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从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入手,探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机制问题。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模拟交易会"为例,进一步阐述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学科竞赛的重要意义,并针对目前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论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出发,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性,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了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路径,包括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主体意识的培养、设置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实践活动的地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以期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多个角度深入研究高校社团党组织建设。对大学生群体及社团组织的特殊性加以深刻剖析。并通过描述大学生个人、社团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对社团党建的可操作性加以分析,在保持基层党建工作方针的基础上,要运用已发展的党员,成立社团党组织,通过制定符合社团党建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处理好两个党建队伍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机制。并对一些工作开展的细节加以创新,提出党建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期科学地开展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4.
王莉  赵大为 《全国商情》2009,(9):110-111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高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群体.高校学生社团在凝聚青年学生、繁荣校园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及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高校学生社团也存在着管理不规范、发展不平衡,以及缺乏发展的延续性和创新性等问题.我们通过对上海市几所高校学生社团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理论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优势和问题,高校应从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扶持机制等方面制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对国内大学生社团的现实调研出发,同时结合国外高校社团发展的实践和经验,采用经济学和财务管理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当前国内大学生社团经费运作和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试图在当前各高校资源限定条件下,设计出有助于社团持续发展的长效财务管理机制,从而为高校社团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发,阐释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尚存在思想重视不够,师资力量不足,保障机制不力等问题。高校应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整合教育内容,推动因材施教,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机制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从建立、健全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机制、营造良好创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构建良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发挥专业社团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中的平台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社团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中具有专业、团队和思想优势。针对目前在理论、实践和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专业社团要在培育创业理念、增进创业技能和加强创业指导方面积极发挥好平台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开展的各种创业指导教育中,绝大多数指导都只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规划等方面,而对于创业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却关注甚少。教师需立足现有法律基础教育,进一步探讨法律教育的创新性改革,帮助大学生储备创业过程必备的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大学生的创业行动稳健与长久。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综合素质,提高校企合作对创业教育实效性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课题。高职院校应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引进企业优势资源开发创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校外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确实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必须积极探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充分运用高校各种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积极组织创业实践活动、广泛宣传大学生创业政策。  相似文献   

14.
创业和创新活动长久以来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业活动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技能,当前五年制高职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在五年制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对于提升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健康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探讨资源环境管理对策的综合性新学科。笔者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内涵,阐述了生态系统健康与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关系,在大学生创业屡屡出现困境的情况下,从创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角度审视创业中各种现象,并从活力、结构、恢复力三个因素来评价创业系统的健康程度,试图寻求大学生创业良性发展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鼓励自主创业,实现民富国强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方向。因此,在全民创业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正确认识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深入剖析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创业意向是预测创业行为的最好指标。以江苏省某高职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了解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烈的创业意向,创业文化环境、创业教育环境、创业政策环境、创业融资环境以及创业家庭环境等因素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影响;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创业环境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业基地功能定位、建设原则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业基地是学生开展创业体验的平台,是大学生形成正确创业观、历练创业意识、提高协凋能力、培养创业能力的场所,具有项目孵化、教育、服务、培养师资的功能.文章认为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与专业教育融合、教育与赢利并重、校企政共建的原则,并提出具体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考察促进大学衍生企业创建的原因时,许多学者倾向于从宏观层面(例如经济发展速度、市场潜力、政府政策、风险投资等)或者微观层面(例如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创业动机、企业家导向等)进行分析,而较少地立足于中观层面(大学自身)进行探究。为此,我们从大学自身的视角分析影响大学衍生企业创建的五个主要因素:学者型企业家、大学R&D成果的商业化应用、与发明者的权益分配制度、大学孵化器、大学的创业资金政策。  相似文献   

20.
Marketing and entrepreneurship have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two key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firm. Despite their tight integration in practice, marketing and entrepreneurship as domains of scholarly inquiry have largely progressed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with minimal cross-disciplinary fertilization. Furthermore, although firms increasingly undertake their marketing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cross diverse settings, academe has provided little insight into how changes in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may substantially alter the processes and outcomes of these undertakings. Herein, we integrate research on marketing activities, the entrepreneurship process, and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an effort to address this gap. We first discuss market orientation as enhancing a firm??s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nd innovation, whereas marketing mix decisions enhance opportunity exploitation. We then examine how entrepreneurship leads to innovation directed toward market orientation and marketing mix activities. Based on this foundation, we examine differences in marketing and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 across institution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