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廖建炎 《商》2014,(41):219-219
当今社会,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都越来越重视对宪法基本权利的尊重与保护。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的宪政实践,主要形成了两种救济模式即:美国的普通法院诉讼模式与德国的宪法法院诉讼模式。而我国的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宪法诉讼权,使得公民的宪法基本权利受到侵害时,在穷尽其他救济渠道后,仍有可能得不到保护。近年来,违宪事件的不断发生也表明了我国关于公民宪法基本权利救济权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其司法救济制度有待完善。本论文在对国内外救济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提出一些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蒋瑛 《华商》2008,(18)
齐玉苓案件所引发的"宪法司法化"话题曾一度备受关注。学者们对"宪法司法化"这一概念是否准确以及宪法在适用过程中真正对权利救济所发挥的作用各执一词。本文并不沿此思路,而是以齐玉苓案中引发的现实问题作为出发点,试图从教育法学理论研究的角度入手分析此案,理清宪法和教育法等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权方面的形式与层次,并剖析二者在适用上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3.
王年 《商》2014,(32):210-210
宪法在我国法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它是所有法律分支的一种概括和前提;行政法属于宪法中的一个分支是子法的范畴,它的法律条文不能与宪法相互抵触。在我国政府单位中将行政法作为了主体,主要是为了使宪法更加行政化并且使监督的力度得到加强,从而对整个司法领域的生存权进行救济,我国政府通过这种方式使我国居民的生存权得到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私有财产入宪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和巨大的宪政价值。中国新宪法在总纲中通过确立私有财产的地位、扩大私有财产的范围以及建立私有财产限制的救济制度,完善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在宪法的实施中,尚存在宪法的司法化与解释、权利分配与私有财产的尊重以及私有财产限制中的程序正义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5.
陈占梅 《中国市场》2012,(1):147-149,158
弱势群体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对这些人合法权利的保障,而权利的保护必须要靠宪法和法律来保障实施和进行救济。虽然我国宪法通过"特定群体的权利"来体现对一些特定的弱势群体保护的原则、精神和规范,但这些规定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应该尽快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陈南希 《商》2013,(14):231-231
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宪法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现行宪法在社会各项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因此,必须从重视公民宪法教育,培养公民宪法意识;设立宪法监督机构,加强违宪惩治力度;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拓宽权利救济渠道等方面采取措施,破解宪法实施之困,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7.
唐玮 《商》2013,(17):251-251
宪法司法化,简单的说就是让宪法司法适用,而宪法的司法化的中心思想是宪法能够像其它的普通的法律一样能够普遍的适用,让宪法也能够与其他的普通法律一样进入到司法的程序中,在法院的审判案件中以及法院的法律法规当中有所提及,能够将宪法作为法律案件中的法律依据,可以根据宪法的相关规定来解决法律案件中的相关问题。法院适用法律中,必须能够解释法律,解释法律的前提是合宪解释,目前,解决我国宪法在司法中适用的最好方式是合宪解释,也是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权利的概念和范围出发,在探讨国际社会对社会权利观念确立以及我国宪法有关公民社会权利保障的规定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社会权利保障所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通过修改宪法,完善对公民社会权利的宪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是由一项民事权利发展成为宪法权利。阐述了隐私权从民事权利发展成为宪法权利的历史过程,分析了这一发展变化的原因,同时对这两种权利进行了对比。通过各国对隐私权保护的模式中,认为我国隐私权的保护应该是以宪法隐私权为基础加强对民法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0):231-232
拆迁过程中公民为保护其合法私有财产权而与行政执法机关产生摩擦的情况早已司空见惯了,这不应仅仅被看作"民与官"的矛盾,其后面更深层次的则是我国宪法统领下的法律体系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公民私有财产权利的宪法保护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并针对目前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人权意识的增强,国家和公民都越来越重视通过法律形式来保障和实施人权,因此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详细分析了我国人权保障与宪法救济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有关观念、立法、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宪法救济体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格尊严是宪法的价值核心,其集中反映了宪法所维护的人权价值,是以人的价值为核心的权利体系,它是宪法上其他基本权利的基础,是宪法秩序的最高价值和根本原则,作为宪法核心权利的人格尊严,其是不可剥夺、不可限制的。但当前我国关于人格尊严的法律保护规定尚不明朗,现行宪法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格尊严的价值属性和权利地位。在此,本文着重对人格尊严的性质定位进行简要分析,进而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齐玉苓案"分析我国司法中存在的一些违宪现象,探讨、分析违宪内涵,对宪法司法化提出相应看法,对宪法司法化做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郭燕茹 《品牌》2011,(4):18-19
本文从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现状出发,找出问题的根源,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引入司法救济,成立独立的救济机构,完善救济程序,以使我国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1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个国家民主的内容和进程 ,无不通过宪法得以体现和反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整体推进 ,我国宪法民主制度也将不断丰富和完善 ,宪法的权威性将越来越高 ,人民的权利将会得到更多的保障 ,宪法会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陶然 《商》2012,(12):102-102
宪法作为国家法律之一自然也同样具有法的适用性特点,但是另一方面,宪法抽象的法律规定及高度概括的法律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宪法的司法适用。而中国现实中下位法的缺位让宪法司法化成了热点问题。本文将从中国实际法制环境以及可能性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宪法司法适用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应对宪法劳动权中的原权利和延伸权利加以区分,将宪法劳动权的概念限定为平等地获得劳动机会的权利,其内容表现为平等就业权,我国宪法中的劳动权条款应体现原权利和延伸权利的不同层次的关系,以使我国宪法的劳动权规范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齐玉苓案”分析我国司法中存在的一些违宪现象,探讨、分析违宪内涵,对宪法司法化提出相应看法,对宪法司法化做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郭静娴  褚畅 《商》2014,(49):191-19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一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效力价值的规范体系,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依法治国的根本是依宪治国,而司法体制改革也是涉及宪法体制的宪法问题,司法改革是为了完善司法体制和制度,就是在宪法的范围内,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那么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即如何根据我国现状进行改革,就是这篇文章主要陈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但对于我国私法领域直接适用宪法权利规范的合理性需要进行反思,确定宪法介入私法领域的方式,在本质上是要明确宪法价值的取向。本文从宪法的规范效力出发,再论述宪法规范效力对私法影响的学说、域外关于宪法效力对私法的影响和我国宪法规范效力对私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