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档期、前期政策消化期、新的政策探索期"四期交叉"的阶段。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出口及投资洪荒之力不在时,我国政府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刺激国民消费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这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促使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的消费金融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期,而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思维、产品服务方式不断进步发展,为消费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将互联网技术与消费金融相结合的一个新兴领域便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文章从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基本概念和产生背景出发,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结合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运行结构,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新消费"一词是在2015年双十一被正式提出的,随着中国新的消费经济刚刚起步,金融体系的各项制度还不完善,中国消费者深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新消费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更严重的是消费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政支持不足。因此本篇论文着重通过研究我国现阶段消费金融发展现状,找出导致新消费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不足的原因所在,并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可实施性建议,以推进我国消费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消费理论为立足点,回顾中国传统的消费理念及其影响,解析当前中国消费状况和消费理念,结合后现代消费理论家鲍德里亚对现代消费的剖析,认为只有探求符合人性和谐发展的消费理念才是中国消费哲学研究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环境约束下农村消费模式转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侦 《价格月刊》2009,(12):77-79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周期性调整,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将逐步从投资拉动型转变为消费拉动型,农村消费市场的潜能将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启动而开启.财政部、商务部"家电下乡"惠农政策,金融危机影响下大批农民返乡,带动了农村消费扩大,特别是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扩大.农村在消费拓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约束效应将日益强化.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发展中绝不能走发达国家经历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农村消费模式转型已经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5.
汽车金融服务业:中外之争,胜算几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消费信贷缘何患上"肠梗阻"?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万事达国际组织联合发布了中国信贷消费第二次系列调查.结果显示,汽车已超过教育成为第二种最适合信贷消费的对象,特别是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被访问者,认为汽车会逐渐超过住房成为最适合信贷消费的第一对象.然而,我国目前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却发展缓慢,其症结何在?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发展对于异质性消费群体的影响备受学界关注.本文基于城乡居民消费质量对比,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考察电子商务发展是否能够诱发城乡居民消费质量的"追赶效应",以及这种"追赶效应"在数字普惠金融调节下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质量.短期内,电子商务发展对于城镇居民消费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
《商》2015,(22):180-181
消费金融公司打破了即期消费的传统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跨期消费模式,可以帮助消费者以更快的速度得到更多的消费产品和服务。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以来发展较快,尤其是放开市场后,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文章分别列举传统产业、P2P、电商企业中发展较快的三家消费金融公司,从公司模式、客户群体、产品类型、风险控制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分析其优势、创新点和潜在的挑战。最后,对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看法,由于人们支付行为、消费习惯的转变,以及互联网在审批、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互联网+传统消费金融"新模式,即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消费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周南 《商》2014,(28):136-136
本文以中国消费金融的整体发展现状作为研究支撑,通过对消费金融的结合探讨未来的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长期实行"重投资、轻消费"的政策,消费率一直偏低。以限制消费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仅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居民效用最大化,而且也是不可持续的。消费不足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然而消费过度会导致投资不足从而阻碍经济增长,因此经济中存在最优的消费规模。在检验消费规模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消费的内生增长模型,利用1978—2006年间29年的经验数据,求得中国消费率的最优值为66.46%,据以提出扩大消费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锋  辛欣  李锦学 《中国市场》2010,(13):69-71
本文主要以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关联为研究对象,通过新兴的"脱钩"理论研究方法分析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脱钩可行性,界定了中国能源消费脱钩定义、分类、评价模式及评价指标,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实现脱钩的基本途径,为构建实现中国能源消费脱钩管理模式、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消费金融业务逐渐转向线上,并延伸至那些没有得到传统、主流金融体系服务的中低端用户群体.在阐述全球消费金融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进行了分类,进而对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进行PEST分析,指出了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机构,正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的经济形势也要求我们着眼于拉动中国内需,促进中国消费升级。文章主要以传统银行为依托,论述消费金融公司对中国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必要性,目前的发展业务情况以及发展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的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消费环境日益丰富的大背景下,以移动互联网为依托的电商平台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而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满足年轻群体旺盛的需求,这为电商平台开展消费金融模式提供了机遇。本文梳理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及历程,总结了我国电商平台消费金融模式的创新和劣势。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方面,在金融理念革新与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逐渐参与到消费金融法律制度的建构中,呈现出多元治理、协商治理的色彩。另一方面,通过有意识地引导金融机构依法运转,监管者一改以往的"命令控制"而走向"合规治理",日益强化了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力度。在此进程中,中国消费金融法律制度实现了从"权力导向"到"权利导向"的嬗变。虽然权利导向的制度模式在革新动源、时效与反应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基于风险控制和次级金融消费者异质性的现实考量,当下消费金融的市场化改革不宜过快推进。  相似文献   

15.
以全新的理念驱动绿色消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润如 《消费经济》2001,17(5):8-10
2001年是中国"绿色消费年".中国"绿色消费年"的主题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提倡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2001年绿色消费年的主题,既是新世纪第一年的主题,也是整个世纪的主题.因为我们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思想,是包括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消费思想的思想体系.其消费战略目标思想包括"温饱--小康--比较富裕"三个消费水平层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消费战略目标思想,其适度消费思想体现了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消费目的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消费要求.  相似文献   

17.
消费作为经济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已经成为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有效对策。消费金融作为一个发展较晚的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本文对消费金融的概念做了基本的概速。并对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对消费金融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做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许立帆 《江苏商论》2023,(12):18-20
随着国内外双循环理念和新发展模式的落实,2021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5.4%。在江苏,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系统消费金融以及各类小微消费信贷等业态发展态势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但在运行之中江苏消费金融业务同时体现出一些新问题和不足,为促进江苏消费金融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在对江苏消费金融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后,尝试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19.
墨子所提倡的以节用、节葬、非乐等为主要内容的节俭思想是中国传统消费伦理的主流,对建构现代条件下的新型消费伦理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合当今时代特点,现代消费伦理观的建构应立足当下并与传统的节俭思想相承接.提倡"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适度消费理念,成为现代新型消费伦理观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黄耀樟 《现代商业》2020,(12):70-71
当前我国经济主要是由投资、内需和出口三个方面共同支撑,在投资与出口同时下降的情况下,只有提升内需,促进我国国民消费,才能够有效稳定GDP,这也是我国政府今年提出"以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让百姓受益"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背景原因。互联网金融自2013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从而促进消费升级与新消费的增长。通过互联网金融促进消费升级,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从而有效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内需,使得居民的消费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并有效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促进产业升级,使得我国经济模式由粗放型向高质高效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