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托公司的业务创新已经成为中国资产证券化实践的催化剂和促进资产证券化实践突破现有法律制度限制的重要途径;资产证券化也为信托公司的业务创新开辟了新的渠道。所以,可以说,是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先行者。本文讨论了利用信托实现资产证券化的几种具体模式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资产证券化中的SPV设置通常具有破产隔离、承担发行证券的业务以及税务筹划的功能,本文结合中美两国的实践与经验初步回答了双SPV模式缘何兴起的问题,并结合具体案例对资产证券化中双SPV模式进行比较与分析。对于基础资产存在权利瑕疵、未来现金流不稳定难以特定化的情况,通常采用"信托+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双SPV模式;"私募基金+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模式在资产证券化的同时兼具资产并购重组的特点,适合对项目公司有控制权要求的业务需求方;"资金信托+资产支持票据层面的信托"模式因在银行间市场公募发行,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其对发起机构的要求门槛较高。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五年间,我国信托行业的受托资产规模从1946亿元增长到20079亿元,增长了9倍多;信托业务收入从15亿元增长到93亿元,增长了7倍多,然而根据54家信托公司披露的2009年度报告显示,虽然受托管理资产规模比上年增长了65%,但是信托业务收入却与上年基本持平,巨大的反差意味着现有信托业务模式的困境:盈利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飞  刘鑫 《财贸经济》2006,(8):21-24
本文在重新审视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涵义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现行体制框架及经济环境提出了4种运作模式及其衍生模式,其中提出将离岸模式作为现行模式,类担保公司债信托和特殊目的信托SPT模式及其衍生模式作为试行模式,政府型SPV模式作为未来的规范模式.  相似文献   

5.
徐超 《计划与市场》1998,(12):19-20
企业买壳上市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我国证券市场典型的买壳上市共发生25家.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按照国家法规和股票上市交易规则,通过协议方式或二级市场收购方式收购上市公司,取得控股权后,对该上市公司的人员、资产、业务等进行重组,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与业务,实现自身资产与业务的间接上市.一个典型的买壳上市由两个交易组成:一是买壳交易,即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股份绝对或相对地控制该上市股  相似文献   

6.
谈文胜  谢赤  陈晖 《消费经济》2007,23(2):88-91
本文在分析中国建设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模式的基础上,指出该模式存在的三个不足,即政府信用无法引入、对资产池中抵押贷款质量的监管缺位以及由财产信托模式所造成的证券化成本较高。针对以上这些不足并立足于中国现有的证券化法律框架,提出了可以构建半政府半市场型证券化模式,采取财产信托和资金信托并举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论述信托受益权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在市场上进行流通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方案。127号文出台之后,同业业务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以信托受益权作为标的的买入贩售业务以及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被叫停,由此信托受益权如何在市场上流通成为各金融机构门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孙方  陈丽萍 《商》2014,(4):132-132
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是券商基于股权质押融资模式开展的一项创新业务。具体是指符合条件的投资者以约定价格向指定交易的证券公司卖出特定证券,并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按照另一约定价格从证券公司购回标的证券的交易行为。各券商目前均在大力推进约定购回式业务并依此为基础拓展股票质押融资等新型资本中介业务。对现有该类业务的模式进行归纳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了解信托业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对现有业务模式的内涵风险因素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笔者认为,不断创新出符合中国资本需求的信托品种和符合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新趋势的信托品种,将成为中国信托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下面着重谈谈这两类创新。一、创新出与中国资本需求相适应的信托品种根据中国资本资产的现实条件,创新与中国资本需求相适应的信托品种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挖掘潜力。1.创新个人资产的信托品种。如为个人资产提供投资理财咨询,指导个人资产如何投资在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券、保险产品、信托产品、证券投资基金以及股票。在各类投资中,做出不同的投资组…  相似文献   

