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及其解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选取近300万家企业,分20个行业检验了我国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企业生产率反而高于出口企业;并且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即生产率越低的企业出口越多。此结论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我们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进一步检验还发现,企业规模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而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笔者认为,导致我国出口企业出现生产率悖论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加工贸易较多,且占据了出口贸易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异质性企业出口和生产率的关系可以用两种假说来概括——"自我选择出口"和"出口导致增长"。文章回顾了十多年来学者们用各个国家的企业数据对这两种假说的验证,对比和评析了相关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实证结果的原因等,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原因进行总结与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宗毅君 《商业时代》2011,(16):36-38
本文在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框架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出口比较优势与产品种类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指出,中国出口企业不应过分依赖低价竞争等手段以获取出口竞争力,应积极参与新产品品种的创新,扩宽企业的出口广度,以获得更高额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4.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逐步深化,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外学者对其研究日益深入。企业异质性视角下生产率与出口关系的研究是新世纪以来新新贸易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的前沿理论和研究热点。研究文献主要包括已执行企业贸易理论、""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已步入恢复发展的后危机时期,但新贸易保护主义仍然是经济持续回暖的主要障碍,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受害国,国内出口企业面临经营状况恶化,部分企业退出市场的状况。新新贸易理论从企业的异质性方面解释了此种现象,认为只有自由贸易才能实现经济效率及社会福利的提高,我国作为贸易大国应在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推进贸易的自由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与企业生产率联系紧密,高生产率的企业能够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国际贸易交易效率也更高。在研究国际贸易和企业生产率关系时需要引入企业异质性国际贸易理论。同时,研究了企业异质性国际贸易理论及拓展理论,明确了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与贸易边际调整、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与贸易自由化、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与FDI选择三方面的拓展内容。最后从企业异质性国际贸易理论及拓展理论的基础出发,研究了国际贸易和企业生产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樊瑛 《财贸经济》2008,(2):120-126
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将“产业”作为研究单位,企业则因被认为具有同质性而不予考虑。由Melitz等领军的“新新贸易理论”研究,则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层面,提出了国际贸易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从而开拓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新的前沿。本文围绕企业异质性这个焦点,就国际贸易异质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之间的关系,贸易政策与异质性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出口与企业FDI选择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而以梅利兹为代表的新新贸易理论进一步将研究视角微观化,以企业为分析变量,提出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从而开拓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围绕企业异质性,就贸易发展中异质的企业生产率与出口之间的关系,贸易自由化与异质性企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9.
新新贸易理论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初诞生的新新贸易理论突破了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以产业为对象的研究范畴,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以异质企业的贸易投资作为研究重点.企业异质性有两种形式,由于产业内部不同企业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性以及企业组织形式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性,这两种异质性紧密相连.新新贸易理论通过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建立,阐明了现实中只有部分企业选择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通过企业内生边界模型的建立和拓展,将产业组织理论和契约理论的概念融入贸易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公司内贸易模式,并在企业全球化生产研究领域进行了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新新贸易理论是以企业异质性、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为特征的国际贸易理论。文章首先从三个方面梳理以往贸易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之后将贸易自由化对新新贸易理论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现:通过跨企业的再分配效应,贸易自由化在提高总生产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最后提出新新贸易理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新贸易理论“新”在何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是基于企业同质化的前提假定.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然而,近年来以Melitz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在其规模、生产率以及工人的工资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从而提出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又称为新新贸易理论,其研究视角从传统的国家和产业层面转向企业和产品层面,以生产率差异作为企业主要特征,从微观层面详细剖析了企业的出口、投资以及国际化生产组织行为,为国际贸易的利益来源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新-新贸易理论又称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其以微观企业为贸易的研究对象和出发点,以企业异质性假设为主要特征,研究企业的贸易、投资及全球组织生产行为及其经济效应.本文以经典的新-新贸易理论模型框架为基础.抛弃了其中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不可知且服从随机分布的假设,将企业技术选择文献中关于技术和产品边际生产成本可预知的假定引入,对现有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和补充,得到均衡结果和相关结论并分析了其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中国纺织类上市公司2001~2010年数据,对新新贸易理论关于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的两个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生产率,出口高参与度企业比低参与度企业具有更高生产率;(2)样本企业存在自选择,即生产率差异是决定企业是否参与出口的原因,且出口高参与度企业此关系更趋明显;(3)就所有样本企业而言,不存在"出口中学",但出口高参与度企业的单独检验显示存在此效应。