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素养、社会资本对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和社会资本均对家庭创业产生显著的正影响,且社会资本的影响作用更明显。进一步探讨金融素养和社会资本的交互作用,发现金融素养和社会资本对家庭创业的选择具有替代作用,具体来看,同村/同城亲戚数量促进了金融知识对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作用,而文化娱乐支出削减了金融知识对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因此,在金融素养培养上,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引导创业者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在社会资本加强上,相关部门应搭建创业者与企业家交流联系的渠道,创业者也要有意识积累创业人脉,拓展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2.
张龙耀  张静 《南方经济》2022,41(8):39-51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分析健康冲击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健康冲击显著降低了家庭的非医疗消费支出,但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地减轻这种影响;同时就分指标而言,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一级维度中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二级维度中的信贷、保险、货币基金以及支付这四个子指标均显著地平滑了冲击下的家庭消费。就作用机制而言,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和强化非正式社交网络来帮助家庭应对健康冲击对消费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的回归结果显示,健康冲击对中西部地区、户主受教育水平较低以及金融素养水平较低的家庭影响更大,同时这种影响还与冲击的程度正相关,进而数字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在这部分家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进一步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改善金融包容性的重要现实意义,并在微观层面上解释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改善家庭福利、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造面板数据,使用面板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和机制检验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农户正规信贷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提高了农户生产性正规信贷需求和消费性正规信贷需求的概率。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主要通过促进金融知识积累进而提高家庭生产性正规信贷需求,对消费性正规信贷需求的促进作用则通过数字支付渠道实现。  相似文献   

4.
刘波  王修华  胡宗义 《南方经济》2020,39(10):76-91
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既可能通过增加家庭的资产和收入,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也可能通过增加家庭的负债与支出,提升家庭金融脆弱性。本文首先从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态度三个维度测算金融素养,再基于"资不抵债"、"入不敷出"两个维度量化家庭金融脆弱性,最后构建实证模型,以CFPS(2014)为样本,量化分析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金融素养的增加显著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及"资不抵债"的概率;在金融素养的三个维度中,金融知识降低金融脆弱性、缓解资不抵债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由经济特征刻画的生存型农户在金融支持上普遍面临着非正式金融高利率和正规金融机构信贷约束的锁定.而解锁的关键在于坚持信贷补贴理论,按照政策引导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原则,改善和优化金融支农路径,即促进农村非正式金融转化、大力发展农村内生型金融、提高小额信贷服务能力、完善农户联保贷款信用共同体制度、发挥大数定律稀释信贷风险的作用、建立政策激励与正式金融机构信贷对象下移的衔接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考察了数字鸿沟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鸿沟显著抑制了居民消费,该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降低家庭可支配收入、强化信贷约束以及削弱社会网络等渠道抑制了居民消费,而民生性财政支出可以有效缓解数字鸿沟的负面影响。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鸿沟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在户主受教育水平、金融素养较低和年龄较大的家庭中更加突出。第四,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主要抑制了低消费群体的消费支出,并对享受型消费有更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回归分析以及Probit回归分析研究了社会网络对非正规金融、家庭创业的影响以及分析了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家庭的非正规金融有显著地正向影响,社会网络也能够促进家庭创业选择,但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的影响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代红  周聪 《上海经济》2022,(6):74-92
近年来,家庭金融脆弱性的提高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但较少文献关注金融脆弱性对家庭微观经济金融行为造成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使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深入研究了家庭金融脆弱性与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1)家庭金融脆弱性不仅会抑制同期风险金融投资,而且对长期风险金融投资也有持续负面的影响;(2)风险态度和流动性约束是金融脆弱性产生影响的机制,其中风险态度表现为遮掩效应而信贷约束则表现为中介效应,即金融脆弱性主要通过增加家庭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进而对风险金融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农村地区为研究视角,使用2017年CHFS微观数据,实证研究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对风险资产持有和风险资产占比的影响均显著为正。所接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自营工商业以及地区经济越发达的农村居民,更有可能持有风险资产以及提高风险资产比重。据此,笔者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农户土地流转对其正规金融信贷可得性影响的理论分析,以陕西省关中地区442份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两部分模型研究土地流入情况对农户正规金融信贷参与和金额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农户是否进行土地流入及土地流入面积对其所获得的信贷金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是否获得正规金融信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固定资产价值、社会资本和金融环境对其是否获得正规金融信贷和金额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保市场主体,稳经济基本盘”的关键之策。本文借助1994-2011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分批分次设立的自然实验,利用工商注册企业数据考察了地区金融发展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地区新企业成立的数量,且地区创业质量没有明显下降。