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朱润佳茗     
古时齐鲁不产茶,正如唐代茶圣陆羽说得那样:“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但《晏子春秋》中表露,春秋时以国相晏婴为代表的齐国人已开始用茶树鲜叶做菜。茶在齐国一带开始只是用作食物,而不是饮料。而陆羽在《茶经》中又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皆饮焉”。在他看来,齐鲁的先民们已开始饮茶了。不管是吃还是饮.有一点可以肯定.至少春秋时茶就与齐鲁结缘.这自然包括地处齐地、又与鲁国接壤的济南。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工于诗文,亦工于书法,但惜其字不传,史有记载,这庶几成了学界的共识。2006年,学者柳哲在查阅江苏无锡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所编《锡山徐氏宗谱》善本时,在《宗谱》卷七的懿王像背面,发现了有"柳宗元敬题"的《懿王像赞》这一书法艺术作品。经过论证,他认定这是柳宗元的手迹。文章据此对柳哲先生所持观点,详加辨析。首先,从赞序文体的内容、特点进行分析,阐明《懿王像赞》结构极不规范,与柳宗元的文风相去甚远。其次,分析像赞书写的字的结体、笔意,缺乏章草的特点,阐明不可能出自精于章草的柳宗元之手。最后,据史料记载,唐代不见有款印现象。阐明像赞的款书"柳宗元敬题"和"柳氏"、"宗元之印"款印连钤,均不符合规范,由此证实,像赞不是柳宗元手迹,是伪作。  相似文献   

3.
王小康 《魅力中国》2010,(22):169-169
孔子(公元前551一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干,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相似文献   

4.
甘泉润佳茗     
古时齐鲁不产茶,正如唐代茶圣陆羽说得那样:"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但<晏子春秋>中表露,春秋时以国相晏婴为代表的齐国人已开始用茶树鲜叶做菜.茶在齐国一带开始只是用作食物,而不是饮料,而陆羽在<茶经>中又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皆饮焉",在他看来,齐鲁的先民们已开始饮茶了.不管是吃还是饮,有一点可以肯定,至少春秋时茶就与齐鲁结缘,这自然包括地处齐地,又与鲁国接壤的济南.  相似文献   

5.
李翠  孔勇 《走向世界》2014,(28):91-91
到圣地曲阜游览,人们首提孔府、孔庙、孔林,但舞雩坛却鲜为人知。周代鲁国故城内外的古台很多,现仅存舞雩台、望父台两处。舞雩坛,本名雩坛,位于曲阜城南沂河之北,原为周鲁国祭天求雨的祭坛。"雩"是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礼。《周礼》有记:"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秩署东平州判官陈文信在台上立"舞雩坛"三字石碑,为保护此碑,将其移入孔庙。  相似文献   

6.
对"齐鲁文化"的界定,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观点。狭义的齐鲁文化仅指齐国和鲁国文化,广义的齐鲁文化则涵盖整个山东文化。本刊"齐文化与鲁文化"栏目采取折衷的办法:立足齐国与鲁国文化,上溯其源,下观其流。张富祥先生《东夷文化随想》一文,便是一篇溯源的力作,对齐鲁文化的源头作了系统的梳理。刘德增《鲁国为什么颓唐不振》一文,对鲁国自立国以来始终颓唐不振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一个"礼"字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先秦文学的基础几乎全部盘根错节于六经中,经典之作皆可视作文学之观与后世文学的渊源.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判定先秦文学的地位和价值,首先要做的是对鲁国文学思想的贡献评价.鲁国文化以周朝文化为基础,继承了礼乐文化的优点,同时也突破了天子礼乐制度的约束,并且鲁国公希望用鲁国文学思想以及鲁国文学形式内容的变革重建鲁国国威,鲁国文学发轫于周初,奠基于春秋,全盛于战国,其影响已不局限于春秋时代和鲁国.  相似文献   

8.
聚焦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鲁县,是周朝时期鲁国国都。"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曲阜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曲阜市北依泰山,南瞻邹城,东  相似文献   

9.
“春秋笔法”,是指一种“寓褒贬于记事”的写作手法,在《春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展现,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具有很深远的影响。后来作为正史之首的《史记》就对这一写作手法加以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蕴含丰富并独具魅力的“太史公笔法”。  相似文献   

