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经济丛刊》2010,(2):17-21
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并“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社会养老保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我国的重点民生问题。住房补贴政策和保障性住房政策是目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的两个基本板块,文章分别对两种政策的历史演进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分析了两种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基于政策选择权的住房保障制度优化构想。  相似文献   

3.
就业弱势群体作为特殊人群,在市场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当前在我国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制定并完善有助于弱势群体的就业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2006~2017年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政策为分析对象,采用Nvivo11软件对文本的内容和政策话语进行分析,明晰我国政府对弱势群体就业援助工作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扶持对象、扶持方式和扶持质量三个方面,发现就业援助政策还需在扶持方式和质量方面进行完善,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潇  宋红娟 《科技和产业》2022,22(7):222-227
产业政策是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力量,政策的演进直接影响着政策的生命力。对2010—2020年制定的海南旅游产业相关政策文件进行量化分析,认识海南省旅游产业政策的特征与资源配置重点。可以看出,旅游产业政策应更专注加强“产业”方面;政策中法律、法规等形式需要丰富;政策聚焦资源导向型,需完善微观管理上的内容;为实现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应设立评估制度、监管政策,进一步提升政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效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时,“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浙江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显著,特别是农村更为突出。面对社会转型,传统孝道文化淡化,子女赡养、土地养老功能弱化,破解农村养老已迫在眉睫。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应对农村老龄化的挑战,对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维才 《特区经济》2010,(3):168-169
对我国农民养老保障的研究,理论与实践中存在诸多认识误区,如养老保障的主体性不明确、养老保障类型划分标准不统一、养老保障与社会保障的关系认识模糊、对土地保障功能估计过高,以及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偏差等。澄清这些模糊认识,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农民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老龄化危机严重,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成为社会难点.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为视角,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素作为目前养老方式的评价指标,对比三种养老模式的优缺点,得出居家养老是实现养老服务均等化最优路径.同时,文章统计了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结果显示,需求率高达79.47%.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发展居家养老来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路径,以居家养老为主实现养老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了我国老龄社会阶段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为主的养老服务保障均等化建设是我国转型期服务型政府建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建立农村计划生育户的养老保障制度是协调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本文对我国农村建立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学视角,提出了建立养老保障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9.
王娟  夏后学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15-121
为探究南京科技人才政策存在的问题,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将南京与深圳、杭州、苏州3个城市2007—2022年科技人才政策文本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趋势上,南京科技人才政策数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在政策工具使用上,南京政策工具使用分布不均衡,供给型政策占主导地位,部分政策因支持力度稍弱或政策欠缺成效不明显。最后,从突出政策差异性、提升政策精准性、优化政策分布均衡性和提升政策成效性4个方面提出优化南京科技人才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举世罕见的老龄社会的到来和高龄社会的发展,“社会养老”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正视与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之一。为此,应加快理念转型,提升养老保障社会化;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养老保障公平性;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策实施实效性;引入市场机制,增强资金运作效率性;加强立法监督,提高政府行为规范性。以确保提高养老保障政策的实施效益。  相似文献   

12.
于哲  陈德艳  王伶 《科技和产业》2014,14(10):128-131
通过对辽宁省14个地区养老保障发展水平的分析,建立了养老保障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辽宁省养老保障水平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对各地区进行了分类与讨论。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养老保障发展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养老保障发展程度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养老保障的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相关,共可以分为四类不同水平的发展区域,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云多 《开发研究》2021,(2):145-151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对养老保障政策连续性形成挑战,为实现养老保障政策可持续运行,需要从生命周期视角考虑个人储蓄、养老金待遇与延迟退休决定之间的关系.使用扩展结构模型探究养老保障待遇索取、财富和退休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高提前索取养老金的年龄、延迟退休以及取消延迟退休以后的工资税等3项养老保障政策调整的潜在效果.研究表明,对养老保障未来的不同信念会影响待遇索取行为,预期收益对提高延迟退休年龄高度敏感,即退休年龄稍有延迟,将导致较高的预期收益增长.  相似文献   

14.
俞彤  徐进 《理论观察》2023,(2):61-68
运用Nvivo12plus质性分析对涉及医养结合的25份中央文件内容编码,分析政策网络的结构特征。我国医养结合是以实现健康老龄化为宗旨,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转变政府职能,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网络与规范服务质量以深化医养的融合度。通过完善府际协同治理、构建长期照护体系与有效整合基层卫生服务资源,使我国医养结合成为惠及全体老年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优选模式。研究为探索建立符合国情民情、有序共享的我国医养结合治理路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南京市的实地问卷调研数据,构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经济保障的视角实证分析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的挤入或挤出效应。结果发现,社会养老对城镇家庭的现金保障和实物保障具有挤出效应,对农村家庭的现金保障和实物保障具有挤入效应。因此,我国在完善社会养老的同时,应协调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形成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互补促进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张西文  杨楠 《科技和产业》2022,22(2):270-275
公共租赁住房是推动城镇化进程、保障中低收入群体或家庭住房需求的重要手段。以西安市为例,梳理2009—2020年陕西省、西安市地方性政府颁布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从政策演进、主体协同、文本类型、工具结构等方面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西安市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演进已渡过萌芽期与探索期,进入体系全面建成与完善的平稳阶段;政策主体涉及面广,跨部门协同合作现象明显,且在逐步增强;政策类型丰富多样,但多以意见、通知等中低效力文件为主;政策工具多样化,重视环境型的市场管制政策制定,对于重视投入的供给型政策与重视推广的需求型政策应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该文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许多地区的农民已经开始富裕起来,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趋势为例进行分析,得出当前如何建立和完善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结论。中国农村已经建立起初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但还需要不断完善。最后论述了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相关问题,并对如何完善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立法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是旅游行为的核心要素,对旅游目的地的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文本的语义情感进行内容分析,构建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评价模型,运用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分析、 IPA分析结果对深圳进行了分析评价,为旅游管理局的管理提供依据,得出深圳的优势特色以及改进的地方和未来发展方向,对深圳的形象发展和吸引力提升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政策实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国家放开生育管控,微观个体的生育行为却没有大量提升,从女性角度研究生育二孩对其养老保障的影响可进一步说明女性的生育决策行为,为解释我国人口供需不平衡问题提供路径。文章就生育对城镇职业女性影响进行分析,从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和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提供儿童照料服务和完善二孩生育保险制度考虑减轻女性生育决策顾虑,为实现我国人口均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及库茨涅兹提出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但表现出严重的结构趋同、效益下降及双二元结构问题。东部产业结构较中、西部发展成熟,但效益较低;中、西部产业结构变动快于东部,具有更强的演变动力;三大区域同时存在第一产业配置效率过低,资源未充分利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