10.
陈力捷 《商业研究》2003,(22):12-14
壳资源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热点。我们考察了2001,3,1-2002/7/30的26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ST股票,利用CAPM模型,分析ST股票与市场综合收益,得出ST股票的超额回报,从而反映控制上市公司或是企业控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为了保持壳资源而注入上市企业的优良资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融资租赁在中国商用车金融板块的推广,渗透率得到大幅提高,在商用车融资租赁业务中,经销商担保模式为最常见的业务模式之一,有利于租赁公司以较少的人力成本获得较高的市场覆盖率和资产管控力.在《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补充规定》等一系列监管规定出台后,明确了将商用车金融业务的担保合规化纳入国家金融监...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信合作业务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金融创新需求的角度出发,对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一些银信合作业务模式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人民币理财挂钩信托等银信合作模式,并对其实际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根据私人银行的业务性质,股票、信托、基金、债券、结构性金融产品、私募股权、黄金及艺术品等标的资产均在其投资涵盖范围之内。而今年以来,全球资产价格市场大幅波动,大量金融资产投资遭受重创,在全球"弱市"的环境下,也让众多银行的投资业务备受考验。招商银行在深圳的第二家私人银行中心有望近期成立,记者获悉,深发展、广发银行等多家中资银行都在秘密筹备该项业务,私人银行正成为中资银行快马加鞭发展的业务重点。据了解,作为国内第一家开设这项业务的中资银行,招行目前已发展到拥有6600个千万级私人银行客户,资产规模超过了1300亿元。  相似文献   

14.
张玉玺  田志强 《北方经贸》2003,(11):116-118
信托收购是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上金融创新的尝试 ,对现有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构成了挑战 ,主要体现在规避一致行为和信息披露强制义务方面 ,亟待监管法律作出与信托制度相协调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周瑜 《商》2014,(25):191-192
自信托业“一法两规”颁布实施以来,资产收益权信托产品屡现于市场。资产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运用于信托业务是否能获得法律支持,对信托业乃至整个财富管理行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案例以安信信托诉昆山纯高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一审判决,这个金融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型案例为背景,探讨关于资产收益财产权信托的合法性问题、阴阳主合同及抵押效力的认定以及财务顾问费(融资服务费)的合法性。并从本案例中引出的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者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瑾 《全国流通经济》2022,(35):145-148
信托业进入我国已有四十多年,经历了各种风雨,资产管理规模已在四大金融行业中处于第二位了,但是社会对于其的认可度和关注度却依旧不高。这和其建立之初被定位为社会融资渠道有很大的关系,而其他三个行业定为清晰,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也较为稳定。而且同时这三个行业也可以开展类信托业务,挤压了信托行业的生存空间。因此,信托业应当要重新定为行业功能,打造独属于信托行业的专属业务和盈利模式,从而实现信托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证券投资作为信托投资方向之一,在信托的投资业务中占比较低,本文将从我国现有的证券类投资信托现状进行分析,再对信托业中证券投资类的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邓宇杰 《现代商业》2011,(23):20-21
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试点选择了特定目的信托模式,可以说是我国目前现实条件下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唯一选择。本文通过对资产证券化信托运转模式的影响和局限性分析,提出了完善资产证券化信托运转模式的制度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18.
汪龙海 《中国市场》2013,(45):64-65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国家为了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促进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而设立的。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银行资产质量显著改善,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可以轻装上阵,为改制上市和提升赢利能力创造了条件。随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使命的结束,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已开始了商业化转型,目前正在探索以资产管理业务为主,以投资银行、金融租赁、担保、信托、期货等业务为依托的综合性金融业务,逐步向金融控股公司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9.
谭会晓 《商》2013,(8Z):98-98
资产管理业务作为日渐成熟的券商业务,在证券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资管市场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视和预期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政策的放松,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已积极地掀起业务创新的浪潮,打破了旧有的证券、保险、银行、基金、信托之间的竞争壁垒,进入了行业全面竞争的新时代。本文就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分支业务和未来发展趋势做概括的分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股东纷纷将所属场外资产注入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文章从产业链整合与利益侵占两个角度分析了大股东资产注入的动机及影响,并实证检验大股东资产注入的经济后果,发现:资产注入后上市公司的长期市场业绩出现下滑,投资者在资产注入后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并持有1年以上将会遭受损失,该结果支持大股东资产注入的利益侵占动机。另外,发现注入资产类型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长期业绩表现,注入相关资产的长期业绩好于注入非相关资产,支持相关资产注入的产业链整合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