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产业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的朝阳产业,黄冈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面临着良好的机遇。文化产业园区是培育文化产业迅速成长的重要载体。结合黄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本文重点探索了三种适合黄冈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模式:特色文化资源带动模式、重点企业主导型模式以及区域优势带动模式,这三种模式为黄冈地区开发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提供了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商》2015,(50):239-240
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促进许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新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十六大召开以后,文化产业作为新的产业发展机遇被提高到国家重点战略的高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经过了充分的发展,但是也面临诸多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才能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的文化竞争力,本文试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对策等方面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出新思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董芳  监文慧 《中国市场》2014,(8):119-120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关系密切,实践证明它们在互动发展中具有诸多契合点。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燕赵文化源远流长,两大产业都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于促进两大产业升级,拉动内需、带动就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将立足于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制约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因素,并提炼出促进其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一极,我们应透彻理解文化产业的独特功能性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就如何推动相城区的文化产业获得持续性发展和竞争优势的问题,真正促进相城经济的顺利转型和文化的不断创新,将传承历史文脉和相城后发崛起实现有机统一,让文化产业作好推动相城区经济发展的“急先锋”,我们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以增强其产业发展后劲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我国现阶段旅游业发展以及文化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不仅可以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实力,还可以为当地的片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选取湖北幕阜山片区为例,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指标,并运用综合赋权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再对产业融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出该片区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中存在的不足,结合产业融合理论和借鉴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先进地区经验,提出湖北幕阜山片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张晓 《中国电子商务》2014,(13):292-292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而具体到河南地区,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河南文化异军突起,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而尤其是在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中,以“少林寺文化”和“古都文化”为特质的中原文化风靡网络,成为河南文化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看到,河南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无论从人才还是技术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徐州市文化产业集聚区目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文化产业发展定位不清晰、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不健全、文化集聚区经营管理水平不到位以及创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成功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一定具有明确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良好的文化产业体系构建、先进的产业经营理念和强大的产业创新能力。因此,徐州市文化产业集聚区应该依托徐州市厚重的文化历史资源,明确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定位,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文化产业与各产业之间的发展融合,重视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走好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喻双 《中国市场》2015,(13):198-199
发展县域特色文化产业是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南县域文化资源多样丰富、特色突出,发展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与优势。当下,湖南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已具雏形,但在产业定位、文化资源利用、文化品牌打造、产业市场化运作、文化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发展受困,需要湖南各县结合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研究解决的对策,寻求适合自身需要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成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且具有多样性、分布区域性、传承的神秘性以及民族的共同性。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影响了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经济行为、县域经济客体;而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应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建立、培育和发展特色民族文化产业集团;不断创建民族文化品牌;积极构建多元化投资机构,吸引投资;积极开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发展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是伴随着经济进步出现并不断发展的,已逐渐成为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同时又是低消耗无污染的绿色产业,文化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章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是伴随着经济进步出现并不断发展的,已逐渐成为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同时又是低消耗无污染的绿色产业,文化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章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要抓住机遇,整合赣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赣州文化产业。弘扬主旋律,着力打造赣南红色文化;突出特色,着力打造赣南客家文化;传承历史,着力打造赣南宋城文化。  相似文献   

13.
张刚 《商》2014,(8):210-210
文化产业是一门朝阳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给了我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信息。由于文化产业自身特有的属性,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兼顾好文化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文化资源才会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前提下获得应有的经济利益,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赵明 《消费导刊》2014,(4):25-25
旅游产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带动地方消费水平提高和解决地方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云南自然条件优越,旅游景点众多,云南旅游产业成为地方政府经济的重要支柱。本文就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展开分析和论述,加强对云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分析和探究,并寻求有效地融合途径,希望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严峻考验,很多传统文化都在信息化发展的冲击下慢慢消逝。湖笔文化产业信息化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目前湖笔文化产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将传统文化产业与现代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在探究发展湖笔文化产业信息化主要面临的困境同时,提出传承湖笔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制约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被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我国将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策略。与城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相比,农村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村文化仍未“脱贫”,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促进农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文化旅游是中国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文化旅游在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经济,展示地方风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发展宁夏的文化旅游,使之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互动发展,即可为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也可为宁夏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发展文化产业对增强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使其成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19.
武陵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集群构建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在提升地区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所做出的贡献已在全世界范围得到证实。对于武陵民族地区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亟需文化产业集群来促进经济发展。基于武陵地区的地域特殊性和文化产业集群的特点,构建文化产业集群需要具备市场、资源、人才、资本、制度、创新六个方面的条件。在其发展模式上,可从民族文化资源、主导产业和产品关联等方面入手,创建武陵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以快速提升区域的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文化产业对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以及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其他行业相比,陶瓷产业与文化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为了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陶瓷产业必须要结合文化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的实质条件,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思路,以此来实现自身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对此,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深入探究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我国陶瓷产业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