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斯德哥尔摩,我看到了一座座带着大面积草坪的独栋别墅,看到了在公交车站悠闲等车的路人,看到了在市中心的河道里钓鱼的情景,还看到了胡同里嬉戏抢食的鸽子;在马尔默,我看到了禁止车辆通行的住宅小区和胡同,看  相似文献   

2.
重任在肩     
几年前,我由部队转业分配到扶贫办从事扶贫工作,去年底,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把我调到另一个单位从事纪检工作。多年来,与贫困群众朝夕相处,从而加深了对贫困群众的了解,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感触良多,论其收获,有三得铭心刻骨,难以忘怀。一得:看到了农民脸色看天色,可知阴晴圆缺、风雪雨霜、时辰变化;看一个人的“脸色”,可知喜怒哀乐、生活现状、精神面貌。以前长期在部队服股,很少看到农民的脸色。扶贫使我真切看到,农民的脸色是直露的,外向的,真实的,笑就是笑,哭就是哭,爱就是爱,恨就是恨。他们很少隐藏,决不伪装。我所到…  相似文献   

3.
海南行     
元旦刚过,鸡年正待报晓之际,为参加一家公司的开业庆典,我有幸赴海南一访。在海南的短短几天里,匆匆跑过了海口、兴隆、三亚、通什、东山等地。我饱览了这里的别具一格的山川风貌,人文情趣;我了解了海南的历史、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我看到了海南改革开放,以超常规速度的新面貌。我不由得赞叹:海南——原来的穷岛,现在改革的春风里苏醒了!  相似文献   

4.
读者点评     
火红的新面孔《中国报道》的编辑:你们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06年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中国报道》也迎来它的新面孔。全身的红,预示着狗年将是红红火火的一年。在这一期中,我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看到了汪道涵和前原城司两位新闻人物。这两位人物,一位已辞世,一位却是日本可能的未来首相;看到了中国家产,看到了三九赵新先的落马;中外期铜的大对决;看到了网络“春晚”与央视“春晚”的大比拼;也看到了对无极的多个角度的描绘……总而言之,这是内容荟萃、粗细结合、沉重与轻松并举的一期杂志。希望新的一年编辑们能给读者呈现…  相似文献   

5.
张斌 《中国高新区》2007,(1):106-107
每当我看到身边一片片荒地上屹立起一座座高楼大厦时,每当我看到高新区一户户企业由小变大时,每当我带着孩子漫步于人行道内一个个设施完备的植物园、公园时,每当我在报刊、电视上看到对高新区日新月异变化的报道时……总禁不住心潮澎湃,禁不住为自己是一名高新人而感到骄傲.当我看到"我与高新区"这个征文活动时,想到了我父亲在高新区开发建设时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的变化过程,情不自禁的写于纸上.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困难比成一座山,那我们唯一的区别就是,你们只看到了山前的悬崖和荆棘,并被其吓倒了;而我却看到了山后那花团锦簇的菜园,并为之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看到宋圆圆的画是在我的老师陆越子的画室,以前,我也看过不少陆老师研究生的画.但看到宋圆圆的画时不自觉的使我眼前一亮。一股生气、清新、轻松之气扑面而来,让我不敢小看。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     
张斌 《中国高新区》2007,(1):106-107
每当我看到身边一片片荒地上屹立起一座座高楼大厦时,每当我看到高新区一户户企业由小变大时,每当我带着孩子漫步于人行道内一个个设施完备的植物园、公园时,每当我在报刊、电视上看到对高新区日新月异变化的报道时……总禁不住心潮澎湃,禁不住为自己是一名高新人而感到骄傲。当我看到“我与高新区”这个征活动时,想到了我父亲在高新区开发建设时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的变化过程,情不自禁的写于纸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姚鹤群 《魅力中国》2010,(8X):46-46
<正>于无声处听惊雷!学生周记,是师生沟通的平台,也是师生心灵互动的窗口。于是读学生的周记,就成了我每周最快乐的事情,每次都能看到几篇让我感慨的文章。但上学年一个学生的周记却让我震撼,令我难以释怀。她说:设身处地在这个班级体验过后,我发  相似文献   

10.
轩袁祺 《走向世界》2013,(18):52-56
<正>我总是思念烟台的海。记得上小学的一个暑假,和爸妈第一次来到烟台,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海。久居内陆的北方小孩,在看到大海的那一刻,心中翻滚起的浪花定格起来的瞬间,便是永恒。循着"哗哗"的海涛声和空气中咸咸的味道,我几乎是奔跑着来到大海近前,当这一片海天相接的蔚蓝完完整整地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带给当年的我的一霎反应,是惊喜还是错愕已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1.
焦虑,你好!     
<正>寒假里,我们全家外出"逛了一圈"。在火车站等待检票时,看到许多排起的长队,我掐着时间,准备加入一支队伍时,老公却笑话我:"咋这么急?早着呢!这么焦虑!"我承认,我是个焦虑的人,几乎从不迟到,任何约定时间,我一般会提前5到10分钟到达。适度的焦虑是有好处的,警醒人完成任务、远离危险。  相似文献   