本文认为,采用过去10~15年数据对中国企业的检验,除了已关注到的贸易方式、所有制等特殊问题外,企业特定贸易壁垒等因素也有待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微观角度研究中国企业生产率及国际化模式选择是否符合新新贸易理论。在匹配《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与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一阶随机占优的Kolmogorov-Smirnov非参数检验,发现对外投资企业、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间的生产率关系并不完全符合新新贸易理论,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随后,本文基于多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企业生产率对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全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率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对外投资,但不利于企业出口,并进一步从出口密度视角为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问题进行解释及验证。  相似文献   

15.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后,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计算认为中国存在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低。但是测算只是运用了求企业生产率的平均值的方法,这不能反映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整体状况。文章使用2005~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运用总量法和均值法分行业、分地区计算并比较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从而检验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最后实证检验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规模的相关性,结论显示生产率与企业出口是负相关的,这也是一种检验生产率悖论存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Melitz提出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分析生产率对出口影响以后,国内学者运用实证检验认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存在"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未出口企业,也检验得出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陷阱",即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具有阻碍作用。本文首先提出一个数理模型研究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相互联系,再运用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生产率悖论"与"生产率陷阱",并讨论它们存在的原因,为了使结论更加可靠,本文对出口企业与国内企业分别进行了全国、分行业、分省份的实证检验。最后在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出口制造业企业走出"生产率陷阱"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贸易失衡表现为巨大的贸易顺差,有一种观点认为扩大内需可以减少出口,降低贸易失衡。本文在考虑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企业内需能否促进出口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模型预测,如果企业生产率足够高,可以进行贸易,企业内需的增加总能促进出口数量和出口额的增加,且贸易成本的减小会促进这种效应。我们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这一推论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首先利用半参数估计的Olley和Pakes(OP)方法估计企业生产率,然后控制企业生产率、企业要素禀赋、行业固定效应、地区固定效应和企业所有制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出口企业内需的扩大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出口,而且处于规模经济行业的企业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东部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国内销售对出口的作用也高于其他地区和其他企业。另外,本文对不同出口规模的企业应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发现,企业出口规模越大,企业内需对出口的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贸易问题》2021,(2):63-79
本文运用扩展的异质性贸易模型,构建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行为的理论机制,并以创新要素流动的视角重塑产业集聚溢出效应建立理论假说。基于2000—2008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计量验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二元边际,产业集聚通过R&D资本流动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并不凸显,而R&D人员流动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占总效应的90%。采用工具变量法和Heckman二元选择模型,解决联立方程和选择偏误引起的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果依然稳健。从创新要素流动的视角,企业生产率对扩展边际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而对集约边际不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调整地区产业专业化集聚和释放创新要素流动的制度结构,是提升质量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易靖韬  蒙双 《财贸经济》2016,(12):85-99
本文探讨了异质性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关系.在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我们构建了企业出口、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结构模型,并通过参数化函数形式建立了计量模型.基于2005-2007年中国电子通信行业的企业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biprobit、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等模型对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和创新的决策及其联动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和出口市场冲击是影响企业自选择行为的异质性因素;投资决策的回报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因此生产率高的企业会自选择做出该投资决策以获得更大利润.我们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证的视角在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中验证了自选择效应、出口学习效应和生产率动态效应,同时对中国出口、创新和生产率的现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汤二子  孙振 《财贸研究》2012,23(1):122-129
基于异质性生产率角度提出决定企业利润的数量模型,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研究企业的利润状况,并且提出衡量企业利润状况的两种利润率,即销售利润率与投资利润率,最后实证检验生产率对企业利润的决定作用。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具有逐渐提高的趋势,而销售利润率却具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企业生产率与其利润规模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具有相同生产率的企业选择进入出口市场会获得更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