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权分置是我国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和业绩水平。本文对上市公司股权构成及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效地降低了股权结构中各因素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同时加强了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绩效的正向作用,使得上市公司的治理绩效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7~2009年深沪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集中度是否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上市公司越倾向于履行社会责任;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社会责任履行显著正相关,非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不显著。再进一步区分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项目后发现,股权集中度对政府、投资者和员工社会...  相似文献   

3.
以竞争性具有显著差异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三大类行业419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在经过适当的筛选和删除后,以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以行业竞争性为视角,研究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对公刮绩效的影响随着行业竞争性不同而变化,企业应根据行业竞争性和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来构建合适的股权集中度。  相似文献   

4.
以2006年—2011年98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控股股东控制能力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公司存在最优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公司存在最优股权制衡度;控股股东的控制能力与公司绩效呈U型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特色的关系交易背景,利用2006年~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客户集中度对股权激励以及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与股权激励正相关,管理层权力越大的企业,其采用股权激励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客户集中度会强化管理层权力与股权激励的正向关系,降低企业价值,并且这种关系在非国有控股公司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有必要关注管理层权力的治理问题,高度重视股权激励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并实施相应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6.
只有适当的股权集中度,才能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才能保证公司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以我国旅游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发现旅游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经营绩效存在相关性。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度,促进股权结构的合理化,培育理性的机构投资者,才能保证公司治理的合理和效率,促进旅游类企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文献中关于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结论不一致和与供应链管理实际脱节的问题,以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样本,充分考虑上市公司在供应链关系管理中的特点,并引入内部控制这一重要的供应链集中度的影响因素,对供应链集中度和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在上市公司供应链集中度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供应商的集中度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客户的集中度对企业绩效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对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8.
朱慧 《全国商情》2013,(11):20-22
当前国内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主要有三个结论,一是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二是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企业绩效有正的影响;三是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施对公司绩效存在区间影响。本文以吉林省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及线性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对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能够帮助我们认清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具体情况和相应的效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7年~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高管薪酬﹑员工薪酬,以及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综合比较多种激励方式为我国上市公司改革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励与员工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高管薪酬激励作用效果更为显著,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股权性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公司的内部治理安排及一些外部治理措施,实际上都是以公司持股人的性质为前提条件.围绕股权性质对公司经营绩效作用这个核心问题,选取部分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持股股东性质与经营绩效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其结论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一些改革,如股权分置改革、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等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7-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并购方发生的关联并购事件为样本,应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分析师关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关联并购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关联并购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提高,这种负向影响会逐渐增强.此外,证券分析师作为重要的市...  相似文献   

12.
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股权制衡的削弱,一方面使大股东侵害外部投资者利益的情况更容易发生,企业外部融资成本变大;另一方面使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利用结构性方程研究中国A股上市企业股权集中度对信贷约束的影响,并对以上假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上市企业而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伴随着信贷约束程度的降低,这意味着由股权集中度导致的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缓解对信贷约束的影响占主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的行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法律对投资者缺乏足够保护的情况下,股权集中成了法律保护的替代。但大股东“一股独大”的弊端显而易见,这就需要其他股东的制衡。本文以上市公司为例,以股权制衡度为视角,对样本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进行相关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就全部样本公司的平均水平而言,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性;就样本行业而言,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呈现行业的差异性,减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2年度沪市所有上市公司为考察样本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应,即除了分析公司业绩外,同时从上市公司被侵占、造假的角度分析,来研究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效应的相关性,以说明股权集中度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对比分析了实施股权激励后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公司业绩和公司治理结构特点的变化,比较分析两类公司业绩提升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两方面的异同。本文的研究发现:(1)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业绩的提升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度大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业绩的提升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度;(2)实施股权激励后国有上市公司之间公司绩效的差异大于非国有上市公司之间公司绩效的差异,股权激励对非国有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的一致性大于其对国有上市公司公司绩效的影响的一致性;(3)国有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后,在对公司董事会人员组成和监事会规模调整的同时,要更侧重于降低股权集中度。而非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在注意降低股权集中度的同时,要更侧重于公司董事会人员组成和监事会作用的发挥,以期更好地改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内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主要有三个结论,一是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二是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企业绩效有正的影响;三是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施对公司绩效存在区间影响。本文以吉林省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及线性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对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能够帮助我们认清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具体情况和相应的效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在回顾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沪深两市200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用反映实际经营业绩的主成分合成财务绩效指标和反映市场效果的市场绩效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进行线性模拟和曲线模拟,结果表明:处于优势地位的非流通股较之于流通股更加偏好于财务绩效;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将2005年66家最终控制人为自然人的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以EPS作为衡量经营绩效的指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和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CR来衡量股权集中度,分析了沪市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呈立方关系,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激励对象、激励模式、作用路径等均有可能影响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以2006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股权激励实施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相比,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其技术创新能力更强;管理层、核心技术员工和董事会持股均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有效激励对象;无论是采用限制性股票还是股票期权,管理层、董事会持股都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但对于核心技术员工而言选择股票期权方式更为有效,管理层薪酬激励无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加研发投入是管理层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以薪酬激励研究中的管理层权力理论为基础,结合大股东权力,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权力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总体样本分析中,管理层权力对会计稳健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将股东权力纳入分析框架后,经验证据支持以下结论:与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上市公司相比,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上市公司中的管理层权力对会计稳健性有更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中的管理层权力对会计稳健性具有更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