的积极效应的结论,并从保险产品创新、保险资金融通渠道、农户低碳经营理念及政策性农险补贴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以降低碳排放量、提升碳汇能力,着力实现农业碳中和。  相似文献   

15.
以政府、市场在债转股中的作用作为研究视角,应用演化博弈研究方法,构建多主体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的演化博弈模型,能够有效分析市场化债转股的演化过程.研究认为,目前我国采用市场化推行债转股应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运行模式,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之路.市场化推行债转股应该创新解决资金问题,商业银行及企业选择受托机构并搭建项目平台,通过建立资产管理计划、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采用优先/劣后结构募集资金.此外,需要建立起双动力(政府与市场)、多主体(中央及地方政府、企业、商业银行和其他主体等)、多维度(政策、信息、理念、网络等)的市场化推行债转股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政策是我国主动作出的战略决策,有助于倒逼用能结构的转型,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在该目标政策背景下,以市场激励的手段促使企业与个人节能减碳势在必行.沿着市场激励的路径,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另一方面要对碳税制度进行探讨.以量能课税原则为视角,通过剖析量能课税原则的两重内涵,找到...  相似文献   

17.
低碳试点城市作为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示范城市,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006—2019年22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量,这一结论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东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和高政府治理城市的碳排放。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进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政策启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提出与实施,对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又将是一次新的生存大考.历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创与影响,目前又叠加"双碳"目标刚性和高质量标准的要求,小微企业又面临更多新的约束与挑战,不仅涉及到小微企业成本的承受、项目的存留价值,还涉及到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换等等.作为小微企业发展最坚强后盾的小微金融,如果不能适时调整经营方式与策略,支持小微企业顺利实现低碳转型,不仅影响小微企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进度,作为承办小微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也将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巨额的金融风险威胁与损失.因此,商业银行须根据小微企业的"双碳"转型特点、时间节点及对金融的需求,提高对小微企业低碳转型迫切性及意义的认识,加大对小微企业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渠道,使小微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实现华丽转身与蝶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健康地发展,从而为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的成长动力依据企业、市场与政府三个边界可以区分为内生动力、市场外力与政策外力。在中小企业成长动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对各动力因素进行动力合成,得出中小企业成长的三种动力机制,即内生性成长动力机制、市场驱动型成长机制和政府导向型成长机制。依循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三种成长动力机制问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化机理。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与合成控制法,对碳交易试点地区整体减排效应和地区差异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碳价在碳交易政策对碳减排效应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在检验碳减排效应的基础上,探讨碳交易政策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各试点地区碳减排效果不同,其中湖北省和重庆市减排效果好于其他试点地区;碳交易政策通过调节碳价和约束控排主体规模,促进地方试点碳减排;碳交易政策发挥了减污降碳协同作用,显著降低试点地区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研究结论以期为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