12.
魏浩浩  董辰 《走向世界》2015,(11):30-33
每当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我总在想究竟是什么动力让他们始终充满能量;每当看到他们耐心细致地协调和处理大事小情,我总在想究竟是什么动力让他们忙而有序;每当看到他们时刻都绽放自信而热情的笑脸,我总在想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团队,让人们时刻感受到正能量。他们是"帆船之都"国际推广青年先锋团队,是以青岛市帆船运动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为班底组成的年轻团队。他们参与创办青岛国际帆船周,引进和举办高端国际帆船赛事,与此同时,推动帆船运动的普及和开展。仅仅18人的团队在"后奥运时代",  相似文献   

13.
牟丰勋 《走向世界》2009,(15):50-57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没有什么花比荷花更能自成世界. 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大明湖畔,那些盛开的红、白荷花和滴落着水珠的荷叶,深深打动了我.从此,我痴迷上了荷花.只要看到了荷花,我就会用心的眼睛与她对话;每次在荷的身边,我都会感到自己浮躁不安的心在慢慢地复苏人性的本真.  相似文献   

14.
10年前,在深圳街头,你曾看到一个捡易拉罐的、儒雅的人。但,你忘记了;10年后,在政华集团公司的总裁座椅上,你看到了一个忙于签发文件的、儒雅的人。你惊诧了。似是两个人,实为一个人,一个名字。他叫吴志剑。我之所以一定要采访他,仅仅是出于这样一种简单的心情:  相似文献   

15.
笔者随《金属回收》通讯网长会议代表团,怀着极大兴致参观了徐州稀贵金属再生利用研究所,心潮澎湃,欣然命笔。面前呈现出巍峨大厦,四周盛开着争妍的鲜花。脚踏在如茵的草地,耳边送来喷泉的欢唱。我来到了什么地方?似乎不敢想象:荒草河滩变成了科研机关,只用了短短的五年。在这里,从“三废”中提炼出稀贵金属多样:黄金、白银、白金·~…闪闪发光,“废物”不废,变成宝。我看到了,科研人员的劳动变成了强大的物质力量。我看到了,金属回收与再生工业的美好 图象。要问我有何感想?“收破烂”的决心百倍增强。谁说我们“低人一等”?我们也是“四化…  相似文献   

16.
龙飞 《浙江经济》2011,(4):55-55
作为一个创业者,我由衷地钦佩谢家华。也许是那个想通过养殖蚯蚓挣得人生第一桶金的天真幼稚的他,让我依稀忆起自己儿时的梦想;也许是那个被父母要求苦练几种乐器,面对几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不得不选择哈佛的他,让我隐约看到天下父母望子成龙的同一颗心;也许是那个窥见了大学生活的真谛、坚持不继续深造的他,让我在今天的事业奋斗中不由得感叹自己当年不够决绝。  相似文献   

17.
刘波 《中国西部》2014,(9):121-122
<正>2008年4月,我邂逅了闫学老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一书,这本书帮我推开了教育阅读的大门。当时,我抱着补课的心态,购买并阅读了大量教育类的图书,并在阅读中"遇到"了不少美好的故事。我曾在《教师博览》的封二教育人物栏目上看到过张文质老师的介绍,他的教育讲演录《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  相似文献   

18.
我看到了一些鲸鱼的照片。 照片中一条鲸鱼搁浅死亡在海滩。新闻说,那个地方是福建省长乐县松下港的海滩。 我看到鲸鱼的嘴边海水鲜红。报道说,那是死去的鲸鱼被人拔掉牙齿后流血染成的。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看到宋圆圆的画是在我的老师陆越子的画室,以前,我也看过不少陆老师研究生的画,但看到宋圆圆的画时不自觉的使我眼前一亮,一股生气、清新、轻松之气扑面而来,让我不敢小看.  相似文献   

20.
姚贺国 《中国西部》2013,(27):130-131
近日,读到一篇题为《请看到我》的文章,忽然联想到了前不久读过的柴静的那本《看见》,是的,尽管一篇是文章,一本是书,但两处文字的主旨都是看见(看到),而其看见(看到)的实体,唯"人"而已:心中有爱,目中有人. 记得曾经在龙应台先生的作品《孩子你慢慢来》中看到过这样一个片段,安安从妈妈的眼中看到了人,激动莫名.那么,在柴静的这本《看见》中,我也同样为看到了人而激动莫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