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即讯息”是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著名论断,它曾被誉为媒介研究的“哥白尼革命”,即扭转了以往媒介研究偏重于媒介内容的局面,将注意力引向传播媒介本身。在报纸、广播、电视占据主导位置的大众传播时代,“媒介即讯息”理论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贬斥为“技术决定论”。而在互联网兴起之后。媒介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和社会构型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媒介即讯息”作为媒介研究技术取向的开创性理论,在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其进行内涵外延的廓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曾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介即讯息”理论,他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日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相似文献   

3.
马克斯·韦伯总结说,社会按顺序经历了三种权力形式: 第一种是个人魅力型权力,也即“奇里斯玛”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的存在是由追随者的承认决定的,追随者深为领袖所致力的使命而感动,领袖在他们的心目中  相似文献   

4.
企业中的个人魅力、传统与法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斯·韦伯总结说,社会按顺序经历了三种权力形式: 第一种是个人魅力型权力,也即“奇里斯玛”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的存在是由追随者的承认决定的,追随者深为领袖所致力的使命而感动,领袖在他们的心目中显现出一种超越性力量,这种力量使得他们愿意服从与奉献。“奇里斯玛”式人物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不仅仅是传播的工具、手段,它还是特定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载体。传媒对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对意识形态功能的执行,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媒介权力这一桥梁来实现的。媒介权力的实质是物对人的控制,它有着自己的主体性特征与来源基础。媒介权力是历史的产物,它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停地发生转移。如今,媒介权力体现出由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向“科技话语”和“消费话语”位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于新 《中国报业》2014,(22):95-96
本文以“媒介是人的感知系统及其官能的延伸”这一命题为逻辑起点,从“媒介讯息论”到以“地球村”为隐喻的媒介现实论,再到以“地球脑”为隐喻的媒介智能论,全面解读麦克卢汉主义的媒介技术认识论的体系构成,并基于麦克卢汉主义的媒介技术哲学的理论视角进行人与媒介的关系探讨。  相似文献   

7.
民主即“人民的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权力的实现,首先要有权力意识,民主社会的构建需要公民的权力意识。本文主要从中国民主社会的构建过程来阐述公民权力意识的现状,以及对构建民主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最后得出结论:公民的权力意识是衡量构建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成功营销》2014,(1):4-5
随着信息大爆炸、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社会化生活和社会行为都在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体越发的碎片化.讯息世界也显得越发庞大冗杂。越来越多用户开始摆脱传统“单线灌输式”的讯息传递方式,开始主动去搜寻、甚至创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资讯.推动着新媒体、新元素不断裂变与融合。对于门户等传统互联网媒体而言.谋变追在...  相似文献   

9.
在媒介与身体关系的研究框架下,“时空伴随”是新传播形态的表征,即新传播技术下人与人之间“无身体接触”和“无媒介连接”。“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观点被反转了,身体成为媒介的延伸。这一反转重新定义了人的存在方式,改变了我们的身体体验观念,开创了新的社会尺度。  相似文献   

10.
媒介素养是获取、分析、传播和运用各种形式媒介讯息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的目的是提高其在媒介识别和运用的能力。领导干部提高媒介素养是提高执政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形象的、和谐干群关系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当前,领导干部在提升媒介素养上还有很多不足,如对媒介的认知能力不足、对待媒体缺乏正确态度、不善于运用媒体处理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等。究其原因,这与我国领导干部严重的"官本位"思想、缺乏个人文化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缺失等诸多因素有关。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加强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传播制度,以此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媒介即讯息,但信息并不就是产品。禅宗有言:"以手指月,指并非月",然而,业内人士对"指头"研究得太多,而对真正的"月亮"研究太少。  相似文献   

12.
每月点评     
人,永远是这个社会的核心。传播学上的一个经典语录,即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特指人人都生活在一个媒体世界,我们接触到的所有信息,都是被媒介化的信息。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生活在一个“人人都是媒介”的平等时代。  相似文献   

13.
杜飞进 《中国报业》2014,(13):34-35
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的形态对传播行为和传播方式有着巨大影响,这是媒体人常常引用的观点。今天,见证着剧变,亲历着挑战,我们对这个判断的理解可能更加具体,也更加深刻。媒体形态在变,舆论格局在变,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往的方式也在改变,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作为中央的新闻机构,作为一家承载着重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主流媒体,这些都与我们适应变化的主动性能动性须臾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4.
数字媒体时代下,电子商务发展的风生水起,营销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时代的特性下,口碑营销作为一种古老的营销方式下再次以新的姿态回归到大众的视线。本文经由麦克卢汉“媒介即是讯息”、“重回原始部落”理论和对数字媒体时代特性的分析,总结了口碑营销的复兴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婷婷 《中国广告》2009,(1):70-77
背景: 媒介代理公司的角色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直在演变——从“幕后策划”角色渐渐走向营销传播的前台。行销环境竞争越激烈,在传播的每一个环节就更需要发挥媒介本身的功能,为品牌精神做出整合的表现。而有创意的媒体运用,将会使讯息传播更加有说服力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领导者中的职权形式,一是职位权力;二是领导者作为个体所具有的影响力,即个人权力。结论表明有效的管理应该把职权和个人权力两种形式的权力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个人权力来影响职工、激励职工。  相似文献   

17.
梁凡 《致富时代》2011,(2):96-96
该文论述中国农村社会的差序格局的结构及传统农村社会的权力——皇权、宗教权、宗族权和绅权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对“家庭价值观”、“家族主义”、“平均思想”、“乡土关系观”等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分别进行论述,分析传统农村社会的结构与权力及其与文化精神之关系,最后得出了农村社会的结构与权力存在于文化精神网络这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陈瑶 《广告大观》2005,(12):133-135
舒尔兹曾说,20世纪以后,在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中,惟有“通路”和“传播”能产生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作为传播的通路,其双重属性使得媒介的发展对品牌差异化将发挥更为重要的影响,媒介策略的差异化也因此成为传播差异化中极为关键的一环。所谓“小众传播文化”,其现实基础是在大众社会中追求个人安全感的心理动机和行为所导致的生活模式,强调个人的趣味和抉择。  相似文献   

19.
《广告大观》2011,(8):145-146
店头广告是消费者消费行为产生前的最近、最直接的讯息来源,对消费决策和实施具有“临门一脚”的作用。它长期根植于实体卖场,但双向交互的数字电视的出现,为店头广告的形式向节目广告领域扩展,赋予了全新的尝试平台。诸如《海飞丝中国达人秀》等电视节目,开始尝试在数字电视上进行节目广告投放,观众打开电视机、看到节目广告便可选择消费媒介产品,营销环节少而精,直接引导媒介消费。  相似文献   

20.
《时代》杂志将“你”称为2006年度人物。“你”可理解为个人、独立主体、受众和最终的消费者。如今,随着中国消费者更频繁地接触媒体,尤其是随着年轻一代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消费者拥有比以往更多的权力。毫无疑问,新兴媒体或“强强联手”的新媒体为其提供了平台。“强强联手”的新媒体无疑集中出现在互联网、手机和电视媒体中。而这些媒介的运用远远超出其原来的功能。我们将在本文中探究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