此外,城市商业银行缓解地区创业融资约束的具体机制并不是传统的银行竞争加剧和信贷供给扩张,而是通过发挥本地信息优势缓解地区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现象,促进了地区具有比较优势行业的创业。本文的发现强调了地区性和全国性银行机构之间的互补性关系,为中国如何发挥银行间比较优势、优化全国金融系统结构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调整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家庭流动性资产配置行为将异质性消费者识别为受流动性约束(hand-to-mouth)家庭与不受流动性约束(non-hand-to-mouth)家庭,探讨了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是否在这两类家庭中存在显著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并进一步讨论了住房资产如何影响这两类家庭之间的转换。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2019年三轮追踪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总体上住房资产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显著为正,但不受流动性约束家庭显著高于受流动性约束家庭,说明持有较多流动性资产家庭的住房资产对消费的正向影响更大。从机制上分析,相较于受流动性约束家庭,不受流动性约束家庭住房资产提升信贷可得性的效应更大,并且更能通过财产性收入的获取来促进家庭消费。异质性家庭动态转换的分析印证了住房资产的增长有助于受流动性约束家庭转换为不受流动性约束家庭,并通过这种转换进一步促进家庭消费能力增长,而住房债务负担则需保持在一定限度内,才能发挥促进消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课题指导思想是开发性金融理论,从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业务信贷配给现状入手,开展对信贷配给形成机制及解决该机制的关系借贷技术的研究,并以理论研究为指导,深入调研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业务开发银行模式。调研发现,按照开发性金融"政府选择项目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实现市场出口"的模式,开发银行依托共青团组织优势开展市场主体建设,突破了转型期制度扭曲导致的非均衡信贷配给,应用关系型借贷技术、设计约束激励机制,突破了市场不完全导致的均衡信贷配给。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制约业务迅速开展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激励不相容"及业务环节支持不足等方面,围绕突破业务发展瓶颈,实现项目"市场出口"这一目标,本文提出了业务发展近期及中远期规划。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数字金融、移动支付、金融科技等一系列金融创新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的数据,细致探讨了互联网这一最基础的技术普及与家庭债务杠杆率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理。结果发现:(1)互联网的使用将显著推高家庭的债务杠杆率。在使用工具变量回归、处理效应模型与PSM匹配纠正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2)除通过促进电子支付、增加金融可及性外,互联网的使用还将通过提高信息搜寻与增强社会互动这两种渠道而带来家庭债务杠杆率的累积。(3)互联网的使用与家庭债务杠杆率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即意味着只有当对互联网的使用达到一定程度后,其才会带来家庭债务风险。(4)对于受需求型信贷约束、低收入与中老年群体,互联网使用对这类群体债务杠杆率的影响程度更大。进一步地,除网络平台借款将推高家庭债务杠杆外,文章还考察了互联网的使用对民间借贷的影响,并发现其对家庭非正规借贷杠杆率的影响更为突出。而对于金融知识欠缺的家庭,其债务杠杆率更高。这说明,在鼓励使用互联网推动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过度使用互联网所带来的金融风险,而其中一种有效的途径便是普及金融知识教育,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使用奥尔多投资咨询中心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经济状况与心态调查”1734个家庭的样本数据,采用probit、tobit等计量方法分析了借贷约束对于家庭投资组合的影响。研究发现,借贷约束抑制了家庭股票、基金和理财产品等风险资产投资,不同渠道的借贷约束对于家庭风险资产投资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银行渠道借贷约束的影响最大;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提高了家庭股票、基金和理财产品投资参与和深度,有助于缓解信贷约束,优化家庭资产投资组合;整体借贷规模对于股票投资的参与决策产生了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修正的现金—现金流敏感度模型,以2009—2011年沪深两市A股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金融发展水平、产权特征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金融发展水平高低、产权性质以及产权结构均对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国有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显著小于非国有企业,且金融水平发达地区的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小于金融水平欠发达的地区;适中的股权集中度有利于降低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取得的成效,探析了金融抑制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小额信贷问题.并对农村小额信贷问题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贫弱领域是普惠金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013年以来,赣州市积极探索"金融政策+财政政策"普惠信贷模式,通过强化金融政策引导、建立风险缓释机制,创新打造"小微信贷通""创业信贷通""产业扶贫信贷通"(简称"三通")信贷产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金融政策的杠杆撬动以及金融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导向和放大作用,有效地解决贫弱领域的金融覆盖、成本控制、风险把控等问题,为赣州市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探出了路子.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三期面板数据探讨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消费借贷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借贷具有扩张效应,其中对低层次消费借贷扩张效应更强,金融素养提高能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借贷的扩张效应。分数字普惠金融子维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借贷的扩张效应主要源于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提高,数字化程度作用较小。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借贷的扩张效应对“长尾”群体更显著,即对农村和中西部家庭消费借贷具有更强的扩张效应。另外,该扩张效应存在工具门槛及知识门槛,拥有智能手机及高学历的家庭更容易获得消费借贷。  相似文献   

20.
吴迪  王卓 《改革与战略》2007,23(12):68-72
小额信贷进入我国已有10余年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影响不断扩大.文章以社会学非介入性研究方法研究小额信贷,以《金融时报》文献为例,探索评价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在中国的金融影响.研究发现,主流金融对小额信贷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简单直观到纷繁复杂、再趋统一规范的过程.小额信贷在促进农信社经营改革、帮助农民脱贫增收、发展地方经济和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等方面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得到主流金融界的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