10.
自称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因其诗、文、画的赫赫名声,又因传说故事《三笑点秋香》,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绘画上,与沈周、文徽明、仇英并称"明四家",在诗文上与文徽明、祝允明、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他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则有好几个: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其桃花庵主之号,源于他正德二年(1508年)在苏州阊门内筑桃花庵别业于桃花坞,此处桃村一片,到春时红艳如霞.他在一首《桃花庵歌》的七古中写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相似文献   

11.
伯禽封于鲁,周公姬旦为鲁国厘定了治国方针:礼治和农耕。这种治国方针造就了"道德型"的鲁文化。鲁人崇仁义,尚伦理,道德至上。这是刘德增、董希文两先生《道德型的鲁国人》一文之要旨。从张廷兴先生《山东方言亲属称谓的文化特征》一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山东人的亲属称谓中,有着丰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你还认为越南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时,那你肯定错了。在高盛公司评选出的最有潜力追上金砖四国的"新钻11国"中,越南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排在榜首。前不久,日本《经济学人》杂志提出未来高增长经济体"VISTA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的  相似文献   

13.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与张继的《枫桥夜泊》,在写作背景、感情表达以及写作手法上不乏一定的相似之处,都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时的孤寂忧愁之情。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夜雨寄北》中写到的"巴山夜雨"所在地——重庆北碚,可以效仿"枫桥夜泊"所带来的名人效应,借此发展旅游业,提升北碚人文形象。  相似文献   

14.
《春秋》中国君的"礼政"观体现,以《左传》的臧僖伯谏鲁隐公观鱼为典型。臧僖伯之谏所折射出国君的"礼政"观是整个春秋时代"礼"文化产生"礼政"转型的萌芽。"礼政"的思想是"礼"与政治的密切相关而萌生的,而对鲁隐公是否违"礼"的争论和辩护则是臧僖伯之谏中国君"礼政"观的论证基础。同时,《春秋》中国君的"礼政"观其本质上是政治伦理层面的反思与警示,对当代行政人员培养权责分明和权责统一的观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孔子50多岁时,在鲁国担任了几年的司寇。司寇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审理案件、化解纠纷。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各种悖逆伦理、败坏风气甚至破坏秩序、危害社会的事情不断发生,人们之间的诉讼纷争不断。孔子做了司寇之后,决心改变世风。他希望培养起人们的廉耻心、道德感,重建公序良俗,最终实现“息讼”即没有官司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春秋》与孔子而言,其着眼点在于“义”。《孟子.离娄下》云“其义则丘窃取之”有两层含义:其一,鲁《春秋》等各诸侯国的史册文本本身有的就有“义”,这些“义”因得到了孔子的认同与赞赏,所以就保存在《春秋》中;其二,鲁《春秋》等各诸侯国史册文本本身有的没有“义”,或者虽有“义”,但并不一定有什么“深义”,而对于这些无“义”或“浅义”的各诸侯国史册文本,孔子则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和阐释发挥,从而也加进了自己的“义”。  相似文献   

17.
春秋后期的鲁国,灾害频发.那个时候的灾害,主要是水、旱、冰雹、地震、蝗灾等自然灾害;除此之外,由自然或者人为原因酿成的火灾也时常发生.文献记载,孔子担任鲁国司寇3年左右的时间当中,他亲临现场指挥扑救和处理善后的火灾就发生过若干次.  相似文献   

18.
窦苗 《黑河学刊》2013,(12):34-36,39
李瓶儿、西门庆、潘金莲是《金瓶梅》中的三大悲剧人物,这三个人物的死亡是《金瓶梅》中笔力最深刻,也是最有艺术生命力的内容。讽刺笔法是此三人的死亡叙事中最重要的写作策略。作者尝试通过"冷"与"热"的对比,揭露人世间的"真"与"假",而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却是欲望的无可救赎。这是《金瓶梅》作者尝试揭示人生的真相。  相似文献   

19.
《春秋公羊传》是一部解释《春秋》的重要著作,它与《春秋左氏传》、《春秋毂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对《春秋》的解释重在发挥“微言大义”,两汉时期一直处于官学地位,对汉代学术、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宁波经济》2010,(1):I0005-I0006
目前,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条例》规定,政府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不得“与供应商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